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六环”中职新生专业体验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6
/ 2

“三体六环”中职新生专业体验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牟艳玲

嘉兴技师学院 浙江嘉兴 314000

【摘要】目前中职学校开设专业种类繁多,对于每个新生来说,可供选择的专业越来越多了。更多的选择意味更多机会,同时也伴随更多困惑,怎样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使得所选专业即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又符合已有的知识基础,专业学习助力日后个人成长发展。为此,笔者提出在新生报名阶段根据专业特色开设专业体验课程,详细介绍专业课程设置及专业特色和发展,使得学生走进专业、体验专业、了解专业,扫清专业选择时的盲点,能够根据自身情况有方向的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关键词】专业体验课程;走进专业;体验专业;精准选择;助力成长

一、开设专业体验课程的必要性

随着当前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各专业所需的技能分类也更加细化,在教育部最新颁布的中职专业目录中,共划分19类321个专业。目前中职学校开设专业种类繁多,对于每个新生来说,可供选择的专业越来越多了,更多的选择意味着更多的机会,同时还有更多的困惑,对于刚刚毕业的初中生来说,如何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知识基础精准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困难重重。专业选择不当阻碍学生专业成长发展,对学生日后的就业和发展的影响是可想而知。怎样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使得所选专业即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又符合已有的知识基础,专业学习助力日后个人成长发展。

为此,笔者提出了在新生报名阶段开设专业体验课程,本文以电子电工专业为例,将本专业根据其专业特色开设专业体验课程,并详细介绍专业课程设置及专业特色和发展,使得学生走进专业、体验专业、了解专业,扫清专业选择时的盲点,能够根据自身情况有方向的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二、三体六环专业体验课程的实施步骤

体验教育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卢梭、杜威、皮亚杰等人的教育思想与观点之中。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事物,体验教育就是教育对象在实践中认知,明理和发展。专业体验是大学教学计划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大学学习阶段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是专业学习的前奏。但在中职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尚未涉及,学生在未知或者粗浅了解的情况下进行专业选择,而后开始专业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与原有知识或者兴趣不符,再进行专业更改,既浪费时间又有其他因素的阻力,往往不能如愿。“三体六环”专业体验模式强调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新生、教师、和学校共同参与,同时依据任务驱动教学法原理,结合中职新生专业体验特点,形成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个环节闭环教学系统,新生在专业选择前进行专业体验,可以有效的扫清专业选择的盲点,提升学生对个人知识基础和兴趣的认知,提升学生对专业学习的认识。

“三体六环”专业体验模式强调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新生、教师、和学校共同参与,同时依据任务驱动教学法原理,结合中职新生专业体验特点,形成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个环节闭环教学系统如图1所示。

629d9ef1785fe_html_a4a45c33ea9bf967.gif
















图1 “三体六环” 中职新生专业体验模式

(一)、“三体资讯”

在专业体验中的学校、教师、新生,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协同规范完成在专业体验教学资讯环节上的工作。学校根据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结合中职新生专业认知不足的特点,发布职业体验教学任务,教师和新生分别接受职业体验教学任务。在此基础上,笔者通过调查问卷和座谈方式了解20级电气系学生专业选择的方式和依据,分析当前电气系学生专业选择的方式和现状。新生需要提前做好知晓专业体验任务、了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调整心态等准备工作。

(二)、“三体计划”

在专业体验中学校、教师、新生充分沟通讨论,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专业体验效用为原则,拟定专业体验教学活动方案。根据专业体验课程的顺序,实例调查、全面搜集关于专业体验的资料和内容,研讨专业体验课程的开设方式,根据当前学情,设计开设方案,并讨论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三)、“三体决策”

综合考虑学校培养要求、专业设置情况、新生学情等情况,课题研究依托本校电气工程系现有的职业体验中心进行开展,根据电气工程系现有的五大专业进行体验课程方案设计。

(四)、“三体实施”

按照体验方案由学校牵头、教师组织、新生体验,三方主体各司其职,开展专业体验。将每个专业核心的专业实训课程视频和电气工程系的七个技能大赛项目内容融入其中,使得学生了解日后自己的专业学习流程,技能培养环境。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将本专业与企业实际生产实时对接,录制本专业毕业生所从事工作及实际工作中的视频,使得同学清楚来校学什么?学成后做什么?在学生对专业有了一定认识后,专业老师指导学生亲身体验,动手操作:电子积木、辉光发电球、智能家居模型,机电一体化,物联网应用等体验项目,使得学生清楚来校怎么学?通过专业体验课程,提升学生对专业学习和对个人兴趣的认知,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五)、“三体检查”

在专业体验过程中,首先,组建学校巡查组,通过对体验全过程进行督查,及时制止“伪体验”行为;其次,学校教师除担负调度安排、辅助讲解等职责外,还需全程监控专业体验的情况,及时检查新生在体验过程中的认知态度、安全意识、现场效果、即时反馈等情况,并实时进行调整控制;最后,及时安排新生自查、小组互查,形成多维立体检查控制体系,并适时调整体验方案,确保专业体验顺利高效进行。

(六)、“三体评价”

评价是专业体验的后期环节,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评价结果对专业体验起到结果认定和改进指向的作用,所以评价主体的选择、评价指标的构建是“三体评价”的关键内容。首先,学校、教师、新生都参与评价,在评价主体上体现了“多元评价”的科学评价思想;其次,教师团队围绕专业体验的主要内容确定评价表,明确评价方式、建立评价体系,由三方主体按照评价标准实施评价;最后,将评价结果量化并反馈给学校和新生,以促使体验活动持续改进。

三、三体六环专业体验课程的实施效果

(一)、专业体验课程让学生学我所爱、爱我所学

经过对比分析,通过开设专业体验课程,体验者可以在专业选择前了解专业设置和特色,在体验课程后实时反馈体验结果和评价,并结合自身的知识基础和兴趣给出自己的专业选择意向,大大提升了专业选择的准确性,经过跟踪调研,发现经过体验课程后进行专业选择的学生在课堂学习注意力更为集中,专业技能课上动手实践意愿更为强烈,课堂学习效果更佳理想,考证通过率大大提升。因为本身的知识基础,兴趣关注方向在本专业,对于围绕专业核心课程开展的第二课堂——技能大赛项目参与积极性非常高,训练过程能够有自己的见解,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可以举一反三,融汇贯通,并对于知识技能关键点可以实时内化提升,技能竞赛成绩理想。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能够学有所得,得有所用,调查发现,经过对20级学生开设专业体验课程后,学生对专业学习的满意率有大幅度提升。

629d9ef1785fe_html_f8d201b860a3959c.gif













(二)、开设专业体验课程让“教”与“学”同频同步

教师可以以新生专业体验课程为切口,研究当前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基础、兴趣关注方向,将资料整理成数据,对比分析学生知识基础,认知水平的偏差和变化,在专业课程设置时可以以此为依据,实时调整专业开设进度和步骤,在专业课程方案设计和学时设置时可以以此为抓手,使得课程设置与当前学情匹配,在后续教学活动中可以有的放矢,从源头处提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师在开设专业体验课程的同时,将学生的体验课程结果实时存档,任课教师通过查看新生体验课程资料可以直观了解到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做到上课之前有效掌握学情,可以针对当前学情对教学内容有效处理、提升教师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服务意识,提升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洪芳, & 陈昕. (2013). 体验式理论在专业综合英语课程中应用.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31(1), 6.

  2. 蔡立新, 孙惠琴. 经济法课程体验式教学探讨——以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为例[J]. 法制与经济, 2012(17):3.

  3. 邵娟. 大学生课程体验调查法的应用研究. (Doctoral dissertation, 华东师范大学).

  4. 齐祖晟, 王倩颖, 李丽. 旅游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研究——以酒店管理课程为例[J]. 赤子, 2014.

  5. 陈海娜. 德国职业体验课程的教育理念分析及其启示[J]. 2021(2017-3):18-21.

  6. 唐华丽. 体验视角下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 2(32):120+124.

Shape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