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学生手机成瘾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0
/ 2

浅析高职学生手机成瘾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

杨喻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渝北 401120

摘要:高职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从学校即将踏入社会的关键转型期,学生的思想、心理和知识能力体系也正处于的关键定型期。高职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已达到99%以上,其过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和较差的行为控制能力,导致学生个体高度依赖手机而出现心理或行为问题的几率大大增加,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探讨手机成瘾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和探索高职学生手机成瘾预防及治疗对策是助力于高职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高职学生;手机成瘾;心理健康


2022年2月新公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10.32亿,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到99.7%,我国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达到28.5个小时。而来自共青团中央的2019年的调查报告《大学生手机上网调查:超4成每天上网超5小时》,甚至每天手机上网超12小时的大学生都占比5.66%,这样的数据,让人触目惊心。高职学生使用手机上网大多是用于社交聊天、打游戏、听歌、看直播、刷视频、追剧、看新闻资讯、网络购物等娱乐行为,用于看书学习、查阅资料的占比相对小很多。长时间利用手机上网,不仅占用了学生大量休息时间,而且,甚至会占用上课时间、学习时间,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因滥用手机而导致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出现问题心理或行为,即手机成瘾。手机成瘾让高职学生沦为了手机的“奴隶”。

一、手机成瘾对当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社交焦虑突出,社交能力变弱,严重者出现社交恐惧。

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看,在满足低层次的生理和安全需要之后,作为青年学生,更需要高层次的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网络时代的手机就为学生提供了满足需求的虚拟世界。尤其是性格内向又渴望友谊的学生,在手机网络的虚拟世界塑造着理想自我,严重脱离现实。久而久之,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越高,花在手机的时间和精力也就越多,在人际交流上的时间和精力相对减少,人际关系越来越疏远或者恶化,自我效能感降低,孤独感增强,最终导致社交焦虑,严重者出现社交恐惧。

2.对负性信息的注意偏向易产生抑郁心理甚至出现抑郁症状。

大量研究表明,手机成瘾者往往表现出对负性信息的注意偏向。从青年人满腔热情来看,很多学生会关注当前的社会热点。其中,一些博人眼球的凄苦、悲惨、暴力甚至黄色的负性信息会引起学生更多的关注,导致学生情绪受到影响,产生悲伤体验。有些学生逐渐对生活失去希望,看不到自己的未来和发展,出现消沉、颓废、淡漠的心理,严重者出现吸烟、酗酒、攻击、自杀等不良行为。

3.精神困境易出现空心病,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

空心病是由北京大学徐凯文提出的一种由于价值观缺陷而导致的心理障碍,症状为觉得人生毫无意义,对生活感到十分迷茫,存在感缺失,身心被掏空。空心病的形成固然和个体的成长教育经历有关,但是当前高职学生的手机成瘾,浸泡在海量的信息海洋中,感受到各种各样被放大的价值观,加剧了学生的价值选择困难,从而迷失自我。

4.认知能力下降易产生从众心理,消费攀比心理,或者网络网暴行为。

从众行为是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寻求解除自身和群体冲突,增强安全感的手段。高职学生害怕被同学当作无知者,害怕丧失同学的认同,害怕被同学边缘化,需要依赖手机获取信息,更新自己的信息,了解别人的信息。当新款手机推出时,学生的攀比心理使得他们更容易抢先购买,造成过度消费或者负债消费。高职学生血气方刚,冲劲十足,易冲动、易激怒,遇到网络上发布的一些事件,好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表露自己的不满和愤怒,容易认同群体情绪,实施以暴制暴的网络暴力,导致网暴悲剧不断发生。

二、高职学生手机成瘾预防及治疗对策

1.政府相关部门需加强网络监管。

网络是一个良莠不济之地,政府相关部门通过进一步完善网络法律体系,加强网络监管,从源头上杜绝网络上的虚假、有害信息,有效降低网络对学生的消极影响。

2.学校要加强引导学生健康使用手机。

学校制定相关规定,上课期间不得使用手机,既可以通过教育和约定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在教室挂上手机袋,要求学生课前将手机统一放入手机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需求,改进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降低学生对手机的关注。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加入手机成瘾心理问题专题,通过心理咨询、团体辅导、心理剧等技术,帮助学生摆脱手机成瘾的困扰。学校还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交机会,增强学生的社交技能,减少社交焦虑,降低对手机的依赖。

3.家长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

手机成瘾是青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发展性问题、共性问题,家长要有适当理解和接纳的态度,主动与孩子平等沟通交流。即便高职学生已经是成年人,家长依然要在孩子在家的时候,多和孩子互动,多陪伴孩子,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从而杜绝沉溺于虚拟网络来逃避现实的心理。同时,家长也应该以身作则,避免沉迷于手机,在家庭中以健康的方式娱乐。

4.学生要自觉抵制手机成瘾。

首先,高职学生可以控制自己使用手机的时间和场地。比如,每天除了确实有事需要及时联系之外,规定自己在固定时间段使用手机处理一些日常事务,每天的使用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在上课期间,主动不带手机到教室。其次,学生可以自觉删除手机中一些非必须的APP,尤其是那些让自己上瘾的游戏软件。第三,有些学生以查阅资料为由,感觉离不开手机,建议这类学生尽可能到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可以通过纸质文本查阅,也可以通过图书馆的电子图书查阅,不给自己随时想使用手机的借口。最后,学生应当做好生涯规划,提升对专业的兴趣,参加丰富的课外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拓宽自己的社交圈子,在现实生活中获取价值感和成就感,从而真正远离虚拟的网络世界。

参考文献

  1. 苏双,潘婷婷,刘勤学,等.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量表的初步编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28(5):392-397.

[2]范芃. 浅谈高职学生手机成瘾与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对策[J]. 心理月刊,2019,14(14):36.

[3]何杰,李莎莎,付明星. 高职学生手机成瘾与心理健康自我控制及自尊关系[J]. 中国学校卫生,2019,40(01):79-82.


作者简介:杨喻,女(1973.10),汉族,重庆渝北,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劳动教育

单位: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