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浅谈小学语文第二学段习作训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7
/ 2

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浅谈小学语文第二学段习作训练

赵家蓉

成都市青白江华严中心校

<<新课程标准>>针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明确指出:“习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表达思维,进行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观察世界,认识世界,形成观点,自我陶冶和创造性表述的发展过程。”小学语文第二学段的习作,则要求:“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既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要求,体现了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求习作教学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 消除习作神秘感,让学生易于动笔。

第二学段的学生已有了写话的基础,但由于习作要求的提高,学生下笔写仍有困难。培养习作兴趣,首先要让学生觉得有话可写。为此,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在习作教学编排上作了如下安排:

(一 )丰富了习作训练的形式。实虚并举,既安排了记实作文,又安排了想象作文,还安排了日记,书信,读后感等常用应用文的练习。想象作文一般每册安排两次。
(二)作文的安排尽量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以利于学生自由表达,有创意地表达,为此,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1、基本上不搞命题作文,一般是指出宽泛的内容范围和习作要求,让学生自己拟题作文。
2、 允许学生不按照提出的内容范围作文,另选自己想写的内容作文。
3、 每册安排一次不提任何范围的作文。
4、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地运用教材,尽量为学生的自主习作创造有利条件。
这样做强调了小学生要“对习作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好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学生在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不仅是教学要求,而且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从根本意义上说,只有彻底解放了学生让他们无拘无束地根据自己的认识、感受自由地表达,才容易让学生对写作有兴趣,才可能出现“有创意的表达”的好文章。
二、联系生活,挖掘素材,建立开放式作文素材库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学生缺乏多姿多彩的生活,所以写作时只能“咬笔杆”,宋朝著名诗人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课外”。因此,建立开放式作文素材库是有效解决“无米之炊”的好办法。
1、 定格“生活小镜头”
教师应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还要尽量让教学过程贴近生活。将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纪录下来,也许就是以后习作时又一个很好的素材,不然也许就是过眼烟云,等到作文时,哪怕你搜遍记忆的角落,也想不起任何一点相关的内容。因此,“生活小镜头”这本纪录本就孕育而生了,让学生把从报纸上、电视中看到的重大的、有意义的新闻纪录下来。“生活小镜头”就成了同学作文内容的源头、活水。在此基础上引导作文,很容易唤起创作的灵感,他们会挖掘素材,写出富有趣味性的文章。如在习作教学中遇到过这样一个作文要求:你把观察到的事物写进日记了吗?让我们先交流一下各自的日记,听听同学的意见,再写一则观察日记。要观察自己最感兴趣的,要写自己最想写的,写好后读给同学听,看谁在观察中有新的发现。由于有了“生活小镜头”的积累,同学们很快就写出了可谓五花八门的观察日记。有的写到:“很多动物如果被分成两截的话都会死去,可是有一天,我无意间把一只蚯蚓弄成两截,却发现这只蚯蚓并没有死。我感到很奇怪,去问爸爸,爸爸告诉我这是蚯蚓的一项特殊本领,叫再生。”有的写到:“我家的含羞草可真有意思,只要你用手轻轻碰一下它,它就像害羞的小姑娘合上叶子……”“我发现邻居家的猫的眼睛一天变三次……”“狗在夏天老爱伸出舌头……”这些看似稚嫩的内容,却学生带来快乐,唤起不断创作的灵感。
2、 开启“词句百宝箱”
积累了生活经验,有了作文的题材,还得把内容写具体、写生动,对于孩子来说从他们一到这个世界,他的一举一动无不都是以模仿为基础,正是这种模仿,才成为日后形成思维的准备。作文也是如此。因此,让学生准备“词句百宝箱”,把平时阅读中看到的一些优美的词句“储存”起来,时常诵读,让学生背一些优美语段,加强多读、熟读、背诵的训练。作文时能活学活用,便使作文锦上添花。像学习了描写秋天的课文之后,把写秋天的好词佳句收集起来,完成习作《秋天的一幅画》,不仅有美景,还有好词佳句为文章润色,读起来琅琅上口,自有一番美滋滋的感觉在心头。

三、从说到写,勤于动笔,使学生乐于表达。

1、从说到写。教材中不少“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安排是有机的整体,像“我们的课余生活”“身边熟悉的一个人”“秋天的一幅画”“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些习作都让学生在充分的说的基础上写下来,写我所说,写我所想,下笔也就不那么困难了。

2、“小组日记”推波助澜。让学生坚持写小组日记,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接触的人,体会到的甘苦记下来,小组内轮流写,写成的日记同学间及时交流。往往能够“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坚持习作教学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学生定会乐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