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妊娠期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 2

孕妇妊娠期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张怡 覃周韦

广西柳州市妇幼保健院 中医科 545000

睡眠障碍是高等脊椎动物周期性出现的一种自发的、可逆性的静息状态,表现为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降低和意识的暂时中断,它对人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妊娠期尤其是孕晚期较为常见的现象,包括入睡困难、睡眠不足和频繁惊醒等,对孕晚期心理及生理均产生较大影响, 严重时可能导致早产、难产的发生,进一步影响新生儿健康,其发生与孕妇的心理状态及精神状态有关。孕妇心理状态不稳定,需要更多的关爱和呵护,当发现有负性情绪倾向时,医护人员要及时给予心理和生理多方面的健康指导,降低或避免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的发生。对于孕妇这一类特殊人群,睡眠质量对其自身健康、妊娠的结局及胎儿的安危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孕妇妊娠期睡眠障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主要探讨采用细节护理干预对孕产妇睡眠质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孕妇妊娠期睡眠障碍的流行病学

2.孕妇妊娠期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

2.1生理因素

2.1.1激素水平的改变

妊娠可改变孕妇体内激素水平,直接或间接影响孕妇睡眠。妊娠期卵巢和胎盘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量较大,雌激素可对基底神经节产生一定作用,诸如黑质纹状体通路多巴胺递质系统,对释放的多巴胺进行调节,使肌张力受到影响, 导致快速动眼睡眠障碍。雌激素还可使神经元提高兴奋性,使孕妇产生疲乏困倦、延长异相睡眠时间等表现。孕激素可使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功能提高,进而对大脑皮质兴奋性产生影响,难以入睡及缩短睡眠时间。另外,妊娠期增加的雌激素对于鼻黏膜充血和水肿具有一定刺激作用,减小鼻腔开放度,上呼吸道增大通气阻力,进而导致睡眠障碍。

2.1.2生理功能的改变

妊娠期特别是妊娠晚期,身体各系统产生的变化较大,诸如增大体重,上移膈肌、压迫膀胱、减少回心血量等对孕妇睡眠产生影响。随着增加的妊娠周数,逐渐增大的子宫上抬隔肌及增宽肋隔角,减少功能残气量,睡眠时阻塞上呼吸道,容易引发呼吸困难, 进而对睡眠产生影响。妊娠期间增大的肾血浆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子宫增大对膀胱产生压迫作用,导致孕妇增多夜尿,夜间增多觉醒次数。妊娠期腰骶部疼痛、胃肠道产生的不舒适感及胎动等对孕妇睡眠也具有一定影响。

2.2心理、社会因素及其他

2.2.1精神、心理因素

孕妇对分娩的恐惧及紧张心理,睡眠质量差、易惊醒、便秘等,会导致孕妇情绪低落,严重者可发展为抑郁、精神应激、疲劳以及对婴儿降临而产生的焦虑等众多因素有关。

2.2.2 社会因素及其他

作为女性特殊生理阶段的妊娠期,不仅在身体上产生生理变化,心理状态也产生较为明显地改变。对妊娠的心理准备不足、较大的经济压力、对工作的影响、期待孩子性别、焦虑体型改变等因素都将造成孕妇产生睡眠障碍。孕妇睡前精神心理状态对于其睡眠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睡前越焦虑和抑郁,越达不到较高的睡眠质量。

3.孕妇妊娠期睡眠障碍对母婴的不良影响

3.1 对母体的影响

3.1.1 对早产的影响

睡眠障碍对母体多系统的影响都较大,是早产及先兆子痫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危险因素。

3.1.2 对产程及剖宫产率的影响

对孕妇情绪、分娩方式及产程都具有一定影响,孕妇在妊娠期睡眠不足,白天容易产生嗜睡、难以集中注意力等对日常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孕妇增加疲劳感,机体储存能量降低而影响正常分娩。有关研究结果显示, 妊娠期睡眠不足与延长分娩产程、增大剖宫产率都具有一定关系。

3.1.3 对妊娠期并发症的影响

容易使孕妇产生妊娠期糖尿病和糖尿病合并妊娠,近年来这两种并发症在孕妇中逐年提高发病率。妊娠期糖耐量异常与孕妇存在的睡眠呼吸暂停具有一定关系。睡眠障碍时孕妇生物钟容易受到影响,对其正常代谢活动产生干扰,增大了分泌肾上腺及去甲肾上腺素数量,而生长激素对于儿茶酚胺具有的升血糖作用不具有抵抗作用,进而升高孕妇血糖指标,导致缺氧和睡眠中断,进而升高炎症因子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都具有一定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减少睡眠时间与糖代谢障碍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容易引发孕妇碳水化合物功能障碍。

3.2 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

存在睡眠呼吸暂停的孕妇,胎儿容易产生心律不齐、内皮功能障碍及外周血管收缩等症状,也将减少胎盘向胎儿供应的血流量,导致在宫内生长的胎儿受限、早产, 甚至窒息、死亡等严重后果。

4 孕妇妊娠期睡眠障碍的预防和治疗

引起妊娠期睡眠障碍的病因众多,针对病因的预防和对症治疗是减轻或消除睡眠障碍的主要手段。其方式主要有:细节化护理模式是根据孕产妇的个体情况从多方面采取的综合性护理模式,对孕产妇的身心健康及睡眠质量均有较明显的效果。孕妇可以从事适当的体力劳动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养成规律的良好的睡眠习惯,保证夜间充足的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对于严重的抑郁症孕妇可以使用抗抑郁药治疗;出现睡眠呼吸困难,给予低流量吸氧,采用摇高床头、侧卧位睡眠,增加睡眠舒适度,缓解睡眠障碍。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认知行为疗法基础上的音乐治疗可改善妊娠期妇女的睡眠和心理卫生状况,降低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参考文献:

[1] 吴喜娟.孕晚期孕妇睡眠质量与不良情绪的相关性研究[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7(06)

[2] 刘维琴,蔡传兰,崔时敏,曹立新,丁秀秀,许韶君.妊娠期抑郁症状与睡眠质量的关联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5(23)

[3] 张龙,黄艳洁,徐腾,孟祥睿,毛毅,王志隆,周虹.孕晚期妇女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J],中国妇幼保健,2011(30)

[4] 叶丽萍.高龄初产妇住院分娩期间主观睡眠质量指标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04)

[5] 王月英.孕妇妊娠末期睡眠障碍与情绪状况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