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不恰当性行为的原因及教育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2
/ 2

孤独症儿童不恰当性行为的原因及教育对策

杨叶池

钦州市钦南区特殊教育学校,广西 钦州 535000


摘要: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孤独症儿童的不恰当性行为,也受到了关注。探寻孤独症儿童的不恰当性行为的原因,发现它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在此基础上,可以提出孤独症儿童不恰当性行为的教育对策,认为需要学校、教师、家长等各方的共同努力,发挥性教育的作用,孤独症儿童不恰当性行为是可以得到矫正的。

关键词:孤独症儿童;不恰当性行为;教育对策


前段时间某电视播放了这样一件事,一名12岁的孤独症女童遭到性侵后怀孕了,而这名女童却浑然不知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此事具体原委未知,但在生活中,一些孤独症儿童是有不恰当的性行为的,他们不知羞耻,随意暴露自己的隐私部位,例如随意大小便、或者自慰、摸别人的隐私部位。这里,对孤独症儿童发生不恰当性行为的原因及其教育对策进行探讨。

一、孤独症儿童发生不恰当性行为的原因

(一)孤独症儿童认知水平和生理机能发展不一致

孤独症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明显低于同龄人,认知能力发展严重不足,无法对周围的事物进行合理的分析、综合、归纳和整理,对外部事物的认知相当有限,对人与人之间关系更是缺乏理解。但是他们身体上生理生长发育与健全的儿童没有区别。当有正常的生理需要时,他们自身的认知水平不能很好地协调或控制。

比如,一名孤独症儿童在公共场所自慰,是不恰当的。当青春期生理的冲动需要自慰时,便立刻进行,没有考虑到这种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行为规范,这就是生理发展与认知水平不一致的直接表现。

(二)家长对性教育认识缺失

性是神奇而又很避讳的词。一直以来,人们对于性的说法和接受都是比较含蓄的,甚至有的还谈性色变,更不要说对下一代进行相关的教育及引导。对于性教育,家长们更多的是羞于启齿,特别是对孤独症孩子。

笔者在一次孤独症儿童家长关于孤独症儿童性教育的问卷调查中得知,有30%的家长没有对孤独症孩子进行过性教育,有75%的家长认为性教育要在11岁以后才开展。这就反映出家长对孤独症孩子性教育重视不足。

(三)教师没有系统开展性教育

很多家长没有主动对孩子进行性教育,一些教师在性教育方面也没有开展得足够。于是,性教育的不足,使得孤独症孩子缺少性知识,导致自我保护能力差,几乎不懂得什么是羞耻、危险,于是在社会上就容易受到伤害或去伤害别人。

(四)孤独症儿童同伴相互影响

孤独症儿童虽然认知水平差,但还是有一定的模仿能力的。例如,某三年级孤独症女孩,看到同宿舍里一名同伴只穿小内裤睡觉。过了一段时间,同伴搬走了,该女生却模仿起了同伴。

二、孤独症儿童不恰当性行为的教育对策

对孤独症儿童适时地进行性教育,就会有一定的效果。那么如何进行教育呢?这需要多方共同进行:家长积极主动对孤独症孩子进行性教育;教师加强对孤独症儿童的关注,做好家校沟通,开展性教育以及行为矫正;学校和社会环境不断改善。只有多方通力合作,孤独症儿童性教育的效果才会突显。

(一)学校加强孤独症儿童教育管理

1.设立独立孤独症儿童班级。孤独症儿童与智障儿童的感知方式、注意发展、思维特点和情感表达等方式有很大的区别,因此把孤独症儿童独自建立一个班级,有利于开展各方面的教育教学研究。

2.开展完善的性教育课程教学。可从生理知识、健康心理、自救保护、人际关系和健康安全等方面进行教材编写。

3.加强教师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培训教师掌握孤独症儿童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教育方法、康复技能等专门知识。

(二)教师开展孤独症儿童性教育

首先让孤独症儿童认识自己、区别男女各不同。在开展性教育时可从认识人的隐私部位、文明如厕、讲究卫生等方面入手进行教育。

再次是对孩子进行青春期教育,让孤独症儿童了解这些知识:

1.青春期早期,人的体格生长发育突增,身高增高,体重增加,女孩身体变丰满,男孩身体变强壮。生殖器官从幼稚型向成人型过渡。

2.人的第二性征迅速发育。女性乳房发育,音调变高,骨盆变宽,皮下脂肪沉积等。男性毛发生长,长喉结,嘴巴长了胡须。

3.女性月经,也叫作“生理期”,即随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子宫内膜发生的周期性脱落及出血,是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之一。

4.男性遗精。遗精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首次遗精意味着男孩长大了。

此外,还要关注心理健康,给予孤独症儿童更多的心理关爱。

(三)家长开展孤独症儿童性教育

家长对孤独症儿童的教养,以及家长对孤独症儿童性教育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孤独症儿童的身心发展。

1.更多地关心子女。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关注孩子,注意自己日常文明行为的示范作用,并在生活中渗透性知识教育。

2.人际关系引导教育。沟通障碍是孤独症儿童最明显的特征。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必须通过相互沟通才能实现。孤独症儿童在运用任何形式(语言的或非语言的)表达自己或理解别人时都存在着十分明显的障碍。因此要对孤独症儿童进行细致的人际关系的引导。

3.进行自我保护教育、性道德教育。家长要教育孩子不在公共场合大小便,不随意暴露自己的隐私部位。一旦发现孩子有这种行为,家长一定要制止。

4.家长要言传身教,以防产生不良影响。孤独症儿童有认知缺陷,对于一些行为不能分辨出好与坏,会凭着自己的喜好进行模仿学习。如果家长平时在家时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例如,一名一年级新来的孤独症学生,中午在校午睡时,每天都要把衣服脱光,不管生活老师如何劝说、引导,他就是要把衣服脱下来才肯睡觉。老师与其妈妈沟通,了解到他的爸爸在家时都会把上衣脱光,他就是模仿了他的爸爸。后来通过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改变这些不良示范,他的不良行为也就弱化了。

5.家长对孤独症儿童教育要有信心。有一些家长接受不了自己的孩子是孤独症,因而放弃对孩子的教养,只满足孩子的温饱,这是不足取的。

例如,一名六年级孤独症学生,自理能力差,他的爷爷陪读,他在教室、操场等公共场所自慰,其爷爷在校从不干预他的任何行为,每天只管接送他上下学。经过老师和家长沟通了解到:家长认为孩子认知水平太差了,日常行为都教不好,更不要说性教育。后来经过班主任多次家访,家长表示愿意配合对他的行为矫正教育。经过一段时间的行为矫正教育,情况有了很大改善。

总之,孤独症儿童发生不恰当性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种行为也是需要矫正的。对孤独症儿童不恰当性行为的教育,需要学校、教师、家长等各方的共同努力。只要有信心、不放弃,给予孤独症儿童合适的引导,就一定会收到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许燕,高凤云,张惠,刘燕,叶菁菁.对青春期发动时相的研究概述[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3):20-22.

*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课题《西部地区发展性障碍儿童性教育研究——以钦州市钦南区特殊教育学校为例》(批准文号:桂教科学[2021]1号,立项编号:2021C500)研究成果。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