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教育项目化实施策略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1
/ 2


创意教育项目化实施策略 初探

吕振军

温岭市松门镇中心小学

摘 要:中国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是农村小学在对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方面存在很多的不足,学生缺乏创新教育的载体,这使我想到是否可以在学校层面开展创意教育的研究,通过学习内容项目化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开展乡村小学创意教育项目化实施这方面的研究,通过项目化,跨学科进行活动设计,让学生在主题式的项目内容学习过程中,综合运用自己的能力,提升农村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研究通过项目化学习培养学生创意的几个要素,从设计要素出发建构设计模板,用统一的设计模板开发各学段各学科以及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案例,通过项目化的实施,提升创意教育的品质。

关键词:小学;创意教育;项目化;实施策略

一、引发创意教育项目化研究的思考

(一)选题缘由

在国际比较中,中国学生往往被认为基础扎实,但是在创造性、问题解决方面不足,甚至存在“短板”。几乎所有研究达成的共识是,创造性是不可以通过传统的基于讲座的教学方法习得的。像社会能力,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是在漫长的积累、实践、获得反馈、改进等过程中形成的能力和技能,不可能通过一次短短的演绎式的教学就可以习得。而项目化学习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尤其是在创新力和灵活性这两个指标上,项目化学习更有优势。农村小学创意教育项目化实施策略的研究指向这一方向。

(二)创造性及项目化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牛楠森和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研究员李越在《创新的教育性与创新教育》一文中,对教育的创新性进行了深度的阐述。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夏雪梅教授对项目化学习研究比较深入,她在《指向创造性问题解决的项目化学习》一文中,主要探讨了在素养视角下理解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内涵,基于我国学校现有的课程结构形成指向创造性问题解决的项目化学习的整体框架。基于此,我们认为即便是农村小学生的创意思维也是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去培养的,而通过项目化学习获得是个很好的方式。

(三)农村小学研究基础

松门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在“创意教育”研究方面进行过一定的实践探索。从2005年的“手工艺术”教学到2011年的“创意手工”教育,再到如今的“创意教育”研究,为项目化学习的实施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二、建构创意教育项目化学习的内容

创意教育的项目化实施需要从项目化实施的设计要素、设计模板、设计内容去整体研究。从设计要素出发建构设计模板,用统一的设计模板开发各学段各学科以及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案例,通过项目化的实施,提升创意教育的品质。

(一)创意教育项目化学习设计要素

项目化学习要素与当前课堂中的学习有很大的不同,可以从核心知识、驱动型问题、高阶认知、学习实践、公开成果和全程评价六个维度进行思考探索。

(二)创意教育项目化学习设计模板

根据上述六个维度,逐步探索项目化学习设计的模板,包括学科项目化学习和跨学科项目化学习都可使用的模板。初步构建模板如下表:

(三)创意教育项目化学习设计内容

利用上述模版,我们对小学语文、数学以及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的设计思路展开研究,探索项目化学习案例。

三、完善创意教育项目化实施的策略

(一)让学生经历有意义的研究性学习实践

项目化学习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完成活动做出成果,而是要让学生经历有意义的学习实践历程。如何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让学习者实际的知、行、思合一,可以通过社会性实践、调控性实践、技术性实践这几类探究性实践形态加以实施。

(二)在多样群体中进行有价值的成果展示

1.创意地设计项目化成果

项目化学习成果要体现以下特征。

  1. 成果指向驱动性问题,具有思维的真实性

(2)成果包括个人成果和团队成果

(3)成果要指向对核心知识的深度理解

(4)成果同时包含做出来的和对怎么做出来的说明

2.精心地设计公开成果展

学生可以把它放到网络上,把它标在墙上,还可以把产品提供给现实生活中有需要的人。在教室、体育馆、图书馆或者走廊等空旷一点的地方,利用家长会、放学前的时间、班会的空闲时间,都可以进行成果展。也可以花费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布置成仪式感、代入感很强的成果展,这样的成果展会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

(三)以全程评价促进学生个人和团体共同进步

项目化学习还要对学习实践的整个过程进行评价,以引发更深层次的学习和理解。

1.项目化学习的评价指向学习目标
评价主要是考查学生,聚焦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最终成果是否回答了驱动性问题?
(2)在最终成果中是否产生了对概念的深度理解和掌握了相关知识技能?
(3)学习实践的质量如何?
(4)在过程性的成果中是否证明了相应的学习实践的产生?
(5)在类似的情境中是否产生了迁移?
2.项目化学习的评价具有逆向设计的特点,并贯穿项目始终


项目化学习的评价设计也具有以终为始、逆向设计的特点。在产生驱动性问题和成果之后,就要考虑评价的问题,然后进行教学设计。在实施项目化学习的时候,评价从入项活动时就已经启动了。

3.项目化学习评价包含表现性的评价和纸笔测试类的评价

项目化学习中的评价既有对概念性知识、高阶认知策略的评价,也包含对低阶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两者之间有一个平衡。为此,纸笔测试是评价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四、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创造性问题解决和项目化学习之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项目化学习就是通过学生对真实而有挑战性的问题进行持续探究,创造性地重构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富有创意的成果。不管驱动性问题来自学生还是教师,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本身打开创造性探索解决的空间,问题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才有可能引发学生与众不同的、创造性的想法。项目化学习是综合实践课程之后的又一能够服务于我国素质教育的新型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但短时期内,国内还无法大范围地实施项目化学习,原因不仅在于没有课程,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支持项目化学习的实施。希望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项目化学习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开发出真正适用于小学项目化学习的有效途径,推进项目化学习在农村小学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林琳沈书生(2016). 项目化学习中的思维能力及其形成轨迹——基于布卢姆认知领域目标视角. 电化教育研究(9),22-27.

[2]牛楠森.(2017).创新的教育性与创新教育.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9),23-28.

[3]夏雪梅.(2021).指向创造性问题解决的项目化学习:一个中国建构的框架教育发展研究. 41(06) 59-67.

[4]张华王燕燕晓彬(2017).青少年创造性发展的外驱力:创新支持感.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6),8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