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目标式教学方法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9
/ 2

小学体育教学中目标式教学方法探讨

陈全胜

科左中旗花吐古拉镇中心校 内蒙古 通辽 029300

摘要:“目标式教学”方法使教师能够清楚地了解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体验中提高身体素质。这种教学方法满足了素质教育的需要,适应了新课改,通过教师设置目标、创设情境、组织活动、当堂达标能够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在实践中提高身体素质。本文主要探究了“目标式教学”方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促进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式教学;方法探讨

引言

目标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具有极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求教师在明确教学任务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模式来达到教学效果。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对小学生的特点有充分的掌握,并从激发学生体育运动学习兴趣的角度出发,合理应用目标式教学法展开教学,最终为达到教学效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实现目标式教学的定位

对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来说,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而且要掌握体育技能,增强学生锻炼意识,加强体质训练,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好的身体素质能为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在体育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运动能力,为小学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首先要确定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是本班学生能够达到的,目标的定位要准确,适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切记不能盲目定位,否则会导致学生受伤。一个班的学生身体发展情况不同,有体质好的学生,也有体质较差的学生,那么在制定目标时,要进行分层,体质差的学生能够完成适合自己的目标就已经有突破了。在进行目标式教学时不要过于着急,而要逐步提升体育教学的难度,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只有感兴趣,他们才会投入活动中。例如,拍球非常受男孩子欢迎,然而女孩子不喜欢拍球,那么在设置拍球目标时,对男生和女生的要求不能一样,能力强的单手拍,能力较弱的双手拍,可以要求男生更快一点,女生较慢。情况不同,所定的目标也不同,设计目标要灵活,不要太死板。我们在进行此项活动时增强了趣味性,极大的吸引了学生,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

二、理论结合实际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小学体育虽然是一门运动型课程,但是也有相关的理论,在进行体育课时要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同样,在制定目标时理论部分的目标要符合实际情况。所谓的理论便是一些运动技巧与注意事项,如跳远时怎么起跳,手臂怎么摆,腿怎么蹲,跳过去该怎么落地等,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理论知识才能更容易学会。那么,在体育目标中应该包含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学习时要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完成目标,在目标的带领下,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只有真正参与进来,学生才能发展。在制定目标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要考虑学生能不能独立完成,如果脱离实际,学生完不成会丧失自信,产生挫败感。理论知识要和实践相结合,知道相应的理论知识要在实践中去运用,才能更好地掌握相关内容。例如,在体育活动“立定跳远”中,理论知识就是动作要领,如双脚打开、上身稍前倾等,学生只有掌握这些动作要领,才能动作准确,跳得远,才能完成所制定的目标,在跳完之后可以互相讨论一下怎样才能跳得远,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同时也可以用比赛的方式,让所有学生参与进来,使此次活动更有趣味性。在进行活动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的学生体质较弱,制定的目标可以稍简单,但对于体育能力强的学生,就要加大难度,总之,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实现目标。

三、建立科学的评价模式

作为一名老师,要学会评价,针对本次课程的目标、内容进行评价,如目标是否达到,内容的选择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只有对目标进行全面的评价,才能更好地设计下一个目标,通过评价改善教学目标、内容,以达到最终适合学生的目标。教师可以用多种方式,如观察、检查、测验等,来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针对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尽量改善,要充分利用评价模式,让教学效果达到最好。教师针对学生课堂中的表现、目标的完成度来进行评价,发现不足及时调整,想出相应的对策,并总结这次的经验,避免下次再出现这样的问题,不断完善体育教学评价模式。教师要结合学生在课堂中的实际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目标,让学生完全参与到活动中,在课后及时评价此次课程,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实现目标最优化。

四、当堂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教师在采用“目标式教学”方法时要积极反思,主动观察体育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目标式教学方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为了检验学生对运动技巧的掌握,教师要设计当堂训练,通过训练的方式来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和提高,完成学习目标。当堂达标训练是检验学生运动效果和运动能力的有效方法,会促进学生主动练习,在实践中把学习效果反馈给教师,有利于教师针对性地采取学习措施。例如,在学习“往返跑”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多组往返跑练习,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巧,提高运动能力。实践中学生会慢慢地提高跑步速度,同时关注自己的转身速度,在实践中掌握动作要领。通过当堂训练,教师会针对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主动指导,及时调整,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方式,达到力量的学习效果。

结束语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以“目标式教学”方法来组织小学体育课堂,会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以目标为导向,主动练习和实践,通过体验和参与的方式来掌握运动能力。教师以目标式教学组织教学活动会促进学生在体育课堂动起来,完成学习目标,实现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菁.小学体育教学中目标式教学方法探讨[J].新课程,2022,(12):111.

[2]袁浩.“目标式教学”方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小学生(下旬刊),2021,(04):32.

[3]李春明.小学体育目标式教学方法的渗透与运用[J].科幻画报,2019,(10):73.

[4]周海燕.“目标式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2018,(16):69-70.

[5]杜卫成.大学体育教学中“目标式教学”管理方法研究[J].体育风尚,2017,(03):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