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家长学校管理,提升幼小衔接教育成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2
/ 2

优化家长学校管理 , 提升幼小衔接教育成效

张静

新疆军区政治工作部幼儿园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天山区,

830000


摘要:幼小衔接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幼儿实现角色上的转变,并且更好的完成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过渡。而这一教育方式是与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相匹配的,也是与幼儿的学习规律相匹配的。家长学校合作管理的模式,是家校共育的重要体现,而在幼小衔接教育的过程中,要提升教育成效,可以通过优化家长学校管理的方式来实现。本文就家长学校管理模式的优化展开讨论,探讨家校合作模式提升幼小衔接教育的效果,为老师更好的帮助学生开展小学生活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幼小衔接;家校共育;家校合作


当下,教育部关于幼小衔接教育的相关文件明确了家长和学校在幼小衔接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而且强调家长和学校在有效衔接教育中,应当要发挥其重要作用,在教育的环节,要认真履行职责,并且推动双方的合作,以此实现家校共育模式,为幼小衔接教育提供无尽动力。而如今,幼小衔接教育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教育的进程,也会对幼儿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过程产生影响。

一、家长学校管理开展幼小衔接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层面,教育理念存在偏差

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教育已经不再停留在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之上,而是需要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但是,如今部分的家长的教育理念依然落后,对于幼小衔接教育并不重视,甚至是对教育的看法过于主观,注重学生的智力培育而忽略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缺乏大局观,只将目光放在幼儿当前的成长情况之上,如此一来,不仅幼小衔接教育难以有更好的效果,甚至会影响到学生未来的成长。此外,也有不少的家长认为,幼小衔接教育应当是幼儿园老师和小学老师的责任,忽略家庭教育对学生的重要影响,甚至忽视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产生的重要影响,这也是影响幼小衔接教育效果的关键所在。

(二)学校层面,课程设计缺乏科学合理

学生在刚进入小学的学习阶段时,仍然处于对世界探索的初期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依然缺乏,所以在知识的消化以及知识的吸收上,依然会存在不少的困难。但如今小学阶段的课程设置都是统一的,而在幼小衔接的关键阶段,课程的设计依然缺乏合理,忽视学生成长以及发展的规律。所以很多学生在该阶段学习的过程中,还是会感觉吃力,这为学生增添了不少的学习压力,也给学生带来了不少的负担。加上幼小衔接工作的管理不到位,管理工作不科学等情况比比皆是,而且为了迎合家长对学生成绩的要求,不少学校老师传授知识的时候,都会偏向于传授大量的生词汉字,并且安排学生进行古诗词的背诵,对于幼儿的创造能力以及想象能力并不重视,这对学生未来的学习与生活都带来了不少的消极影响。

二、家长学校管理优化,促进幼小衔接教育效果的提升策略

(一)促进家长教育理念的转变

家长对于幼小衔接教育的重要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关系到有效衔接教育工作的成效,因此部分家长的教育理念过于传统,不能与新时代教育理念挂钩的情况会影响到有效衔接教育效果的提升,因此作为老师,除了要关注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以外,还要从多个角度着手,促进家长的教育理念的更新以及转变,让家校共育更加有效,也为了进一步促进幼小衔接教育效果的提升。老师需要创新宣传的方式,以多样化的宣传方式让家长却清楚的知道家长与学校合作管理的重要作用,例如邀请家长参加主题家长会,明确家校共育在幼小衔接教育中的重要性,并且与家长一同探讨教育的方法,让家长积极参与到幼小衔接教育当中。在主题家长会上,老师也可以邀请幼小衔接教育的专家进行经验分享,提出更多可行的建议,让家长和老师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式能够达成一致。

(二)多方式并用,搭建沟通桥梁

家长与学校合作进行幼小衔接教育,并不是简单的理论上的合作,而是需要老师和家长通力合作,实现共同教育,两者会产生相互的影响,也会产生相互作用,两者是缺一不可的存在,而学校则需要搭建家长和老师的有效沟通桥梁。首先,校方可以充分利用宣传栏的宣传作用,家长每天都需要接送学生,在接送的位置设置宣传栏,家长在等候的时候,就会下意识的利用等候的时间去阅读宣传栏上面的内容,而这时候宣传栏上的家校合作影响幼小衔接教育效果的相关内容就能够被家长了解,这对于促进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合作有重要作用。此外,老师和学校也能够借助信息技术去拓宽沟通渠道,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沟通带来了更多的可能,家长与老师的沟通渠道可以更加多样化,而且老师可以通过微信、QQ等多个信息沟通平台,及时公示幼小衔接工作的进度以及效果,让家长通过这一平台来了解老师的教育工作,并且通过平台为老师的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支持以及补充,实现家长、学校之间的可靠合作。

(三)举办开放日活动,联合家长带领幼儿了解对学校

在尚未进入小学阶段学习的阶段,即将成为小学生的幼儿会产生焦虑情绪,这不仅是对新生活的焦虑,还是对新学习生活所产生的焦虑。因此,小学老师可以联系这部分幼儿的家长,在恰当的时间举办校园开放日的活动,让家长带领幼儿,一起参观小学,让幼儿和家长都能够对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例如,老师可以带领幼儿和家长一起参观小学的多功能室以及教室等学习场地,也可以带领幼儿一起参加小学的升旗仪式以及各种课外活动,让幼儿和家长都能够看到小学生的精神面貌以及所展现出来的与幼儿园阶段不一样的精神风貌。通过这一活动,幼儿对小学生活会有更新的了解以及认知,在将来进入小学生活时,也会减少陌生感、恐惧以及焦虑感。

(四)家长与老师合作,培养学生的独立性

提升幼小衔接教育的效果,其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要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在小学阶段,老师并不会与幼儿园老师一般,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无微不至的管理,所以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在幼小衔接教育阶段,都应该有意识的利用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例如喝水,上厕所等简单的生活小事,要让学生能够自己完成,如此一来,学生才能够更好的管理自己在校内的生活,为后续的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而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着重强调的是幼儿的课堂纪律的问题,幼小衔接不代表没有纪律,相反的,这是纪律养成的关键阶段,应该对幼儿提出更加严格的课堂要求,为幼儿未来的小学生活做好铺垫。而作为家长,要特别关注学生的独立性培养,例如收拾整理书包,收拾自己的书桌,穿衣服等动作,要让学生自行完成,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学生的生活技能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他们的生活习惯也会逐渐养成,特别收拾书桌以及整理书包这一类型的动作,关系到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因此必须要得到重视以及提升。而学生在培养系列独立生活技能的过程中,他们的劳动习惯会逐渐养成,这对于学生更好的融入到小学生活当中意义重大。

总而言之,家长和学校联合管理的模式,不仅能够提升教育教学的效果,在幼小衔接阶段,促进双方的沟通交流,让双方能够更好的合作,这对于提升幼小衔接教育效果而言意义重大。而要实现双方的有效合作,可以从转变家长教育理念、搭建沟通桥梁、带领家长和幼儿参观学校以及培养学生独立性着手,以此帮助学生更好的融入小学的学习生活当中,从而更好的推动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的进程,也是为了能进一步提升幼小衔接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丽华.探析幼小衔接中的家校合作共育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1(30):45-46.

[2]杨锦华.家、园、校三位一体互动的幼小衔接教育实践研究[J].求知导刊,2020(23):8-9.DOI:10.14161/j.cnki.qzdk.2020.23.003.

[3]吴玉.“幼小衔接”阶段的家校合作方法举隅[J].新教育,2019(20):71-72.

[4]程文璟. 幼小衔接问题的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C]//.2021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21:258-259.DOI:10.26914/c.cnkihy.2021.005175.

[5]李琴.浅谈幼小衔接过程中的家校合作共育的有效方法[J].才智,2020(04):140.

[6]甘建平.浅论幼小衔接过程中的家校合作共育的有效方法[J].当代家庭教育,2021(01):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