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技术发展进程

/ 2

PICC置管技术发展进程

纪道玲

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国药汉江医院,湖北十堰 442700


静脉治疗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常用技术,其作用是将各种药物(包括血液制品)以及血液,通过静脉注入血液循环。在该项技术中,临床上使用的工具从最早的一次性输液钢针发展到外周静脉留置针,再发展到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置管[1]。一次性钢针对血管的损伤是终身不可修复的,且只可用于单剂量给药,不可在血管内留置;留置针留置时间短,浅静脉不适合长期化疗及营养液输注,因此PICC置管技术,如今在各大医院被广泛使用。

PICC置管技术是利用导管从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肱静脉、肘正中静脉)进行穿刺,导管直达靠近心脏的大静脉,避免化疗药物与手臂静脉的直接接触,加上大静脉的血流速度很快,可以迅速冲稀化疗药物,防止药物对血管的刺激,由1929年德国医生FORSSMANN首次使用[2]

PICC置管技术目的:1. 保护外周静脉,预防化学性静脉炎和药物渗漏性损伤;2. 建立中长期安全静脉通道;3. 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4. 减少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适应症:1. 静脉治疗超过7天者;2. 使用对外周静脉刺激和损害较大的药物如化疗药、抗生素及渗透压高的药物;3. 外周静脉血管条件差或缺乏外周静脉通路,难以维持静脉输液者;4. 长期需要间歇治疗者;5. 早产儿或危重患者抢救时。绝对禁忌证:1. 上腔静脉综合征(上腔静脉完全阻塞);2. 确诊或疑似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菌血症,或脓毒血症;3. 感染性心内膜炎;4. 确诊或疑似患者对器材的材质过敏。相对禁忌症:1. 上腔静脉综合征(静脉管腔部分压迫者);2. 严重的出凝血功能异常;3. 乳腺癌患侧肢体;4. 置管部位拟行放疗;5. 预置管部位有放射治疗史、血管外科手术史;6. 血栓栓塞史;7. 预置管部位不能完成穿刺或固定;8. 置管部位或全身皮肤感染;9. 血液透析;10. 目前发生血栓性静脉炎;11. 安装起搏器;12. 可能安装动静脉内瘘。

该项技术主要经历了传统PICC置管技术,改良塞丁格置管技术,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置管技术,现在对其发展历程进行综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传统PICC置管技术

传统PICC置管技术在通过肉眼观察或手指触摸评估血管后,采用14GA~·16GA的穿

刺鞘穿入血管。该穿刺鞘中间为穿刺针,外套置管鞘,结构类似套管针,因此在其穿入血管

后,退出穿刺针保留置管鞘在血管内,最后经置管鞘送管。该技术的穿刺静脉主要为肘关节下的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和头静脉。其穿刺成功率低,导管固定肘窝处,影响病人活动,并发症多,因此,瑞典放射科医生Seldinger于1953年提出了改良塞丁格技术[3]

二.改良塞丁格技术

改良塞丁格技术通过肉眼观察和手指触摸来评估血管后,采用22GA~或21GA的套管

针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保留套管在血管内,送导丝,退套管,原导丝送入带扩张器的置管鞘,退导丝即扩张器,保留置管鞘在血管内,最后经置管鞘送管。 改良塞丁格技术可以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降低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可延长置管时间,且损伤小、特别适合手臂脂肪组织少、血管表浅的患者,即经可撕裂型带扩张器的置管鞘(扩张器外套置管鞘)送管;但该技术与传统PICC置管技术一样,仍是在不可视的情况下进行插管,属于盲穿,因此无法在穿刺前对血管进行评估和选择,无法实时评估穿刺情况,穿刺成功率低。

三.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技术

改良塞丁格技术无法准确判断血管位置,为了追求更优质的护理,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穿刺成功率,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技术应运而生,并于2008年引入中国[3]。与改良塞丁格技术相比,该技术在超声引导下穿刺,可直观地探查穿刺血管的位置,并可观察到血流状况、血管内径、管壁厚度、管壁距体表距离,增加了血管定位的精确性,具有实时引导,全程可见,穿刺时间短,穿刺成功率高等优点,且穿刺后可经B超定位导管尖端位置,可减少导管异位的发生。

方法:(一)物品准备:1. b超仪;2. 治疗车;3. 0.5-1% 活力碘、75%酒精、250ml生理盐水,2%利多卡因1支、20ml注射器、1ml注射器、记号笔各1支;4. B超套件,内含B超探头保护罩、导针器、无菌耦合剂、无菌橡皮筋;5. 巴德改良塞丁格套件;6. 增强型三向瓣膜式PICC套件;7. 巴德PICC穿刺包。

(二)置管方法;操作者应用超声系统探查评估患者肘上贵要静脉,先找到有波动显示的肱静脉,再向内移动探头找到靶血管贵要静脉,超声显影血管组织为横断面,(即一个‘黑色实心圆’ ),血管内径放大4.5倍,确定血管在屏幕中央,记录显示屏显示的血管深度。常规消毒皮肤,取无菌超声保护套套紧探头,安装合适的导针器(根据显示屏显示血管深度选择合适的导针器),于探头内测的导针中心柱上,用21G穿刺针插入导针器沟槽内,左手紧握探头,操作者目视显示屏,右手持穿刺针在导针器引导下穿刺,屏幕上可见穿刺针进入血管,并显示一白色亮点(针尖),回血从针尾 缓慢溢出穿刺成功,分离导针器和穿刺针,降低穿刺针角度,送入导丝,体外留10~15cm,以免滑入血管,穿刺点旁0.5cm处皮下注射2%利多卡因0.3~0.5ml,用刀片沿导丝钝性扩皮0.2~0.3cm,沿导丝送置管鞘,右手送鞘时左手拇、食指捏住导丝尾部,其余三指绷紧皮肤,以免导丝随置管鞘滑入体内,右手旋转推进置管鞘,撤出导丝,送管,超声探查颈静脉是否有导管,误入后的显影,拍片定位做好记录。

目前,PICC置管技术在国内发展已相当成熟。随着PICC产品不断更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护士在输液治疗护理领域的实践不断拓展,超声引导下的PICC置管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必将不断扩大。开展PICC置入护士培训和资格认证,编写统一教材,制定统一培训标准,加强PICC维护,实现PICC置入方法和导管维护标准化、管理规范化,将成为各位学者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吴玲, 雍群, 倪明珠, 等. Seldinger穿刺法用于老年肿瘤患者PICC置管. 护理学杂志, 2009, 24(7):45.

[2] 熊巨光, 王永进, 顾建儒. 实用血管穿刺技术大全.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55.

[3] 李健, 纪托, 张亚荣, 等. 不同部位与静脉PICC置管障碍发生率比较. 护理学杂志, 2009, 24(15):53.

作者简介:纪道玲(1979-),女,湖北十堰人,十堰市丹江口国药汉江医院肿瘤内科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