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6
/ 2


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李春梅

中国第一重型集团公司第二子弟小学校

古人云:学贵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学生不断地“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也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疑"。因此,学贵在疑。只有会疑才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所以引导学生生疑、质疑,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策略。教学实践中可运用多种策略引疑:以提高质量。那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在“质疑”习惯和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 

一、敢于质疑。

在课堂中 "少一些责问,多一些表扬",让学生消除思想障碍,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敢于质疑的良好风气。

教师平时教学中可有意识地积极鼓励学生多质疑,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明白:谁要是能解答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谁就是学得好;谁要是能提出问题,而且能把同学,老师问住,谁就是学得更好的。古今中外无数的事例告诉我们,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人往往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都是起源于质疑。

学生开始尝试着质疑时,提出的问题少数有一定的深度,教师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都是应该的,也是不难做到的。但这阶段学生提出的问题相当一部分的是比较幼稚或偏离教学要求的,而且常能引得哄堂大笑。这时,即使教师不责怪质疑的学生,对全班学生的嗤笑置之不理,也会挫伤质疑学生的自尊心。也许从此以后,这同学就会在课堂上“勉开尊口”。因此,对不善于质疑的学生,教师只有真诚地鼓励,表扬他们敢于质疑的一面,激起学生质疑的愿望,保护他们质疑的积极性。

二、有质必释,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一经老师鼓励,更愿开动脑筋,提出各种问题,不管何类问题学生都希望得到一个满意的解答。面对学生的质疑,不管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都要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尽可能得到满足。这样,学生的质疑积极性才能保持下去,对质疑产生兴趣,质疑成为学生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备课中必须充分准备,吃透与教材密切相关的知识。如遇到学生提的偏离教材,稀奇古怪的问题,教师课后也应查找资料,寻得确切的答案,找适当时机告诉学生,切不可对学生的质疑随心所欲。

三、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及方法。

引导学生质疑不是漫无目的、无章可循,而是有一定的规律,要提高学生质疑的质量,教师应该在质疑问题中,掌握规律,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以下的方式引导学生质疑:

1.在自学中引疑。

在每一节课之前,鼓励学生在预习中质疑,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自己设计问题,最好能自问自答。强调学生课前质疑,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发现问题,主动探究,对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让学生在自学课文的基础上,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去参与学习和探索。教师在读后检查时可规定“提一个你觉得最有意思的问题”,以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致,让学生从教材中得到生动鲜活、丰富的信息。如在预习《狼和小羊》时,有十几位学生提出:狼想吃小羊,扑上去吃掉就是了,为什么要故意找茬儿?这个问题其实正是课文的寓意所在,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理解了课文的寓意。 
2.在审题中质疑。教师上课过程中要为学生主动提问提供机会,学生质疑问难的过程,是积极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要善于将对课文的理解转化成学生认识需要,不断设疑、激疑,让学生充分感知教材中所蕴含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并且针对学生学习的疑难,在关键的地方随机点拨。
题目犹如传神的眼睛,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审清题意,在题目外设置疑问,从而为阅读课文串起一条主线十分必要,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有效地提高阅读效率。如教《奇怪的大石头》,教师可紧扣课题重点字“奇怪”来引疑:“这个石头为什么奇怪,奇怪在哪里?”提出问题,造成悬念,引导学生抓住文中认真研读品味。这样紧扣关键词引导学生质疑,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重点突出,思路清晰整体感强,学生学了印象更深刻。

3.从课文中心句来引导学生质疑。中心句在文章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抓住中心词句质疑,对文章的理解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能,既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一线索进行教学,省时而有实效。如教《秋天的雨》时,学生阅读课文后,可让他们先找出文中最重要的语句:“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而后联系课文的语言形式和所叙述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体会、理解课文的中心词语“五彩缤纷”包含着哪些的丰富内涵?从而具体感受秋天的色彩。

4.从文章中看似矛盾之处引导学生质疑。有些课文中有看似矛盾之处,实质是作者独具匠心。引导学生读书要前后联系起来,找出矛盾的地方,从此处质疑,从而悟出道理,提高认识。

5.从文章的遣词造句上引导质疑。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精彩的语句或感受最深的地方,从中去寻找问题。如在教《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我让学生对“早晨,雾从山谷里升

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一句中,为什么用“浸”作了详细品味。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性。

6.从文章的写作手法上引导学生质疑。课文是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引导学生从写作手法上质疑,找出课文的写法和自己习作的写法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临死前的严监生》一文,体会作者用短短三百多字就让我们如临其境地感受到了一个吝啬鬼的形象。让学生说说作家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特点的?

7.从标点符号的应用上引导学生质疑。从标点符号的应用上引导学生质疑也能帮助学生识别句子,辨明语气,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学作技巧。

8、在阅读后质疑。学生阅读一篇课文后,会随着对课文的熟悉、理解的加深,思维的发展,而发现新的信息,产生新的疑问。在讲读分析课文后,教师应该留一定的时间给学生,启发他们从语言文字、思想内容、谋篇布局乃至教材等方面谈谈新的发现,新的问题,把知识转化成能力,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本领。
9.在拓展中质疑。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如何使他们的思维过程再向纵深拓展?我常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再创造,并引导学生生疑。如教学《小摄影师》,在总结全文时抓住时机问:小男孩后来又来给高尔基拍照了吗?这时,学生们的思路打开了,他们充分展开想像,延续了故事情节。这样的训练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训练了他们的听、说、写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指导了学生的日常行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现代心理学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问,让学生养成质疑问难的好习惯,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写作技巧。有的放矢的人性化个性化的科学施教,才能实现师生的共同进步,也才能让自己和自己的学生,一起享受高效课堂的乐趣,享受成功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