流产后关爱服务对药物流产术后女性心理及避孕行为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8
/ 3

流产后关爱服务对药物流产术后女性心理及避孕行为的影响

李晶

苏州工业园区星湖医院 江苏 苏州 215000

要:目的:讨论评估流产后关爱对药物流产后女性心理及避孕行为的影响。方法:2020年9月-2021年2月为研究周期,择取研究样本为符合药物流产条件的550例行药物流产女性,采用病历号抽签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组样本量均为275例。对照组女性为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女性为流产后关爱服务,对比分析两组相关指标。结果:对比两组干预后SDS评分、SAS评分,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药物流产后避孕措施落实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避孕知识掌握优良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重复流产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流产女性接受流产后关爱服务可改善抑郁、焦虑等负性心理状态,并可提高避孕措施落实率及避孕知识掌握水平,降低重复人工流产率。

关键词:流产后关爱服务;药物流产;心理;避孕行为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人工流产女性数量约900多万人次,重复人工流产率高,且人工流产女性日趋年轻化。人工流产可导致妇科炎症、月经不调、子宫内膜异位症、宫腔宫颈粘连等多种并发症,并可继发不孕,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及身体损伤,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药物流产通过口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等药物终止早期妊娠,女性无需手术便可达到终止妊娠目的,但药物流产出血时间相对长,可诱发盆腔炎、月经失调等,也可导致不孕,为此需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人工流产率。流产后关爱服务是国家相关机构大力推广的标准化服务模式,通过避孕知识的宣传及落实,指导女性正确有效避孕,进而降低重复流产率,改善女性流产后心理状态,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本研究总结分析药物流产女性相关资料,讨论并深入分析研究流产后关爱服务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0年9月-2021年2月为研究年限,择取研究样本为550例药物流产女性,采用病历号抽签法分组为研究组、对照组,各组样本量均为275例。研究组年龄跨度周期为18-36岁,平均(27.38±1.25)岁,妊娠时间为39-60d,平均(49.82±2.11)d。对照组年龄跨度周期为18-35岁,平均(27.29±1.18)岁,妊娠时间为40-59d,平均(49.72±2.16)d,统计学对比两组基础性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无药物流产禁忌症,未合并器质性病变或基础疾病、无急性生殖系统炎症、自愿行药物流产,签署药物流产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生殖系统疾病、肝肾及心脑疾病,已纳入研究对象的重复流产者、半年内有再生育计划者,无法配合研究女性。

1.2方法

对照组女性为常规健康教育,医护人员告知女性药物流产流程、风险、并发症及相关注意事项,讲解避孕相关知识,解答女性提出的相关问题。

研究组女性为流产后关爱服务,具体措施如下,(1)女性信息采集分析:药物流产前一天,医护人员为女性发放流产后关爱服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女性基本信息,如年龄、婚姻状况、流产史、生育史、月经史等病史资料,调查询问女性妊娠情况,重点调查避孕措施使用情况。完成上述调查研究后,医护人员需对问卷内容进行总结,分析评估女性避孕失败原因,并以此为依据制定针对性的流产后关爱服务措施。(2)集中健康教育:药物流产当日组织集中健康教育,医护人员为女性讲解药物流产的原理、流程及流产后注意事项,为女性发放《避孕知识科普宣传手册》、《计划生育健康教育处方》等宣传材料,院内设置宣传栏,张贴药物流产及合理避孕的宣传海报,滚动播放《科学避孕,远离流产》视频,营造良好的健康教育氛围,使药物流产女性对合理避孕建立初步认知。开展集中健康教育期间,经验丰富的专科医师讲解药物流产对女性健康的不良影响,如可诱发盆腔炎、月经不调等并发症,部分女性药物流产后可继发不孕症。同时,重点为女性讲解不同避孕措施的优势与缺陷,指导女性依据自身状况选择适宜的避孕措施。另外,集中健康教育期间,医护人员组织药物流产女性互动交流活动,并安排专家解答女性提出的相关问题,反复强调合理避孕的重要性,引导女性于药物流产后及时落实相关避孕措施,以降低重复人工流产率。(3)一对一咨询服务:医师于私密诊室内为药物流产女性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并鼓励其配偶一起参与,服务前需告知女性咨询内容完全保密,以消除其疑虑。开展一对一咨询服务期间,医师结合流产后关爱服务调查问卷相关内容,帮助女性及配偶共同分析避孕失败的原因,并为其讲解人工流产对身体的危害性,以提高其对术后避孕的重视程度。同时,医师询问女性近期是否有生育计划,为其选择适宜的避孕方式。如女性近1-2年为存在生育计划,可指导其采用避孕套或口服避孕药物避孕,为女性免费发放避孕套,介绍不同避孕药的作用机理及用法用量,指导女性选择适宜的避孕药,以提高避孕成功率。如女性近1-2年内无生育计划,可指导其采用宫内放置节育器完成避孕,如女性身体条件允许可引导其即刻放置宫内节育器,以实现有效避孕。另外,大部分药物流产女性均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开展一对一咨询服务期间,医师需对女性进行心理疏导,给予人文关怀及正向心理激励与引导,告知女性无需过度担忧,积极落实避孕措施可有效避免非意愿性妊娠,减少流产发生率,减轻心理压力。(4)延续性流产后关爱服务:药物流产后,医护人员定期电话随访,了解调查各类避孕措施落实情况及女性月经等恢复情况,询问身体是否存在异常。如女性未落实避孕措施,需详细询问原因,并讲解人工流产的危害性,引导女性积极落实适宜的避孕措施。

1.3评价标准

(1)对比两组干预前后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得分与抑郁、焦虑程度为正比关系。(2)药物流产后6个月随访两组女性,对比两组药物流产后避孕措施落实率。(3)药物流产后1个月随访两组女性,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两组避孕知识掌握优良率,分值为0-100分,得分超80分为优,得分60-80分为良,得分低于60分为差。对比两组重复药物流产率。

1.4统计学方法

SPSS23.0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62ba52449443c_html_a4bcf8561cd69765.gif ±s)为t检验,计数资料%为χ2检验,P<0.05为存在统计学层面差异。

  1. 结果

2.1对比两组干预前后SDS评分、SAS评分

干预前两组SDS评分、S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对比两组干预前后SDS评分、SAS评分(62ba52449443c_html_a4bcf8561cd69765.gif ±s)

组别

SDS评分

SAS评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研究组(n=275)

40.72±2.13

31.25±1.63

41.04±2.56

32.26±1.03

对照组(n=275)

40.68±2.19

35.69±2.83

41.18±2.61

36.19±2.95

t值

0.217

22.545

0.635

20.857

P值

0.828

0.000

0.526

0.000

2.2对比两组药物流产后避孕措施落实率

对比两组药物流产后避孕措施落实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对比两组药物流产后避孕措施落实率(n/%)

组别

宫内放置节育器

避孕套

口服避孕药

避孕措施落实率

研究组(n=275)

68

102

82

252(91.6)

对照组(n=275)

45

85

78

208(75.6)

χ2




25.719

P值




0.000

2.3对比两组避孕知识掌握优良率、重复流产率

对比两组避孕知识掌握优良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重复流产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

表3 对比两组避孕知识掌握优良率、重复流产率(n/%)

组别

避孕知识掌握优良率

重复药物流产率

研究组(n=275)

154

108

13

262(95.3)

15(5.5)

对照组(n=275)

112

129

34

241(87.6)

48(17.5)

χ2




10.259

19.521

P值




0.001

0.000

    1. 讨论

    药物流产指使用药物而非手术的方法终止妊娠。目前临床常用药物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用药后软化宫颈,促进子宫收缩,促进子宫蜕膜坏死及变性,使胚胎排出体外,女性无需手术而达到流产效果[1]。药物流产可诱发月经不调及盆腔炎等疾病,部分女性流产后不孕,反复多次人工流产可导致女性心理压力显著升高,为此需强化避孕相关知识宣传教育,以降低人工流产率。

    常规药物流产后健康教育仅为女性讲解药物流产相关知识,介绍避孕措施,教育内容单一,缺乏对药物流产女性的人文关怀,健康教育整体效果不佳,为此需采取有效的调整方案。流产后关爱服务属于标准化医疗服务流程,其主要措施包括流产后计划生育综合服务、流产后咨询服务、流产后社区服务、生殖健康综合服务等,通过不同服务措施的合理运用可有效宣传并落实避孕相关知识,进而降低重复人工流产率。计划生育服务是流产后关爱服务的核心重点内容,通过集中健康教育、一对一咨询、免费发放避孕药具等服务模式,可强化女性即刻避孕意识,使其在知情状态下选择适宜的避孕措施,并严格落实、坚持使用各类避孕措施,继而有效避免重复流产对女性机体的损伤。同时,流产后关爱服务引入专业医务人员参与相关服务,并设立私密诊室,为女性提供人性化的咨询服务,并采用图文、视频相结合的方式讲解相关知识,可提高女性对生殖健康知识的理解与认知水平,并协助女性分析其避孕失败的具体原因,指导其选择合适的避孕方法,可显著改善女性生殖健康水平,并可改善其心理健康状态[2-5]

    本研究中相关数据显示,研究组女性干预后SDS评分、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提示流产后关爱服务可显著缓解抑郁、焦虑等心理状态。研究组女性药物流产后避孕措施落实率为91.6%,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流产后关爱服务可显著提高药物流产后避孕措施落实率。研究组女性避孕知识掌握优良率高于对照组,重复流产率低于对照组,提示流产后关爱服务可提高女性避孕知识掌握水平,显著降低重复流产率。分析其原因,流产后关爱服务计划完善,目的明确,通过针对性人工流产咨询服务及避孕知识宣传教育[6-7],可提高女性对合理避孕的了解程度,使其主动落实避孕措施。开展流产后关爱服务期间,医护人员采用集中讲座与一对一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咨询服务,并对女性进行心理安抚,可显著改善女性心理状态,使其充分认识到人工流产的危害性,树立自我保护意识,积极主动避孕,继而降低重复人工流产率。

    流产后关爱服务对医护人员要求较高,为此相关人员需深入学习研究人工流产相关知识,了解不同避孕措施的机制及适用范围,熟练掌握流产后关爱服务流程。开展服务期间需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耐心积极主动与女性沟通交流,了解女性避孕失败的原因,并分析其存在的心理问题,引导女性结合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避孕措施,并给予心理安抚,在服务中融入人文关怀,提高服务的主动性及有效性,以确保流产后关爱服务发挥应有的效果。

    综上分析评估可知,药物流产女性接受流产后关爱服务可改善抑郁、焦虑等负性心理状态,并可提高避孕措施落实率及避孕知识掌握水平,降低重复人工流产率。同时,本研究受多因素影响[8-9],研究流程设计不够完善,研究总时间较短,择取样本量不足,缺乏同类型数据资料横向对比分析评估,药物流产女性接受流产后关爱服务的具体流程仍需持续分析与评估。

    参考文献:

    [1]PAC服务模式对未婚女性流产术后心理及生殖健康的影响[J]. 郭凌岑,钱芳波.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8(09)

    [2]流产后关爱服务对高危人工流产后高效避孕使用的影响[J]. 林佩萱,伍海鹰,屈艳霞,唐盈,桂月娥,龙海晶,岺婉仪,马新中.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8(06)

    [3]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人工流产临床分析[J]. 施美萍,闵玉梅.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8(11)

    [4]人工流产后关爱对女性避孕方式选择及生殖健康知识的影响[J]. 刘九平,吕雪梅,王敏,纪雪梅.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8(01)

    [5]358例不孕症患者心理因素的调查与研究[J]. 王亚男,闻姬.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15(11)

    [6]流产后关爱服务对流产后一年内重复流产率的影响[J]. 陈湘华,崔超美.  医学临床研究. 2015 (01)

    [7]人工流产后关爱服务对术后妇女避孕影响的临床观察[J]. 张玉霞,郑峥,刘炳光,胡燕飞,熊军波,甘小清.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4(02)

    [8] 王一琳,徐红,鲍正娟,等. 流产后关爱服务对未婚人工流产女性焦虑、抑郁评分及避孕效果的影响[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1,29(2):414-416.

    [9] Ibrahim Z M , Mohamed M L , Taha O T , et al. Knowledge, attitude and practice towards abortion and post abortion care among Egyptian private obstetricians and gynaecologists[J]. The European Journal of Contraception and Reproductive Health Care, 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