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下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30
/ 2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下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策略探究

张宇

中共秦皇岛市委党校 河北省秦皇岛市 066000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将四个现代化增加为五个现代化,推动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发展,同时提升改革策略。本文主要阐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涵义,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当前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在现代化视角下行政体制改革的策略探讨,希望对我国行政改革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国家治理;现代化;行政体制改革;策略探究

引言:

国家在现代化视角下,通过提升管理者自身素质,简化行政程序,建设透明公开的政府等方式,帮助国家行政体制改革有效发展,避免制度改革和发展偏离轨道导致消极影响。最终,有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并且完善我国行政体制,让人民更相信政府。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涵义

国家治理现代化源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这份决定中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现代化是整个国家发展的必要趋势,我国对于现代化的探究和发展已经长达半个多世纪。在二十世纪中后期,我们首先提出了“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这四个主要的现代化建设,这“四化”一直延续了五十多年,成为我国五十多年的现代化发展目标。

在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后,就有理论学者提出,可以在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这“四化”的基础上,加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四化增加为五化,一方面使得国家现代化建设创新发展,更加稳固;另一方面,比起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国防这四个硬件实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软实力,帮助我国现代化发展更加完善可靠[1]

二、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

(一)重视服务型职能

我国行政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建设服务型政府,比起曾经管理型的政府,服务型政府需要以公民利益为主,在能够帮助公民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政府的出发点是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

并且在服务型政府中,政府必须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做到从人民的需要出发,同时要把控好自身的权力范围,政府需要有意识理解到,自身权力来源于人民而不是自身本有。因此,政府要保证自身行为决策在职能范围内,当政府行使职权超过自身拥有的权力,人民就有权利收回委托于政府的权力。在公民需要选择服务内容例如内容、类别、机构和人员等时,需要保证人民意志。此外,服务型政府还需要学会向社会等层级分权并勇于承担责任。

在我国改革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和机遇,在这些问题和机遇中,政府也会不断调整自身,推动基础服务平等和谐发展,致力于做到人民也可以体验到改革成果。

(二)平衡政府的权利和责任

在我国,经常会出现一个严峻问题,就是政府在办公和处理事件时,行政效率低下。行政效率低下,容易出现政府决策和项目开展的拖延和进度缓慢,人民自身相关程序的办理繁杂拖延,最终容易导致人民的不满和失望情绪。

对于这种情况,政府需要及时调整,首先分清每个责任和事件的主次,明确自身部门的负责内容和职权范围,保证每个事件都有相关部门第一时间承担责任。其次,各个部门之间要了解自身的连接,并且加固这种连接,在处理复杂事件时能够相互配合,尽快解决。同时,政府应该学会分权,各级政府相互配合,科学合理划分职权内容,加深基层工作和对人民的服务。

(三)增强政府法制建设

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是依法治国,政府是我国国家的法律法规的实施和执行机关,在我国强调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的情况下,政府的执法角色就尤为重要。这一角色,与社会和谐和人民生活安逸息息相关,也有助于依法治国更好的发展。

同时,政府的法制建设也可以帮助政府内部的秩序,规范权利的行使,防止超出自身职权范围。并且因为政府是权力的主要管理者和执行者,所以经常会出现光凭主观想法做事的行为,因此也需要制定有效的规章制度来规范政府的行为。

在现在的社会中,人民对于政府法制性的加强,以及促进发展公平公正,有着迫切期望[2]

三、当前改革过程中的问题

(一)管理者自身素质存在问题

作为国家机构的工作人员,在我国大多数成员的素质都符合国家要求,能够在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基础上为社会做出重大贡献。但是,在这些尽职尽责的工作人员中,还会有一些素质较低的人,例如忽视党内纪律的贪污腐败,或是领导阶级的干部阶层,会出现因为个人欲望而忽视政府原则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独断专行,最终导致政府事务过程中出现纰漏或者错误。

除此之外,一些区域性的政策和国家政策当传达到地方政府进行执行时,有时会出现选择性执行的情况。然后一些政府人员会欺上瞒下,忽视与自身权力相背的一些政策,忽视现在急需改革的区域情况,同时间接损害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

同时,许多地方政府会出现一些面子工程,就是指在上级领导进行视察工作时,这些地方政府会紧急建造许多打造城市形象和标志的工程,耗时又耗力。只是为了让上级领导满意,让不了解的人民予以赞扬,来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表面现象。

(二)过程环节多且复杂

作为人民,与政府沟通的途径大多只是一个私人紧急事务,但是许多审批机关过程繁杂,并且态度不佳,给人民带来了较差的体验,导致人民对政府产生反感甚至讨厌。

并且,政府对于自身的审批流程也没有完善可靠的规定,导致人民和机构工作人员也不了解完整办事流程,拖慢办事效率。并且,每个部门有自身的职能范围,因此,每个部门的权力和责任也有所不同,并且两者之间也并不统一。

同时,行政部门都拥有行政审批权,但是,并不是每个行政部门工作人员都能够按照规定行使审批权,有些行政机构反而将这种权力作获取更多个人利益的手段。并且用这种权力实现自己的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但是却忽视了人民利益,甚至利用这种权力进行不规范的金钱交易,导致社会公平。

四、现代化视角下行政体制改革的策略

(一)提升管理者素质

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对于办事效率有着很大影响,管理者的素质高,能够有效提高部门的办事效率;管理者的素质低,也会极大降低部门的办事效率,因此一个素质高、有能力的管理者对部门的办事效率有着积极作用。

因此,作为一个管理者首先要有责任意识,认真办好每一件事的同时勇于担当责任。同时,一个好的管理者还应该做好领头作用,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对员工恩威并施,奖罚分明。并且,作为一个领导人也需要有意识的不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成长,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健全,也在学习中提高自身的沟通交流能力。最后,领导者需要有决策力和执行力,在处理事件上要果断坚定。

(二)简化行政程序

行政审批是国家机构的一个重要工作内容,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既有利于节省部门审批工作时间,也可以提高人民对政府的支持和赞扬,提高地方的凝聚力。

因此,在行政审批的过程中,国家机关可以规范化流程,要求所有负责咨询的人员,一次性将所有需要的准备材料告知给需要办理事务的人民,防止为办理事务多次重复操作。

同时,可以选择性建立一些重大项目的专项平台,并对一些可能急需的人员提供绿色通道,并在办理场所提供特殊人群的专属窗口,保证紧急事件及时有效处理,提高人民对国家机构的信任度,以及能够放心办理紧急事务。

(三)重视公开透明

对于国家机构而言,一定需要取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而让人民信服国家机构的最好方式,就是将国家机构的一些内部状况公开透明的告知人民群众[3]。首先要做到对于负面清单的公开,但是负面清单需要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由政府和国务院制定审核,不能有纰漏。其次,还需要大力支持国家推行的政务公开,将政务公开与现当今的互联网相连接,建立各级政府机构的网站,并且建立网上事务办理,为人民群众提供便利。然后是要重视重大信息事件的公开透明,尤其是重大建设项目、社会大型公益项目,或是公共突发事件。

五、结束语

在国家现代化的视角下,我国的行政体制可以通过提升管理者自身多方面素质,简化和规范国家机构行政办事程序,以及着重将国家机构事件处理公开透明化等方面进行改革发展,以期望国家机构的工作氛围更加积极,办事效率更高,人民群众对于国家机构更加信任。但是由于国家机构在一些方面还不够健全,例如工作人员思想教育和审批流程模糊,因此,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下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路径探析[J]. 王晓,孟庆杰.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01)

[2]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策略[J]. 余成龙,李光明. 文教资料. 2019(17)

[3]胡宁生. 国家治理现代化:政府、市场和社会新型协同互动[J]. 南京社会科学, 2014(01):80-86.

作者简介:张宇,19821月,女,汉族,河北石家庄,硕士研究生,副教授,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