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训课程改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8
/ 2

浅谈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训课程改革

沈新童、焦嫒迪

大连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 辽宁省大连市 116450

摘要:在电子技术课程中,实训课程设计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训课程培养的是学生动手设计的能力,传统教学忽视了课程中的设计环节,造成了课程中焊接电路板占据大部分的课时,培养的学生缺乏设计能力。针对这些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电子技术”课程性质及课改优势,其次探讨了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训课程设计改革,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电路设计

引言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农业电气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该类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占有不可缺少的重要地位。该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能掌握电力电子器件制造技术和变流技术,学会分析整流电路,斩波电路,交流电力控制电路,逆变电路;掌握PWM控制技术的基本方法等,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以及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1基于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电子技术课程现状

(1)师资力量整合。中职电子技术专业人才通常缺乏实际业务经验,中职教师在进行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期间主要依据课本的方式进行教学,这就导致教师对电子信息产业岗位技能相关的技术要求认知有所不足,中职教师在教学期间其教学目标呈现不明确的特点,这就致使中职电子技术专业课堂教学存在针对性差的问题,严重影响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2)课程教学改革。目前许多中职院校仍使用传统教材,特别是在职业培训课程中,教师只是在教材的基础上,按教材的章节讲解相关的电子技术基础理论知识,这种按教材教学的方式会导致中职教学培训内容出现不系统的情况,致使中职学生的基本技能在职业课程中较差,虽然有很多内容都是以选课项目为基础的教材,但传统理论教育仍占主导地位,在这种教学模式影响下会致使学生对电子技术专业学习兴趣差。

2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训课程设计改革

2.1课程设计中电路焊接技术教学的改革

电子电路的组装与焊接在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将理论电路转换为实际电路的过程,组装及焊接的优劣,不仅影响外观质量,还直接影响电路的性能。任何一位优秀的电子工程师都是从焊接技术开始起步的,焊接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电路调试的复杂度,如果在电路系统调试前焊接技术不过关,焊接出来的板子错漏百出,估计在后续调试电路中会花费很大的精力在电路的断路、短路、器件放置错误等低级的问题上,这不仅给后续加大了难度,而且调试出来的电路也是不稳定的,在工厂里这类产品属于次品。为了提高学生的焊接技术,文章进行了以下几部分改革。第一,增加学生焊接的难度,把之前直接购买的印刷PCB电路板作为焊接改成了直接利用万能板作为焊接对象,这时学生就不会有完美的板子作为焊接的支撑了,需要学生焊接板子需要通过电路原理图进行板子的布局、布线,如果当中遇到跳线或者焊盘脱落了的问题,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第二,增加学生焊接原理图的难度,这样学生焊接的原理图文件就不是单一的功能电路,而是一个完整的电路系统,需要学生在了解电路系统的工作原理上方能更好地进行焊接,这跟改革前不一样,改革前是购买单一的功放电路、流水灯电路等单一功能,从原理图上加大难度,一方面是增加学生对原理的认识和了解,另一方面是让学生重视焊接是为原理图设计做铺垫的,只有很好地理解原理图才能在焊接环节中减少不必要的错误。第三,加大考评的力度和维度,不单是从焊接后电路系统功能是否完成进行考评,从焊接过程的操作方式方法、焊点的圆润情况、功能是否完成、布局布线是否合理、板子是否美观等作为评价学生在焊接技术部分的成绩。不仅焊接技术在进行以上三个方面的改革,同时在改革之中,还要融入思政教育,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工匠精神。

2.2混合式教学实施方式

1)课前:推送学习任务。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在网络平台发布预习、讨论、自学等通知,平台拥有简短教学视频、拓展视频、PPT、图片、测试题等资源,学生可以根据发送的任务查阅相应的资源。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对课程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在讨论平台进行交流、互动并提出疑问。2)课中:翻转课堂。课中是教学实施的第二个环节,属于线下课堂教学环节。在此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前讨论、预习情况进行成果展示,讨论点评,循序渐进地精讲重点内容,拓展最新研究应用,随时向学生手机终端推送随堂测验、投票、在线抢答等活动,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3)课后:知识内化。教师根据课后总结,发布线上线下作业,对于想更深层次学习的学生提供个性化资源,并上传至学习通。在学生端,学生按要求完成作业,想要提升的同学可进一步完成个性化学习资料的学习。课堂教学环节结束后,学生仍可以通过超星平台回顾教师的授课课件,复习课程相关内容。对于没听懂或者想探讨的知识点,可以通过超星或钉钉讨论区给教师留言,与教师进行实时问答与探讨。

2.3课堂派直播+微信群辅助

在学习了慕课视频的基础上,又通过课堂派软件直播的方式进一步强调重点、难点,“面对面”答疑,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课堂派直播,学生屏幕共享,声音互动,增强了教学效果。提前在课堂上创建课程,邀请学生扫码进入。通过课堂派直播,并辅以微信通知,进一步强调重点,教师直播,学生发弹幕,气氛活跃,达到了良好的师生互动效果。为了避免学生走神,在直播中需要经常提问和互动,在课堂派中用弹幕、抢答、提问等课题互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能使“教”与“学”更好地融合到一起。比如在绪论的讲授中,通过课堂派直播重点强调电力电子和信息电子的区别,电力变换的种类及应用等。最后,通过慕课堂发布练习,巩固了课堂学习效果。同时,微信群同步进行答疑。从下图慕课堂签到和统计的学习情况来看,异步SPOC+课堂派直播的方式,学生积极性高、学习劲头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4完善合作体系

校企合作背景下要想实现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就需要企业做好本职工作,建立人才实训体系,旨在培养高素质人才,在中职院校建立生产车间,配备管理人员和生产设备,做到岗位看得见、用得着的模式,并对培养具体、直观、可操作人才提出标准要求。校企合作应从学生申请入学那一刻起就进行全过程的合作,以便学生入学后立即进行招聘工作,明确人才培养和学生成长的目标,学生进入院校后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更好地了解企业发展内涵。对于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教学而言,教师与企业工程师的互相配合能够为学生提供成长指导,在此期间,学生可以不断制定出合理的职业规划内容,从而使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有效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结语

综上所述,相比于传统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信息时代的产物,符合学生个性发展,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近年来,对“电子技术”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及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课题组通过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反思,分析原因并提出几点改进措施,为“电子技术”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长远发展提供参考,也可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朱栋,冯成涛,储开斌.“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以数字化超声波发生器电路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1(35):57-60.

[2]张晶,张伟,任宗金,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毕业要求达成度的成果导向评价[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4):117-124.

[3]陈晔,黎锦钰,翟亚飞,等 . 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研究与探索:单面印制电路实物制作 [J]. 电子制作, 2020 ( 21 ): 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