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器在线教学的新生态探索 ——疫情环境下在线乐器教学感悟点滴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30
/ 2

乐器在线教学的新生态探索 ——疫情环境下在线乐器教学感悟点滴谈

马俊

深圳市南山区前海学校

摘要: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爆发对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疫情影响下,如何实现停课不停学是各学科老师积极思考的问题。文中,几何笔者教学经验,对在线乐器教学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在线乐器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音乐教学;乐器教学;在线教学;教学新生态


授课背景:

依据教学经验,五年级的学生已有较好的竖笛演奏技能。基于前几年在竖笛学习中累积的对作品演奏的兴趣爱好,这首歌曲既好听又容易唱、容易奏,非常适合网络在线教学,于是我就选取了这首教材上的歌曲《夏日泛舟海上》作为五年级一节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

课前我也做了充分的准备。包括录制视频、音频、编辑、制作精美的封面、配乐等等。但是我校五年级有11个班,电脑屏幕都铺满了11个班的班级群,要同时面对这么庞大的班级群上网络课,手忙脚乱那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很有序地给各班上课互动,又要让每个班群能显示在屏幕桌面上,我多次探索预演了在电脑屏幕上同时排列11个班级群的方法(图4),然后将编辑好的文字和教学视频逐条发布,终于做到了有条不紊,互动有序。教学过程是非常顺利的,学生参与度极高,课程生成也很满意,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6243b2accaa9c_html_2cd79c3d881b4e14.jpg图片 1

(图4)

片段过程:

师):《夏日泛舟海上》这首歌曲非常好听,节奏欢快,易学易唱,学会唱了可以在家里唱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如果你分享到班级群,有可能成为“班红”;如果你有勇气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演唱和演奏视频,说不准一下就成了“网红”了呢!

生A):马老师,这首歌曲我很快就学会了,分享到哪里呢?

师):首先,要学会如何将自己演唱或演奏这首歌曲的视频分享到班级群里。如果自己不会,可以到网上“百度一下”,或是请爸爸妈妈教一教你,学习的途径有很多呢。

生B):知道啦,老师。

生C):OK。

……

师):已经收到大家分享的视频,请为你喜欢的视频点个赞吧。

……

四、案例反思:

(一)示范引领+信息技术支持=造就教学的“意外”收获之丰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教师在合适的时机进行高质量的示范演奏正是对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进行“相机诱导”的最好诠释。

在《龙的传人》这节网络课程教学中,我不仅准备了音乐教材中的演唱版本,还根据自身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和有多种乐器演奏能力的优势,借助软件自己动手,录制→编辑→制作了竖笛、洞箫、钢琴、古琴等四种乐器的教学范奏视频,身体力行引导学生感受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进行德育渗透。果不其然,学生纷纷拿起乐器,有模有样的模仿我,非常认真。这就为后来踊跃分享成果打下了伏笔。在课后反馈提交的作业中,不仅课堂教学乐器竖笛演奏的质量非常高,而且引发了一场以《龙的传人》为主题的各种乐器“秀场展示潮”。收获“秀潮”这个丰厚的大礼包的确纯属意外,但仔细想来,我恍然大悟!——这不正是我多年来在乐器教学这条路上,坚持不懈地进行示范引领造就的这场令人欣喜的“意外”吗? 我期待同时我也相信,随着我自身信息技术能力的不断提升,在未来的不远处,同学们还会有更大、更多、更加令人欣喜的“意外”发生。

(二)扎实教学+网络“云”手段=打造课堂的共生共赢之路

我校自2006年起开展课堂教学乐器竖笛进课堂活动,历经十五年在乐器进课堂这个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各班学生的演奏基础都比较扎实,一般课本上的歌曲都能做到与课堂教学同步演奏,所以在我的在线课堂中实现“云同奏”并不是什么难题。这里有一个小小的例子与大家分享:六3班的王绍毅同学因为回老家过春节没有带竖笛,不能与大家一起进行“云”演奏,非常着急。情急之下灵机一动,试探性地问我:可不可以用吹口哨来分享演奏?我抓住亮点连忙肯定地说:“只要网络通畅,当然可以啊!口哨也是我们自身具备的一种乐器嘛!”在我的鼓励下,口哨版的《龙的传人》也成功分享上线。这位同学的家长非常激动,课后私聊,感谢我对孩子的鼓励和培养。还有一位学生,也是春节回老家。由于地处偏远地区信号不好,没有办法上传视频,最后只能录成了音频,分享了自己的精彩演唱。还有一个孩子萨克斯吹得很棒,很快用萨克斯秀了一段《龙的传人》。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个孩子备受我的影响,立志要学多几门乐器做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首先分享了竖笛演奏,接着又秀单簧管演奏……那场面,顿时圈粉无数啊!

是的!在网络“云”手段的助力下,千里之外的“不可能”都真真切切地变成了“可能”。就是那根神奇的网线将老师育人的初心与家长的信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将老师无私的爱心与学生学习的恒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将老师赤诚的忠心与民族复兴的责任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三)以人为本+不忘教育初心理念=永恒有效的科学育人之宝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由于平时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方式,侧重观察和引导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热情。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让我一次次看到了

孩子们那颗爱学习、爱分享的纯真童心;一次次感受到了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才是真正的有效教学。例如每一次网课后的演奏分享,都是孩子们发自内心的主动行为,我没有强调更没有强迫,没有三令五申没有反复督促,每次提交分享视频的热度都超过24小时。更难得的是每次视频孩子们几乎都是大大方方的露脸演奏视频,没有攀比没有歧视,和谐友好的气氛比在校上课都温馨都火爆……每一个敢于分享自己演奏的孩子,都在线下花了很多精力反复练习。有个学习弹奏钢琴时间不长的孩子为了把《龙的传人》弹好一点,用了一整天时间来苦练;还有的孩子发现自己提交的视频存在瑕疵不够完美,于是反复练习直到自己觉得满意才再次提交,严谨执着的态度让我非常惊讶。疫情期间的网络教学,个别往日调皮捣蛋的现象消失了;性格内向不愿发言的孩子,在网课上居然也敢于分享自己的演唱了……看到这样的情景,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老教师,我怎能不感动?面对各班孩子分享的演奏和演唱,我尽量做到秒回,及时互动让学生感觉到老师一直在关注她(他),无形之中激发她(他)们学习的恒心。当一次次在线上教学这个平台看到了孩子们自信满满的展示才艺,我内心不知不觉充满了成就感和自豪感。

记得南山教育局刘根平局长说过:“我认为疫情不过是给教育按下了暂停键,疫情之后不应该是简单的重启而是重构。”是的,在深圳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大旗之时,南山区的基础教育一定会在这面旗帜的引领下,重构现代化新型教育模式,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而我这名音乐教育战线上的老教师,也会继续立足我的乐器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与时俱进,继续努力,提升自己,为探索重构“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乐器(竖笛)进课堂新型教与学模式”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周泉,崔永鹏,左灿.“战疫”期间小学在线音乐课程探究——以在线音乐课“感恩的心”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20,30(07):1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