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现实涉核反恐处置模式及应用VR技术研究的可行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4
/ 2

分析现实涉核反恐处置模式及应用 VR 技术研究的可行性

林枫涛 刘耀 余梓乔 熊逸 熊丰

广东警官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0

摘 要: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涉核反恐处置模式中的运用。国内公安反恐队伍缺少针对涉核反恐方面的实战训练,如何解决训练条件缺乏、模拟处置现场环境困难等问题?本文将分析现实的涉核反恐处置模式,研究虚拟现实技术在涉核反恐训练中运用的可行性。

关键词:恐怖主义;涉核反恐;虚拟现实技术

前 言:在美国“9.11”事件后,以常规炸弹、轻武器等常规武器为主要工具的传统恐怖主义正在向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工具的超级恐怖主义类型转换,核生化恐怖主义即是其中最重要的几个类型。[1]全球恐怖主义数据库(Global Terrorism Database,GTD)引中的数据显示,涉核恐怖活动的总量在近年来却呈现出了明显的上升趋势。核武器的大范围杀伤性以及其在全球范围内所能带来的巨大的轰动效应,使其成为了恐怖主义组织青睐的武器。美国国土安全部资助出版的《1950~2005 年全球核生化袭击事件》统计,55 年中全球共发生了 423 起核生化恐怖袭击事件,化学恐怖袭击为 239 起,占 56%。[2]

正文:

一、现实涉核反恐处置模式

(一)涉核反恐处置流程与基本框架

所谓的反恐,即主权国家通过政治实力、军事实力或者经济实力等多种手段对恐怖主义的遏制和反制,防止恐怖主义和恐怖势力的扩散,而涉核反恐就是上述主体针对涉核恐怖主义的打击与对抗。

涉核反恐处置的流程基本上按照“发现恐怖主义嫌疑人——观察情况与收集情报——上报组织请求增援——发现可疑涉核武器——疏散人员——处置可疑涉核武器”的总体流程进行。

涉核反恐现场处置需要注意应当随机应变,根据现场不同的情况灵活地采用不同的处置方略。由于涉核恐怖主义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不确定性,在处置的过程中一旦出现失误,那么造成的影响将是极其严重的。

(二)涉核反恐后期处理机制

1.进行辐射监测和后果评价

在事故现场和周边环境中开展放射性监测,以及应急工作人员和公众受照剂量的监测等。开展实时性的气象、水文、地质、地震等监测预报;开展事故工况诊断和释放源项分析,研判事故发展趋势,评价辐射后果,判定受影响区域范围,为应急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2.减少核污染产生的次生灾害发生

排查清楚核污染源头,设立封控区并禁止居民靠近。为减少暴露时间,对于受照剂量较高地区应考虑紧急撤离措施,在放射性污染物到达之前躲在室内,关闭门窗。必要时可用砖、土坯、沙袋将窗户加以屏蔽,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碘化钾片,以预防人体甲状腺对放射性碘的吸收,同时,需洗消以除去放射性物质沾染。

3.成立事件善后处置维稳领导小组

公安机关在处置此类事件时,须注意把握舆论的导向,正确妥善做好媒体应对和舆论引导工作,争取发布对外消息的主动权,妥善缓解或化解危机,从而发挥对舆论的导向作用,因此,成立事件善后处置维稳领导小组至关重要。领导小组下设家属安抚工作组、死者善后处置工作组、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组、综合协调工作组,对遇难者家属及伤员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全力做好善后处置维稳工作。与此同时,政府要求新闻媒体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宣传报道好踊跃献血、主动参与救助伤员等感人事迹,传递社会正能量。

4.维护社会治安

严厉打击借机传播谣言制造恐慌等违法犯罪行为;在群众安置点、抢险救援物资存放点等重点地区,增设临时警务站,加强治安巡逻;强化核事故现场等重要场所警戒保卫,根据需要做好周边地区交通管制等工作。

二、当前涉核反恐现场处置的技术需求

反恐形势逐渐严峻,对反恐技术的需求也是一个重大考验。在打击核恐怖主义的斗争中,基本技术需求与其他类型的反恐斗争没有很大区别。关键的技术要点在于对涉核物质的检查、识别和排除。

核材料技术探测原则是一个基本物理(或化学)量的基础,通过测量辐射强度或改变能量光谱,利用吸收、散射或激活辐射与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等现象来测试。比如:密度、浓度、厚度(高度)、水份、流量、挥发分等。涉核反恐现场处置所需的技术仪器如下:

1.盖革-米勒计数器(Geiger-Müller counter)

盖革-米勒计数器是一种专门用于探测高能辐射粒子强度的记录仪器,可将高能辐射粒子以电信号的形式表达。[3]当用于调查的努力达到某一组时,一束辐射会在管内的所有电离中产生一对离子,同一大小的电脉冲可以由一个连续的电子装置加以扩展和记录,因此,时间单位中的若干辐射线是可以测量的。

2.闪烁探测器

闪烁是一种探测电离辐射的探测器,在某些物质中使用辐射闪粉。当粒子进入过去时,原子或分子从受激进入产生电离辐射。利用光导和反射体等光的收集部件使荧光尽量多地射到光电转换器件的光敏层上并打出光电子,这些光电子可直接或经过倍增后,由输出级收集而形成电脉冲。

[4]

3.半导体探测器

半导体探测器在开发辐射探测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带电粒子在半导体探测器的灵敏体积内产生电子- 空穴对, 电子- 空穴对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迁移而输出信号。探测原理类似于来自电离室的气体。

4.中子检测仪

中子检测器是一种便携式用于测量现场中子计数或剂量的仪器。因为中子不带电荷,不能直接测量,通常是通过核反应或中子与材料之间的弹性碰撞探测出来的。

四、虚拟现实VR技术在涉核反恐现场处置模式中运用的可行性分析

1.技术层面分析

从技术方面分析,虚拟现实VR技术经过近些年的民用技术沉淀,已达到较为成熟的技术水平。其沉浸性,交互性,多感知性在影视娱乐、教育医疗、建筑设计等领域发挥巨大作用,并且已发展出一定的较为成熟的技术产品。虚拟现实技术具有对涉核反恐的多场景模拟,降低演练成本,演习数据反馈及时等优点,该项目培训系统的构建对反恐培训具有较大的提升效果。

2.相关项目支撑

从相关项目支撑方面分析,在此项目之前,已有大量的关于涉核反恐智能监测与仿真训练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的项目研究。这些项目的研究成果为VR模拟涉核反恐现场处置提供包括技术、机制等各方面的支撑,大大提高了此项目研究与实施的可行性。

3.响应国家政策

从国家政策方面分析,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可为此项目的可行性提供巨大支持。将虚拟现实VR技术这一民用技术军事战略化,能在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实现国防建设的有利发展,提高我国国防能力水平。 

五、结语

在以往的涉核反恐方面,由于针对涉核反恐的实战训练条件缺乏、构建现实的涉核反恐情景花费巨大、真实案例还原度低等问题,在面对涉核的恐怖活动时,因为缺乏事先进行专项训练,而导致军队、警察部门都难以应付,无法有效减少损失和保证公民的生命,若在涉核反恐的训练中应用入虚拟现实技术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而如若可以将虚拟现实VR技术应用到涉核反恐现场处置模式研究中,将可以有效提高涉核反恐现场处置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1] 胡啸峰,林艳,陈鹏,等. 城市“脏弹”恐怖袭击风险评估方法研究[J]. 中国公共安全

(学术版), 2015(4):35-38.

2[] 夏治强. 反核化生爆恐怖[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65-65.


3[] 陈嘉源,吴黎明,邓耀华.嵌入式核辐射远程监测系统设计[J].自动化与信息工程,2014,35(04):34-37+42.

4[] 陈潇骁,祁振杰.基于盖革计数器的粒子辐射探测实验[J].电子测试,2021(13):16-18+25.DOI:10.16520/j.cnki.1000-8519.2021.13.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