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理想生活空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2
/ 2

城市——理想生活空间

任慧杰

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规划住建和自然资源执法大队 017400

对于住在城市的你,我想问你一声你过的还好吗?你觉得你幸福吗?城市的形成距今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中国城市的大发展也已经有了20年,这20年来我们不断思索适合我国社会发展方式的城市建设模式,也借鉴、研究外国城市的发展成果,这对我国城市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得我国城市化进程比发达国家快了许多。我们国家城市建设催生了一大批像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这样的城市,它们在政治、经济、文化、金融、教育、医疗等方面都位列世界前茅。与此同时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衣食住行都得到了想象不到的发展。但随着快速的城市化,高密度的城市建设使得城市问题也突显出来,究其原因有规划方面的因素,有建筑方面的因素,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

首要是交通方面出现的问题。我们从日常生活来说上学、上班、购物、就医、办事、走亲访支、旅游、度假、参加体育运动、交往等活动的不便感越来越强烈。红绿灯过多,交通阻塞、停车不便引发的违章罚单过多的问题也十分严重重。漫长的等待,动辄就几个小时的出行时间,大量的罚单,无处停放的车辆都与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显的格格不入。这改变了人们简单的生活模式,使城市生活变得非常复杂,降低了城市生活的幸福指数,把人民变得焦虑烦躁,内心充满的愤懑。城市本应该是快捷的,人、信息、财富、资源的的高度集聚,使得人的各种方式转换更加方便、资源获得更加便利,办事效率更好,但是大量的人口集聚到城市,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快点、快点、再快点”的思想深深植入每一个城市人的内心,但是人在交通过程中却不得不一遍一遍对着自己喊:“满点,慢点,再慢点,不要着急”。这就让我们不断的检视自己,不断与内心发生碰撞,到底是快,还是慢,我是否应该让自己慢一点,但是现实却逼得你不得不快。每天几个小时的交通时间习以为常,这真的是你想要的生活吗?现实每个人都深陷泥淖,无可奈何。

城市做为生活空间的高密度、高压力载体,其结构功能的合理性、规划的合理性对其正常运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各类用地中起到至关重要做用的要属市政工程。而道路系统是市政工程中最关键的因素。城市的路网结构还决定了城市的整体空间布局,对城市形象和景观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也对城市给排、供气、供暖,供电管网的走向和布局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道路的走向决定了建筑的布局,对建筑的朝向、建设地块的大小、形状以及城市的风水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城市道路的布局形式有自由式、方格网式、环式、放射式等几种形式或这几种形式的组合。对于平原城市来说方格网式成为首要选择,大城市可能选择方格网式与环形相结合的方式,这种形式无可避免的出现推大拼的现象,出现这种道路组合的的城市建设用地大多为方形,适合用地平缓且比较方正的城市。这种道路形式不适合狭长形和地形比较复杂的情况。而对于平原小城市、小城镇来说方格网式显得尤为适合。方格网的路网地形适应性强,对城市用地的地形地势没有特殊要求,在小城市、小城镇显的小巧精悍。它的优点在于划分地块比较规整,比较有利于土地的开发利用,不会造成土地的浪费,土地的有效使用率较高。建设场地不受形状限制,建筑师可以自由发挥。而通过对道路走向相对于地形做一定的调整,可以使城市城市所有建筑都取得良好的光朝向,有利于住宅建筑的总体布置且形成的城市建筑效果统一协调,城市景观良好。中国风水学认为建筑之间的对冲是一种煞,会对人产生不良影响,而这种道路布局方式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放射式道路布局方式,由于每一条路之间的走向有一定夹角,从而很容易使建成的建筑也朝向不统一,相互之间的对冲,使得城市景观不协调。聚焦在整体城市来看这种路网结构容易使整个城市风貌显的疏离、分裂、封闭、背判,很难取得统一感。甚至有的相邻地快的的建筑互相对冲成为一种时常能见到的事。但不能说中国传统的风水学是一种封建迷信,中国古老的风水学是无数前辈总给出来的智慧的结晶,是对自然界中风和水的运动规律的一种总结。建筑作为一种阻碍物对气流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对冲的建筑使风向以较大的速度冲向另外一座建筑。这种风速本身就会对建筑保暖性冲击较高,而高风速冲击建筑墙体发出的声响和震动会对人的头脑产生干扰,扰乱人的思绪、思维,从而对人产生更大的影响,同时也降低了舒适感。

我现在所居住的小城镇是人口只有5万人的小城镇。由于历史原因,在旧城改造时保留了一部分城市既有道路。而在原有路网保留,规划新路网时,最终结果成为一个由西侧一个环形交叉口向东放射出几条路的放射形城市路网格局。2008年开始旧成改造,推倒旧的平房、棚户区建筑来建设新的城市。十几年的时间,城市更新换代基本完成。

但从现在的建成结果来看并非让人非常满意。由于这种路用形式,地块法人形状各异、大小不同,再加上规划方面对建筑朝向没有硬性规定等主观和刻观因素的存在,使得这个小成镇的建筑朝向不一,建筑水平各异,建筑的质量更是堪忧。各个地块自成一体,朝向大多根据道路走向来定,最终的结果是缺乏统一性。而由于当时对用地指标把控不严,使得部分用地局促拥挤,小区内部和小区周边缺乏公园绿地,更有的小区内部寸草不生。周边虽然商业林立,却缺少体育运动,健身场所。同时由于沿街商业退线过少,虽然是小城镇却出现了停车十分紧张的情况。有兴后来见缝插针式的绿化尤其主干路两侧郁郁葱葱的绿化,使得城市的景观环境发生了良性变化,对城市形象、空间景观和宜居性都产生了积极作用。但是住宅的舒适性却无法改变。

后期政府利用道路两侧较宽的绿化带修了健身步行道。这对城市的生活空间有了很大改观,人的运动需求得到很大满足,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早晚来此走路、慢跑健身。但是我却很少来,原因是我知道此路两边虽有一定宽度的树木绿化,但距离黑色路面(外交通主干路)过近只有不到40米的距离,大型车呼啸而过,带动的粉尘很大部分其入健康步道,对使用者的肺部等呼吸系统都会产生不良影响,所以本人很少来这。从如此之多从早到晚络绎不绝来此锻炼的人,我深深感到我们周围缺乏锻炼、健身场所。城市这种高楼大厦钢筋混凝土构件,缺少人情味,也缺少对人性的了解和满足,使城市显得缺少了人文关怀。

人的各种需求得不到满足,也是产生城市病的原因之一。我突然想到很在以前农户是散养鸡的,鸡非常辛苦到处觅食,寻找食物。一不小心就把家里新出的小白菜苗、萝卜苗吃的精光。那时候人随然只养那么几只,需要随时看着它不许乱跑。现在鸡大多是集中养殖,圈在一个围栏里不会跑出来,好好养肥。甚至还有高科技养殖在一个不太大的房间里层层叠放上七八层鸡笼,不断有循环水供应,定时喂养饲料,定时给予白炽灯光照,定时打针,用不了二个月,鸡就出栏了。鸡长的肥肥胖胖,肉质鲜嫩,却身体素质不佳,卖鸡的时候得趁夜晚她们睡着的时候,要不它们很多就会由于恐惧,相互倾压,被挤死很多,这一点就无法与散养鸡相提并论了。

从整个大自然来说,人和动物相差无几。都需要新鲜的空气,明媚的阳光,清洁的水源,适当的运动,一定的自由活动空间,娱乐交往场地。从现在建成的城市来看,普遍高楼大厦林立,地铁、轻轨、飞机场、商铺不缺少,收费型的娱乐、游戏、交往场所也不缺少,但是却缺少的免费的运动场地,活动场地,娱乐场地,交往场地,休闲场地。自然的都是稀缺的,如果城市充满了铜臭味,也就缺少了自然气息。城市的过度开发对人的一些需求产生的严重挤压,过度强调居住二忽略了其他。保留适当的自然属性的用地成为一种迫在眉睫的需求。比如城市河流、湖泊两侧滩涂,山川高地,地震断裂带,地基承载力差的位置都是很好的生活乐园,可以加以开发利用。

市民大概可以分为婴儿、儿童、少年、学生、青年、孕妇、妇女、老年人几类群里。每一类群体对城市的需求都不相同,其中婴儿和孕妇是这些人中最敏感的人群,他们的特点是身体娇弱,活动范围小,对周围环境的敏感度高,又有很高的要求。对于婴儿和孕妇来说最重要的是活动场地的易得性,与住所的距离要求要近,环境更加注重安全性和洁净性以及环境优美方面的要求。附近缺少这类公园就会导致他们在楼下硬化区域活动,有的小区设计人车不分流,这就使他们活动区域及危险又没有任何品质可言,也增加了婴儿看护的难度,对于现在社会大多数老年人帮忙看护孩子的情况更问题重重,甚至导致很多老年人不愿意带婴儿下楼活动,困于室内的情形的发生。

而学生、儿童、青年、少年的体力旺盛,需要增加一定的体育运动场景和设施,来增加他们的生活兴趣和体能,如果附近缺少这类设施需要驾车到指定的位置活动,就会使他们运动的频率明显下降,宅于舍内与电子设备为伍,对视力和身体素质都产生不良影响。对于学生来说假期最缺少的是学习氛围的营造,便利的学习空间,随处可见的图书馆,自习室则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空间。

老年人最缺的是休闲空间,老年人喜欢热闹,三五好友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吐槽一下现在的年轻人和热点新闻都是他们的生活的调味剂。但是他们由于年事已高腿脚不便,大多数自动把场地选择在楼下向阳避风处,这是是自然的选择,存在即为合理,作为一名城市管理者应该为他们配备座椅和打扑克和下象棋等娱乐的桌凳等设施。

而这些设施都应该是按小区配备齐全的,如果服务半径过大,甚至整个小城镇只配备一两处是绝对不能满足要求的。服务的易得性对于城市生活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城市生活的交通成本很高,还有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花上半个多小时的车程去锻炼半个小时,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显得奢侈,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工作人员、爸爸妈妈、

为人子女、学生等多重身份,无暇分身是实实在在的问题。

以上种种都在提醒我们为了提高建筑密度和容积率过度挤占活动用地对市民的一种剥削。毕竟高房价要起来可是毫不手软,那么优美的环境就应该是一种必须配套的赠品。

高品质的城市建设其实是多从人的需求出发,想想你的内心最需要的是什么,最渴望的是什么,从人的需求出发才能真正做到以人民为本。城市管理者设身处地把自己当做一名最普通的群众,时时刻刻生活在这个城市,才能真真切切感受到城市的气息和不同阶段人们的需求。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那么这个城市就离高品质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