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语文作业优化设计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8
/ 2

探索语文作业优化设计方法

郑文苑

五华县长布镇红旗小学 514459

摘要: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国家对于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要求也在逐渐增加。良好的开展语文作业任务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率。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主要问题,其次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具体方法,以期推动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语文作业;优化设计;方法

前言:语文科目作为学生小学期间主要学习的科目之一,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同时,小学语文作业作为语文学习中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加深课堂所学知识的印象。因此,需要教师结合日常教学情况探索语文作业优化设计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 目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 学生处于被动完成作业的地位

针对目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调查结果来看,教师大多使用布置课本中的问题来进行课后作业设计,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内容完成作业,无法针对自身不足之处进行学习。另外,教师对全班同学布置同样的家庭作业,也会出现学生面对不懂的问题抄写他人作业的情况,导致教师不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布置作业失去了其本质的意义。

  1. 作业模式过于单一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通常使用书面作业的形式,会使学生对家庭作业产生枯燥乏味的心理。其实,作业的模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活动作业、调查作业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能使其对完成语文作业充满兴趣。

  1. 作业评价缺乏针对性

在目前小学语文作业评价环节的调查中还存在着作业评价缺乏针对性的问题。部分教师在实行作业评价时通常用“优+”、“优”、“良好”、“较差”等简单字语进行评价,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同时容易降低学生对小学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另外,教师在进行作业评价时过于笼统。因为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生长环境都是不同的,因此他们对于语文知识的掌握力也有所区别,教师不能采用“一把抓”的模式实行作业评价,应当注重因人而异。对于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较强的学生,教师应当在作业评价时更为严格,帮助学生改正自身不足之处,避免在之后的学习中出现同样类型的错误;对于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较弱,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当在作业评价时适当放低要求,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语文的自信心[1]

  1. 语文作业优化设计具体方法

  1. 在作业设计中提高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

教师想要学生顺利开展语文课堂的学习,首先需要提高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因此,教师可以合理利用语文作业模式,提高学生的个人基础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述《静夜思》一堂课时,课后可以为学生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自行查阅一篇关于作者李白其他的五言律诗,并对比两首诗中作者情感的相似与不同之处,在下堂课程教学之前与全班同学进行讨论。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力,丰富自身的文化储备,为其之后顺利开展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1. 丰富小学语文作业模式

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其对于传统的书面作业布置形式会产生抗拒排斥的心理。因此,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情况丰富小学语文作业模式,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2]。例如:教师在讲述《动物儿歌》一堂课时,可以让学生根据文本中出现的动物种类,在课后进行简单的绘画作业。对于刚步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对于绘画充满好奇心和积极性,并能够在绘画中体会到语文知识带来的乐趣,加深他们对于文章的理解度,在绘画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思维拓展能力。

又如,教师在讲述《姓氏歌》一堂课时,可以让学生回到家里统计五名亲戚朋友的姓氏,并在下堂课中与全班同学一起分享。教师与学生可以根据姓氏制作成简单的统计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作业的趣味性。通过开展上述模式的作业设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语文作业的接受度。值得一提的是,作业设计模式可以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应当结合班级学生兴趣方向和个性特点制定适合他们的作业模式。

  1. 作业设计应注重因人而异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在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能力不同的情况下进行有针对性的作业设计。对于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能力较强,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在进行作业布置时应适当加强难度,并对本堂课程所讲述的知识进行拓展训练,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及素养;另外,对于小学语文基础知识较差,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要适当降低作业的难度,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为主。例如:教师在讲述《端午粽》一堂课时,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应布置作业让其在课后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屈原的事迹,同时根据《端午粽》的学习,自行拟写一篇关于其他中国传统节日来历和习俗的文章,提高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和写作能力;其次,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回到家里对家长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够熟练掌握文章中的重点生字,这样学生在完成作业时不会感到困难,有利于其树立学习语文知识的信心

[3]

  1. 利用作业设计进行知识拓展

小学语文的知识内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与其他学科知识相关联。因此,教师应当优化作业设计,利用作业布置对学生进行知识拓展。例如:教师在讲述《操场上》一堂课时,通过班级多媒体投影仪设备为学生播放操场上学生运动的视频影像。同时让学生根据《操场上》这篇文章所写的课后活动进行运动。比如:周一学生可以在课后进行踢足球的运动;周二进行跳绳运动;周三则是开展拔河比赛内容等。通过学生对活动的亲身体验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同时激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1. 注重作业评价环节

作业评价能够帮助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因此,教师应当改变以往简单的作业评价方式,注重作业评价的针对性和效率性。例如:教师在进行作业评价时,可以用绘画表情替代传统的“优良”字眼评价。比如:对于优秀的作业,教师可以在作业本上画一个笑脸或大拇指代替“优”字;对于完成度不高的作业本,教师可以在其上面画一个哭脸表示需要学生再接再厉,学生在看到表情时会更希望自己的作业得到教师的认可,因此,学生会不断提高作业质量,争取得到作业本中的“小红花”。另外,教师应当善于发现学生作业中的优点,避免一味的批评打消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最后,教师可以不定期实行学生之间对于作业的互相评价,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组内成员都是相同的作业内容,通过批阅他人的作业反省自身,批改完成后教师再统一收取进行二次批阅,避免在学生批阅时出现漏洞。学生在批阅他人作业时可以写出自己的评价和感受,方便学生之间沟通与交流。

结论:通过本文分析可知,探索语文作业优化设计方法可以从丰富作业模式、分层次布置作业、注重作业评价环节等几方面入手。语文作业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印象,同时能够帮助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因此,教师在对语文作业进行优化设计时要遵循我国教育理念,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给予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权利。

参考文献:

  1. 崔刚. 浅谈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与探索[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9):62. DOI:10.3969/j.issn.2095-4751.2018.09.058.

  2. 郎振华. 基于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探索与实践分析[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14):80. DOI:10.3969/j.issn.2095-4743.2018.14.077.

  3. 霍晓伦. 浅谈如何优化设计小学语文课外作业[J]. 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8,000 (009):P.267-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