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视野下的近现代中国文学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2
/ 2

大文学视野下的近现代中国文学分析

高函彤

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新闻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我国近现代文学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尤其是在进入到全球化时代中,我国的文学发展更是日新月异。网络文学、业余作者所创作的骨干全体文学以及翻译文学等的发展已经越来越被现代的人们所注重,虽然为了满足当前市场需求的文学的发展比较快速,不过最为注重的还是有助于民族意识、民族自豪感的确立以及明辨民族大义、民族气节的文学,这时近现代中国文学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大文学视角下的近现代中国文学,以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大文学;近现代;中国文学

“大文学”这一词最早使用是在上世纪出版的《中国大文学史中》,此时在文学史著作中学者已经意识到这一概念更适合涵盖中国文化自身的各种现象,其中的“大”字更是将其纯粹的逼仄有效的打破,使得“文学”这一理念更具有包容性,不过也将其冲突与尴尬充分的体现出来了【1】。经历过百余年的发展,在本世纪的近现代中国文学发展已经越来越成熟,这期间也有学者研究和分析时发现,作为“艺术”的文学在发展过程中依旧会受到多种局限,因此提出了现代“大文学”格局,这一新格局中囊括了文言诗词、少数民族文学以及戏曲、小说等。

  1. 大文学理念

大文学在中国文学中的出现是在上世纪,其中的“大”不仅代表着文学描述对象的增加,而且也表明近现代作家的写作态度,还已经重新衡定了近现代的文学现象所蕴藏的时代意义。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已经不断的澄清了各种近现代中国文学历史事实,使得现代化人们对于近现代中国作家的历史使命有着更清晰的认知,意识到其实他们与近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都不是只为了将作为“艺术”的文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而是有着更重要的任务。在多数情况下,文学、艺术的问题并不是表面上的问题,其中所牵涉的是更为复杂的社会历史发展格局。在上个世纪的发展中,文学与社会经济、政治等都密不可分,文学的阐释与历史的真相有着极大的关联性,包括了近现代中国政治理想、经济生态以及社会文化整体发展等的真相与深刻烙印。分别与历史、政治、经济进行对话,能够赋予文学不同的深度、热度以及各种现实生存的品格。这也就表面,大文学并不单单指的文学艺术,更是与社会文化相联系,将近现代中国文学的价值深刻的阐释出来,使得以往的文学现象被赋予了新的价值,与此同时,一些经常被忽略的文学现象也值得深入思考。每位写作者在写作过程体现出的独特智慧,并且能发现其在历史真相的发掘以及与时代的对话中所付出的良苦用心。在对近现代中国文学进行研究时,过去很可能没有充分的将其展开,而在当前的发展中,在大文学视野下,则是能够更充分的进行分析和研究近现代中国文学。

  1. 大文学视野下的近现代中国文学

在大文学视野下分析近现代中国文学时,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近现代化中国文学。中国属于一个诗的国度,但是在国外的文学论著中却有论断阐述了中国没有史诗,而究其原因则是中西方是在文学实际发展中虽然有着一定的共同之处,不过这种共同之处远没有差异明显。因此,我国有学者就对其进行研究,并将中国文学的范围逐渐进行扩展,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也就被列入其中。比如,在对《格萨尔王传》进行考察时,对这部藏族、蒙古族著作进行了系统化的研究,使其文学价值与学问资源被有效的开发【2】。在近现代的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涌入了各种外来思想,不过很多学者对五四文学和文化的“断裂说”保持推崇态度,然而实质上这是一种对中国传统学术以及文学划分的无视,并不值得弘扬。在大文学视野下的近现代中国文学应该用更阔远的目光、更敏捷的思维进行分析,将其中的偏颇之处发现,并结合古今,将新的文化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使得在构建古今实文学演进轨迹时能够科学合理的应用新逻辑、新思维,使得其中存在的内在规律能够被有效的发现。在《格萨尔王传》这本著作中,涉及到了很多的方面,在对其中的中国文学地图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时,将其涉及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化,分别对我国四大名著中的三大名著存在的“主若从强”的现象进行了剖析,使得藏在著作背后的深层文化意义与结构被明显的揭露出来。

鲁迅、冰心、张爱玲、林语堂、林徽因、老舍、巴金、莫言等是近现代中国文学中比较有名的文学大家。在分析鲁迅的文学作品时,可以发现其文章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在小说叙述方式上有着明显的创新,与以往的小说写作形式大有不同,简洁、冷峻、从容是鲁迅小说叙事方式的主要特点,而每部作品又各有深意。就拿我们所熟悉的《孔乙己》来说吧,如果在阅读这部小说过程中只能听到其中的“一点意思也没有”,那么你会有怎样的想法和波动,倘若你相信这个声音的话,那大概会错过很多“有意思”的故事。当人们听到有一个小孩子的声音说“孔乙己来了之后才更有乐子”倘若在进行叙述时,只用直白的语言是很难吸引更多人的,而将这一句话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出来,则是能够达到另一种阅读效果,鲁迅先生在写作时,不仅将其本意叙述出来,而且还传达了深层含义,如果只相信该作品中表面听到的声音,那么隐藏的声音就很难被发现。所以在进行分析时,不仅要将其表面含义分析出来,更要挖掘和补充其中的深意,这样才能够更加全面的发现作品的真正文学价值【3】。鲁迅先生首先是一位当之无愧的语言大师,其语言运用十分巧妙,在阅读其作品时往往回味无穷,而且在每次阅读其文学作品时是,都会受到不同的感想与启发,因此,不管阅读其作品三次,还是五次都不会读腻,而是想继续阅读,这样的文学魅力很难抵挡。

在近现代中国文学中,具有现代意识的文学被大力的发展,尤其是在全球化时代发展背景下,文学作品中就更重视民族、民主、竞争、创新、人才、科学等现代意识的融入与渗透,因为这样更有助于民族意识的确立,使得整体的民族自豪感能够不断的增强,这样的文学作品更有助于对民族大义的明辨,使得民族气节能够被更明显的突出出来。莫言先生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这在中国文学史中具有极大的意义。有些学者都认为相比于莫言,王安忆更应该获得这个奖项,然而实际情况却不是如此。王安忆与莫言的作品在国外多会被翻译,而翻译是有好有坏的,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其中的关键,如果要想将中国文学更好的发扬光大,就需要注重翻译,翻译方式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中国汉语语言博大精深,与国外的语言方式有着很大的差别,如果在翻译过程中,翻译水平相对较低,那么其含义就会大大不同,这样会影响整体的阅读体验【4】。如在对姜戎的作品《狼图腾》进行翻译时,在不同国家的反响都不一样,不管是在中国,还是美国或德国都受到了广泛的欢迎,但对比英文、德文翻译译本时就会发现其中有百分之三十的内容被删掉,而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则是纯粹意识的语言是无法被翻译或发表出来的,只能将其删掉。在大文学视野下,近现代中国文学的发展需要不断的探索与创新,既要保留原有特色,又要注重其开放性,使其能够得到更长远的发展,创造出更大化的文学价值。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了海量的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近现代中国文学则是其中比较特别的,在经历过一系列的变故后,有着新的突破与发展。在大文学视野下,分析近现代中国文学就会发现其中的特别之处,大文学既涵括了纯文学观,又兼顾了杂文学观,使其具有严密性、科学性,并且博学深知,还能够实现融会贯通,将文学生命与文化情感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且相互独立,又相互佐证,这样在对近现代中国文学进行研究分析时,就能够在大资料、逻辑以及视野下更深入的对其进行研究,使其学术价值更充分的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莫茉.近代外国文学对中国小说创作的影响研究[J].新一代:理论版,2018,000 (012):P.231-231.

[2]杨柳.我”的倒影——浅论日本私小说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2,(6):121-121.

[3]李群.早期中国文学史写作中的日本影响因素[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2):63-69.

[4]郑丹青.日本私小说对“五四”时期中国作家的影响[J].安顺学院学报,2011,13(3):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