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微课教学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14
/ 2

初中数学微课教学实践研究

吴勇

湖北省利川市利川民族实验中学 445400

摘要: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运用微课,不但能快速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在课后能够帮助学生及时、随时复习课堂知识,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有很多不足之处,应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微课;初中数学;课件

一、微课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一)与传统教学方式融合

目前,作为学校骨干力量的大部分中年以上的教师经过了传统的师范教育的培训,他们对传统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可以说运用得非常熟练,也积攒了相当多的教学经验。面对信息时代的微课教学,他们积极地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教学实践,大部分教师适应了新的教学方式。然而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虽然对微课教学的方式表示肯定,但因年龄等因素,在实际制作课件中还存在技术掌握不熟练而力不从心的现象。

(二)微课教学中翻转式教学对学生的管理

微课教学中的特点之一就是可以进行翻转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就通过微课课件进行预习,然后在课堂上将学生不明白的问题进行讲解。但是在分组讨论过程中,课堂纪律也相对比较松散,有的班级甚至出现学生为了争论某一题的解题方法而乱成一锅粥的现象。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提前预判,把学生的分组情况、问题的讨论、小组组长安排等具体事宜进行周密安排,避免出现混乱的课堂秩序,影响到正常讨论的小组学习。

(三)微课授课中教师理念的改变

传统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讲台下认真听讲,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对教师必须绝对的尊敬。在现代教学中,特别是在微课教学的课堂上,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是平等的,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相对自由地进行讨论和辩论,对待教师也会变成朋友的关系,可以与教师平等地进行学习上的交流。对这种在课堂上的身份变化,不少教师很难接受,不予理解。

二、初中数学微课教学改进策略

鉴于上述在微课教学中的不足,笔者认为应采取如下改进策略。(一)注重细节的选材制作

一堂数学课中,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固然是最好,但是实际情况往往与愿望相反,过多的知识灌输只会让学生疲于应付,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效果反而更不理想。因此,数学微课的选材和制作一定要进行精心选择,只有知识的难点和不易掌握的题型,才能够进行微课的教学。如果那些能够轻易掌握的知识也被制作成微课进行讲解,学生就会对微课教学失去新鲜感,失去对较难知识点掌握后的兴奋,逐渐失去对微课教学的兴趣,关注和期待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应重视微课的选材。在微课的实际运用中,教师还可以选取一些贴近日常生活的知识,以唤醒学生的兴趣,因为跟生活实际相贴合的内容往往能够让学生印象深刻、记忆明确。而数学是一门相对来说比较枯燥的学科,只有融入生活实际,才能够让数学变得实用有趣。在初中几何图形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选取一些有意思的场景,让学生认识到点面线的结合以及角度的运用,比如鸟巢和水立方的建筑设计,它们就是通过不同的角度和弧度的结合,将建筑中的受力平衡分布,从而保证建筑物的牢固。同样,几何图形也运用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教师可以搜集这些实际运用实例,向学生进行实景的传授和教学,从而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去探索数学奥秘。

(二)注重语言简介和多变的形式

微课因为时间的关系,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有效的讲解,所以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语言的提炼和对重点问题的突出。在数学微课的制作中要针对题型的难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语言组织,不但要准确地表达知识,更要结合语言的轻重缓急等进行艺术处理,做到微课逻辑准确、语言生动。同时在微课的制作形式上,要注意形式的多样化,避免造成学生视觉疲劳,增强微课教学的效果。而且微课的运用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教案或者是教学模板,不能一眼一板地进行知识的灌输,而应该采用一些学生喜欢和乐于接受的形式,如动画、漫画、网络语言等。将微课视频与这些丰富多彩的形式结合起来,能够生动活泼地唤起学生的兴趣。如在因式分解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漫画的形式,将因式里的一个个元素进行拆分,并设计成可爱的动画形象,再通过动画的形式将他们组合和分解的过程进行展示,从而让学生明白因式分解的原理和分解方法。此外,现代初中生是在网络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他们对于互联网文化的接纳程度比较高,一些网络语言的运用也是微课中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关键方法。教师可以适当融入一些网络用语在教学中,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数学知识。

(三)课堂讨论和讲解的处理

课堂讨论与课题讲解的处理是微课教学的点睛之笔,学生在通过教师精心制作的微课课件学习后,对所学数学题型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这时授课教师再结合微课视频进行专门讲解,这样的讲解将更加加深学生对题目的理解。教师对课堂中的难点进行有效讲解,可以对微课视频做一个深入的补充。在学生的课堂分组讨论进行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小组讨论的结果和不易解决的题目进行解释,同时教给学生对题目的解决思路,分组互动的学习气氛也能有效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总之,微课运用的目的是促进课堂效率的提升,因此,微课只是一种方法,而不是最终目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微课但是并不依赖于微课。在微课的运用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于课堂知识的讲解和讨论,对于微课知识的深入解析和发散引导才是教学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微课播放之后,教师要更加注重对知识点的剖析。

结束语

在国家重视教育的大前提下,我国微课教学的发展是迅速的。特别是在初中数学课的微课教学中,针对引导学生学习习惯为主要方向,充分地补充课堂教学中的难点教学,为教师创造更好的发挥平台,为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供更好的教育渠道。微课教学在我国开展得比较晚,它的发展还有较大的空间,教育工作者应当抓住机遇,积极扩展微课在教育体系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孙臻.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助力剂:微课[J].人生十六七,2016(20).

[2]王大前.巧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基于多媒体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J].数学教学通讯,2016(5):39-40.

[3]李志芹,李照泉.初中数学微课的运用与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3):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