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初期津巴布韦的强制性土地改革政策及其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1
/ 2

独立初期津巴布韦的强制性土地改革政策及其影响

李赟

( 浙江师范大学 非洲研究院,浙江 金华 321004 )

摘要:土地问题在津巴布韦存在已久。独立后的津巴布韦政府一直试图维持白人与黑人贫民之间的平衡。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内经济形势的恶化使得土地问题再度尖锐化,并迫使政府通过土地改革来满足无地黑人的土地诉求。穆加贝政府试图通过强制性土地改革来缓解政治经济危机。但强制性的土地改革不仅未能解决问题,反而致使国内发生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

关键词:津巴布韦;强制性;土地改革;影响

20世纪80年代,津巴布韦黑人与白人之间脆弱的平衡,需要依赖于国外财政援助才能维持。1989年英国政府以资金使用缺乏透明度,政府官员贪污和挪用资金,从此停止向津巴布韦提供土地改革资金和1997年英国工党政府上台后,布莱尔以“不愿承担殖民时代包袱”为由,停止支付财政援助以及英、美等国政府当初允诺提供20亿美元资金的承诺最终未能兑现,使得津巴布韦脆弱的平衡关系难以继续维系。

同时,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要求非洲进行民主化、多党制和经济自由化改革,而穆加贝却表明了连任愿望,更是为西方所不喜。更为严峻的是经济上,津巴布韦为偿还外债和引进外资,曾于20世纪90年代接受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结构调整方案”,推行贸易自由化和鼓励私有化政策,但却导致国内物价急剧上涨,失业人数迅猛增加,加之连年旱灾,粮食由出口转为进口[1]。穆加贝和执政党的声望急剧下降,并威胁到政局的稳定,致使政府不得已放弃执行结构调整方案。

由此种种,使得独立初期津巴布韦只拥有了极为短暂的发展时期,就由于土地问题的不断尖锐化,政府以往艰难维持的平衡关系被彻底打破,带来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混乱,因此,穆加贝政府必须做出相应的强制性的土地改革,来解决问题,以此来获得长足的发挥发展。

、土地改革的内容与过程

严峻的经济形势使得津巴布韦土地问题再度尖锐化,并迫使政府通过土地改革满足无地黑人的土地诉求。津巴布韦政府于1992年修改宪法,确定依法强制性地赎买和征用白人占用的土地,然后作为国有土地进行重新分配,试图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土地问题。1996年,穆加贝宣布将在5年内强行征收白人土地,并着手制订了第二阶段土地改革实施计划,规定在5年时间内强行征用500万hm2土地,分配给11万个无地家庭。

2000年2月15日,津巴布韦反对党和一些白人否决了有关土地改革的新宪法草案。3月,津巴布韦部分老战士强行占领了1200个白人农场,并发生多起流血冲突,津巴布韦土地问题成为国际焦点问题。4月13日津巴布韦高等法院做出最终裁定,勒令其立即撤出被占农场。而穆加贝总统则表态,认为老战士侵入白人农场是对反对土地改革势力的一种抗议行动,土地问题不属于司法问题,而是政治问题,不能通过司法机关解决。4月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授权政府无偿没收白人农场。不仅如此,穆加贝总统还废除了宪法中关于白人拥有20个固定议会席位的规定,剥夺了他们的政治特权。同年5月穆加贝签署宪法修正案,允许政府在无须给予赔偿的情况下,征收白人农场主的土地。6月,津巴布韦政府启动“快车道”土地改革计划,规定白人农场主只能拥有一个300hm2的农场,将无偿征用的500万hm2土地于2003年底前分给12万户黑人无地农民。这些做法招致了英国等西方国家的不满,它们威胁减少或停止对津巴布韦的投资和援助。英外交大臣库克声称,如果不制止黑人占领农场的行为,英国不会向津巴布韦提供援助资金,先后有三四百家西方公司从津巴布韦撤走[2]

为缓解争端,2001年9月6日,津巴布韦和英国在尼日利亚签署旨在解决两国在土地改革计划问题上存在分歧的阿布贾协议。协议规定,英国政府承诺向因在土地重新分配时失去农场的白人农场主给予补偿,津巴布韦政府则同意采取“有序的方式及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实施土地改革计划,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根据达成的协议制订具体的实施计划。津、英两国对协议解释各执一词,英方认为其是政治协议,不是法律文件。津方则持相反主张,并要求英国按照协议规定落实其提供土地改革经费的承诺。协议不仅未能缓解津、英两国关系,反而使得两国关系更加紧张。

2002年5月津巴布韦通过法律限令2900名白人农场主在45天内交出土地。同年10月,980多万hm2白人土地被征收,26万户黑人农民得到安置。2004年津巴布韦政府提出取消土地私有化,用99年土地租用期取而代之,并表示政府土地改革终极目标是将土地收归国有。经过强制性土地改革,津巴布韦形成了以国有土地为主导,社区、私有土地为辅的三种所有制并存的局面。到2007年,津巴布韦国家所有土地占80%,私有土地占10%,社区所有土地占10%。这不仅彻底改变了原有的农业生产和经营模式,使原有的大型商业农场和种植园大多解体,而新分到土地的农民由于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农业生产力严重受挫。据联合国粮食计划署估测,2005、2006年津巴布韦粮食生产只能满足约60%人口的日常需求。

、土地改革带来的影响

(一)农业生产的大幅度滑坡

津巴布韦土地改革造成了其农业产量大幅度衰退,并直接危及人民正常生活。同时,穆加贝政府采取无偿没收白人农场之土地的做法,极大地挫伤了白人农场主的生产积极性,并且迫使大批白人农场主纷纷出走或撤资。而无地黑人农民在得到土地后,不仅缺乏资金和生产资料,还缺乏相关的生产技术与经营农场的能力。由于经营不善,全国农业产量大幅度下降,致使整个津巴布韦的国民经济开始急剧下滑[3]

此外,由于干旱和蝗虫等自然灾害,土地大量荒芜,粮食多年歉收。每年津巴布韦都需要大量的紧急国际救助粮食。根据《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提供的数据:津巴布韦1990-2005年间粮食总产量年均增长率为-3.3%,2003-2005年人均粮食产量仅为85kg。同时,粮食短缺又成为恶性通货膨胀的诱因,并使得曾为津巴布韦带来大量外汇收入的烟草生产也在土地改革中遭到重创,产量较以往相比相去甚远。因此,就实际后果而言,津巴布韦的强制性土地改革几乎没有受益者。

(二)恶性通货膨胀导致经济崩溃

直到2000年,津巴布韦的年通货膨胀率还一直维持在55%左右的水平,虽不算低,但按照非洲标准尚属正常。但自2001年后,津巴布韦遇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2001年为112.1%,2002年198.93%,2003年598.75%,在超级通货膨胀面前,津巴布韦经济自2000年以来一直呈现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负,失业率由20世纪90年代末的30%-40%上升至70%.与此同时,津巴布韦的外汇和燃油也极为短缺。

由此看来,津巴布韦的土地问题以及由此伴随而来的粮食问题对于其政府而言,依然是其发展崛起之路上的严峻考验。如何妥善解决土地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满足国内民众的粮食需求,平衡社会关系,仍是政府需要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王兵,常伟,程艳军,等.津巴布韦的土地改革[J].世界农业,2010(04):54-56.

[2] 何丽儿.津巴布韦的土地问题[J].西亚非洲,1982(03):17-22.

[3] 李安山.新南非与津巴布韦的民族问题及民族政策的比较[J].西亚非洲,2011(07):15-32.

作者简介:李赟(1997—),女,浙江嘉兴人,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从事政治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