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导图训练的职业技术本科《建筑构造》课程实训教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6
/ 2

基于思维导图训练的职业技术本科《建筑构造》课程实训教学研究

周澧骊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 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

摘要:本文对国内不同信息设备平台上的思维导图搭建进行比较分析,从导图结构,层级分支,操作界面,导出格式等方面进行对比评测。此外结合国内土建类专业课《建筑构造》的实训教学来实践思维导图训练的实际运用效果。


作者简介:周澧骊,男,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建筑工程系,助教;通讯作者,电子邮箱:1718823531@qq.com


思维导图,英文是The Mind Map,又名心智导图,其创造者是英国“记忆大师”东尼·博赞(Tony Buzan)。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很简单同时又很高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

思维导图通过层级分析的组织结构将系统脉络进行梳理。在导图结构的搭建过程中常见的形式有:逻辑图,导图,鱼骨图,分类图,组织结构图,顺序图,气泡图,因果图,桥图等。思维导图的搭建形式多样,信息承载多元,目前国内外主流的搭建平台已经支持包括文字,符号,线型,图片等要素在内的多种信息建构。

在学科知识的学习中,尤其以专业核心基础课,其内容庞杂,体系脉络纷乱,如何通过高效搭建知识体系来快速完成信息的传递和记录是高等教育中重要的教学设计难点。因此笔者尝试在国内新兴职业技术本科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思维导图”训练的教学效果。从思维逻辑建构,知识体系层级分化,重要知识点筛选等方面进行教学实训。


1国内主流思维导图搭建平台

国内思维导图由上世纪末期由孙易新博士引入,在2010年后快速发展起来,提供了包括Windows、MacOS、iOS、安卓、web界面在内的多种使用平台的在线或离线使用。目前国内上架的思维导图搭建平台种类繁多,所提供的服务大同小异。主流的平台开发集中在北京和深圳,代表性的软件系统(图1)主要有:GitMind,ProcessOn,Xmind,知犀等。从首发时间来看,以2006年发行的Xmind最早。

而在导图建构中最为重要的层级分支部分,大部分软件支持100个以内的免费节点搭建。其中仅有中国苏州研发的“知犀”思维导图软件为全免费平台,并提供超过5000个导图模板。

629d9f77683f0_html_a1a9bb6cd9dd9398.gif

(图1:国内主流思维导图平台基本信息,来源自绘)


在操作界面方面,以全免费的“知犀”平台为例,主题模板方便提供了12类主流模板,主题添加方面,支持中心主题,子主题两级搭建。节点设置支持多种自定义个性样式设计,但是“关联线”的搭建未能提供多种选择性。

而在基础功能方面,同样以“知犀”平台进行分析,该平台支持快速节点插入的快捷键设置,例如主题节点默认“enter”快捷键,子主题默认“tab”快捷键。文件插入方面,目前该平台仅支持网页和电脑平台插入图片,而移动端尚不支持。

作为核心内容的思维导图模板,大部分平台可以实现7种类型以上的导图结构。通用的模板结构形式主要为:

  1. 逻辑图:逻辑图有严谨的上下层级关系,在阅读中一般常以单一方向进行。可以划分2-4个层级,但不易过多。

  2. 分类图:区别于逻辑图常左右方向阅读,分类图多由上至下。上下层级间有明显的包含关系。

  3. 顺序图:阅读方向单一,前后有因果关联。顺序图适合对操作流程进行记录,不适宜复杂的内容脉络。

  4. 气泡图:适宜于建筑设计专业的逻辑形式,在搭建中可以实现多核心,自由的阅读可能性。


2思维导图结构与职业教育的兼容性

我国职业本科教育从2019年开始由教育部逐渐批复,区别于普通本科教育的模式,职业本科教育更侧重于实操性,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结合实践,增强了实训课程的比重。就理论知识授课内容而言,普通本科教学体系常以课堂授课,小组汇报等形式进行,而职业教育更侧重动手能力或专业实训。

思维导图模式自上个世纪末传入我国,早期是为帮助“学习困难生”克服学习障碍,在短时间内梳理知识体系。而思维导图的强逻辑性又随后被运用与各类企业或专业领域进行再培训,或再教育。通过接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思维导图模式即可用于教学的前期预备环节,也可以用于学习后的应用实践环节。这体现出了其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职业本科教育在有限的课时量中缩减了理论授课的比重,而增加实训内容,强化知识点的运用和知识脉络的梳理。因此借助于思维导图将抽象的知识体系进行形象化处理,将中心主题设计为节点形式,通过向外发散出若干形式的节点结构,将原本散乱的知识体系搭建为整体是一种“高效转化”。强逻辑的搭建秩序和带有主观能动性的操作实训,还可以极大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


3思维导图训练的《建筑构造》课程实践

《建造构造》课程作为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相关专业的专业核心基础课程在专业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建筑构造》课程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常以两种模式编录目录章节,其一,以水平构件和垂直构件将建筑构造体系进行划分;其二,以建筑基础构成构件直接划分为6大部件,由构件所处位置由下至上包括了基础,墙或柱,楼地层,屋盖,门窗,楼梯。可见《建筑构造》课程侧重于对建筑实体的构成拆解,将整体拆分局部,并分析局部构件的构成与做法,不同构件之间的联系与搭接。

这种由整体向内拆分的章节模式与思维导图搭建中最常见的单向逻辑图的模式非常类似,这也是笔者计划以思维导图训练辅助教学的缘起。实践过程中以建筑物为第一层级,虽然建筑结构形式常见的可以区分为墙承重体系,框架结构体系,混合结构体系,排架结构体系,空间结构体系等等,但在常用民用建筑及公共建筑中以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占比最大,这也为思维导图的逻辑搭建的第二层级关系提供了依据。


629d9f77683f0_html_42c88bd24f067cd5.jpg

(图2:《建筑构造》思维导图实训示范,来源广科大建工院)


以6大构件中的第一序列“基础”构件为例(图2),在第二层级搭建中划分了四个主题:地基含义,基础类型,基础埋深,地基沉降。而第三层级则进一步细分,以“基础类型”为例,可以进一步搭建形式分类,材料分类两种分类方法;和传力情况,基础深度两个分析内容。而第三层级进一步以不同依据进行细分。


结语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思维导图的辅助模式能有效弥补学生片段化的学习问题,对于容易思维涣散的同学,积极利用思维导图提前预习课程,或复习知识可以强化知识点的识记程度也可以提高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张海森. 2001-2010年中外思维导图教育应用研究综述[J]. 中国电化教育, 201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