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教育调研与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4
/ 2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教育调研与分析

隋荣娟 刘海燕

山东交通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7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以网络问卷及座谈方式,对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进行了调研,基于学生视角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和对策。可为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数据支撑和智力支持。

关键词:

一、引言

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而提出的一种高校人才培养理念和教育模式,以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精神和能力为目标。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始于20世纪末,经过十多年的初步探索和实践之后,2010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标志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入全面发展阶段。201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提出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有机结合。此后,涌现出了一大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经验和典型做法[1],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山东省作为教育大省,在高校内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并在2018年对省内所有高校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专题调研[2]。同时,山东省也是较早探索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省份,2020年,制定了《关于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使学生的创新创业、学科竞赛参与度不低于80%。

为更好地了解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开展情况,本文对山东省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一、调研方法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辅以访谈。调查对象为在校本科生,以大二、大三学生为主,涉及4所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科专业学生。调研问卷依托问卷星网络平台发放,共收到有效问卷484份。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

1.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

受调查学生中,只有42.25%表示对学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比较了解。在“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方面,15%的学生认为是发明创造,14%的人认为是参加大赛,12%的认为是创立公司,只有44%的同学认为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满意度

学校层面,53.72%的学生对目前的创新创业教育是满意的;教师层面,七成以上的学生对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是认可的,只有1.86%学生认为创新创业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足。在能力提升方面,59.5%的学生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提高创新能力有很大帮助。58.88%的学生认为目前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而11.36%的同学认为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

3.学生希望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式

近八成的学生认为应该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中”。在创新创业教育方式方面,学生认为开设专门的创新创业课程、以及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是两种主要方式,如图1所示。同时,82.02%的同学认为,教师传授和自己训练在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同等重要。对于“通过第二课堂进行创新创业学习”的问题,调查结果表明,85.54%的学生表示是可以接受的。

62b53261c9ec8_html_5e969f4a5c00d9ce.png

图1 学生希望的创新创业教育形式

4.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情况

为使结果能反映教育的最终状态,该项内容针对大四学生展开调研。结果表明,62.5%的学生没有参加过创新创业、学科竞赛实践活动。通过座谈了解到,每个班级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的参与度差距较大,有的班级仅为15%,有的班级可以达到48%。

5.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议

学生对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议如图2所示。七成以上学生认为,应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此外,超过一半的同学希望学校能加大校企合作、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

62b53261c9ec8_html_c37789b912d8a9af.png

图2 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议

分析以上调研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本质认识不足,对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满意度较低,而且目前的创新创业教育不能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因此,有四成的学生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提高创新能力帮助不大。同时也发现,目前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度较低,教育方式有限,缺乏训练平台。学生的创新创业、学科竞赛参与度较低,远小于《关于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到的80%。

以上这些问题,在其他省份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中也存在[3,4]。

三、对策与建议

1.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单纯地进行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而是一个素质教育的过程。学校应从学生入学起,通过入学教育、专业介绍、认知实习等环节,根植创新创业意识,潜移默化中培学养生的创新创业精神。通过设立创新创业社团,举办校内创新创业教育竞赛、讲座、论坛、经验交流会、专题培训、项目路演、企业交流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物质和文化环境。

2.构建“专创”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我国自主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应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只有把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才能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全程化和受惠于全体学生。首先,应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制定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从顶层设计中体现“专创融合”的思想。其次,以专业课程为载体,通过采用项目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把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引入课堂,在专业课程中渗透创新创业理念,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通过课程设计、专题训练、毕业实习等环节搭建课内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确保每位同学都能接受充分的实践训练。目前,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各学校已将“创新创业基础”、“就业指导”等课程设为专业必修课,但是缺少与专业、行业紧密结合的创新创业课程。因此,各高校根据自己的发展优势和特色,构建创新创业特色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3.发挥第二课堂作用

依托第二课堂,拓展训练平台。在第二课堂中,开设“学生讲堂”,让高年级的学生介绍自己的创新创业经验,组织有兴趣的学生进行高阶项目演练。利用假期社会调研,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创新创业项目来源于生活和企业需求,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4.校企深度融合

通过共建产业学院,提高师资水平、优化教学资源、拓展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在师资方面,邀请企业人员举办讲座、参加学生的创新创业、毕业设计指导,鼓励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在教学资源方面,企业生产项目为课程提供教学案例、毕业设计题目;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对成果转化、项目孵化等提供支持。

四、结语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然而,目前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学生认识不足、创新创业教育比较孤立等问题,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比例较低。建议通过“专创”融合、校企合作、发挥第二课堂等途径,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 胡玲,杨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16-2018年我国150所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的数据[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8(12):64-75.

[2]王静,贡汉生,吕海航.学生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基于山东省145所本专科院校的实证调查[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9,10(06):35-40.

[3]陈永忠,卢建飞.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研究—以江西省9所高校为例[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0,35(05):51-54.

[4]刘思思,鲍锐.试论建立健全江苏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基于江苏省五所高校的双创教育实践[J].教育现代化,2020,7(13):24-25+32.


基金项目:山东交通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重大项目“TRIZ理论牵引的全过程递阶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编号:2020ZD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