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简答题的答题技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6
/ 2


浅谈初中物理简答题的答题技巧

梁文艺

南宁市江南区延安镇初级中学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以及对于简答题的研究分析认为:简答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和公式、原理的理解并使之运用于生活生产的能力。2.培养学生通过命题给出的条件(包括图像、场景、数据等)并进行处理分析的能力。3.综合性强(包括逻辑思维、语言组织能力等)的综合整合能力,因此,教师很有必要根据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答题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前考题的特点,传授答题技巧,增强学生答题的信心,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一、简答题难于解答的原因分析

现如今,从我们对不同片区物理教师交流和“同课异构”研讨反馈的信息;以及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试题抽样分析的结果表明,学生解答简答题能力普遍较差,导致简答题失分较多因素归纳起来有:1.理解能力差,看完题目不知道题目中发生的物理现象或问题。2.分析能力差,不能从题目中找出已知的条件。3.基础知识薄弱,概念、原理、规律记不住,说不出,写不来。4.物理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脱节.5.概念、原理、定律混淆,公式写错 。6.语言表达能力差,虽然有一点思路,但表达时主次不分,抓不住要点、重点,乱写一通 ,问非所答,无法用语言或文字把物理原理和规律准确贯通起来,形成答案,因此急待解决简答题教学效率低的现状。

二、提高简答题答题技巧的主要方法

(一)课堂创设情境、动手实践、启发思维进行解答

物理之于学生的学习就是将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有意识地把课堂与实践紧密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断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热爱。

例如,教师在学习《摩擦力》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我们生活中的例子来学习摩擦力的概念,即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手指模拟人走路的形式,让学生亲自来感知我们平时不注意的生活细节,启发学生人在走路时,摩擦力的方向是向前还是向后?它与我们用力去推桌子时,摩擦力的方向是不是相同?让学生仔细分析并进行判断;在进行下一步的提问,人走在光滑的冰面上和走在篮球场上,哪种情况下人更好走?在联系到生活场景,为什么在北方的冬天,要在路面上撒煤渣?等等,这样的例子其实就是命题者有可能命题的方向。

(二)以概念为依托,挖掘其作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答题法

概念在物理学中起到关键的支撑作用,没有概念的存在可以说就没有整个物理学的存在与发展,因此在解答关于概念性的物理现象时,必须从物理概念出发,挖掘其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结合题干进行答题,把生活的描述转化为物理的语言。

例如: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烧开水时,在远离壶嘴的地方出现“白气”,而最靠近壶嘴的地方反而不出现“白气”想一想,为什么?

“白气”这一词就非常生活化,试问,如果没有学过物理物态变化内容的同学是很难联想是什么东西的。那如何把“白气”转化为物理语言呢?就对应与物理概念中的“液化现象”。什么是“液化”?它是由什么状态变为什么状态的呢?它产生需要什么条件?是需要吸热还是放热?在物体的什么地方发生液化现象?我们只有掌握了液化的概念,知道它产生的条件,结合题目情境进行答题,才可以答中要点。

(三)激发好奇心培养思维能力,构建答题模式进行解答

有些简答题具有较为明确的答题模式,如分析液体压强与流速简答题,例1、在一个漏斗下方放置一个兵兵球,用手托住兵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吹气,将手移开,兵乓球将会发生什么情况?会不会下落?为什么?这可以说是一个十分有趣的场景,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按照学生的固有思维,一个兵乓球,放在漏斗下方,不用吹气它都会掉下去的,如果从上往下吹气,那不是掉得更快吗?事实上会是这样吗?通过实验颠覆学生的固有观念,兵乓球不但没有掉下来,而是还在漏斗下方运动。为什么会是这样呢?运用哪些知识进行解释呢?如何解释?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说明,运用了流速大时压强小,流速小时,压强大的知识,引导学生分析,哪个地方的流速大?兵乓球上方的流速大,那个地方的流速小?兵乓球下方的流速小。哪个地方的压强大?兵乓球下方。哪个地方的压强小?兵乓球上方。进一步引导;哪里的压力大?哪里的压力小?然后再让学生个别回答,进行个体体验,或者分组讨论,进行小组互评,教师进行提问?有没有一个相对固定的答题模式呢?如果按照这个模式答题,同学们答题时是不是就减少了盲目性,提高了答题的效率了呢?接着教师出示答题模式,告诉学生,以后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参照这个模式进行解答。

(四)以公式为基础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解答

公式在初中物理学科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计算题的计算、推理都离不开公式的应用,而简答题的不少答题也需要公式进行有效地说明,运用公式结合控制变量法进行答题将使说明更具有说服力,也更加便于学生理解。例如:例如:把一个装满水的玻璃瓶放入冰箱冷冻室里一段时间,发现玻璃瓶破裂了;请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我们可以这样回答:(1)把一个装满水的玻璃瓶放入冰箱冷冻室里一段时间,(2)根据密度公式ρ=m/v,得m=ρv。(3)运用控制变量法,(4)放入冷冻室后,质量m保持不变时,水变成了冰,密度ρ变小,因而体积v变大了.(5)所以,把玻璃瓶破裂了;再比如:为了方便盲人的行走,在南宁市不少街道的人行道上铺设有凹凸刻纹的盲道。请你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分析,为什么盲人不用盲杖也能在盲道上像正常人一样行走?教师也可以这样引导学生答题,

答:(1)盲人行走在上铺设有凹凸刻纹的盲道(2)根据压强公式P=F/S知,(2)运用控制变量法,(3)在压力F一定时,人走在凹凸刻纹的盲道,脚的受力面积S变小,(4)人的脚受到的压强P变大,人会有明显的感觉,是否偏离盲道,(5)所以盲人不用盲杖也能在盲道上像正常人一样行走。结合公式分析,可以减轻学生的答题难度。

(五)"实验归纳法"进行解答

命题者通过给出部分数据或隐含的条件,让学生通过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挖掘出各物理量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例如:

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命题者给出部分数据,两组一定和一动的滑轮,让答题者绕出最省力的

绕法,并且通过分析给出的数据,由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机械效率会怎样?用给出的条件进行说明。天平的“左物右码”是学生正常实验所认知的操作,学生很容易读数,若反过来“右码左物”的读数将会如何呢?可不可行呢?等等。这些都是考查学生实验技能的能力,从中进行解答这也是近年来,中考命题的一个方向。

物理学科教学不能为知识而教学,而应将知识作为育人载体。让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理解,教会学生答题的技巧,真正让核心素养在物理课堂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1]徐晓明 . 提 升 初 中 物 理 简 答 题 解 题 能 力 的 对 策 探析[J] .数理化解题研究,2015(19):62

[2]黄首仁 . 要素引领理清题意演绎推理优化答题———浅谈学生解答物理简答题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 中学物理:初中版,2017,35(12):53-54

[3]陈万辉 . 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5,12(9):152




Shape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