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件制作中文本的视觉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05
/ 2

浅谈课件制作中文本的视觉设计

庞妙珍

广东省遂溪县第一中学 524300

摘要:本文针对常见的课件制作中文本处理问题,包括文本繁多,重点难点不突出,版式编排不当,逻辑混乱,色彩搭配等,提出了自己在课件制作中有关文本视觉设计的一些处理理念及具体处理方法,具有实践意义且操作性较强。

关键词:课件制作;视觉设计;文本处理


1 引言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课件在中小学教学中已经普及应用,对于老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课件通过文本、图形图像、音视频和动画等媒体展现了多媒体课件教学的诸多优势,对于提高课堂质量功不可没。但在课件制作及课堂教学中,由于缺乏对学生认知规律、感知规律和学习特点的关注,老师制作的大量课件还存在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影响着教学效果,而这其中课件的视觉效果不佳是目前最影响课件质量的原因。

文本是信息的载体,是课件的核心信息的支撑体,文本的作用是便于学生快速理解教学内容、记忆知识。在当前中小学的教学课件中,存在许多需要改善的文本视觉设计问题,常见的问题有文本繁多,逻辑混乱,重难点不突出,版式编排不当,色彩搭配不合理容易引起视觉疲劳等,这也是很多课件课堂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

文字、图形、图像等都属于课件课中视觉设计语言,应具有传递知识信息和产生美感这两方面的作用。合理地应用和规划视觉元素来提升课件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研究价值,下面笔者谈一下在课件制作实践中,如何是提升文本的视觉效果。

2 文本的视觉设计

(一)精炼文本

对课本内容的搬家,课件页面充斥大量密集的段落文本,缺乏良好的层次结构,学生从中难以分析出重难点,这样课件常常被喻为视力检测表。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建构知识体系,且容易引发学生视觉疲劳,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反感和抗拒。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教师在制作课件是没有考虑到中小学生的视觉感知规律,没有根据学生视觉感知简化倾向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内容简化处理。课件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工具,老师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我们应避免将教案或讲稿上的文本内容都搬到课件页面上,应对文本进行简洁化处理,以突出重点。简洁化处理应遵循减法原则,主要是提炼关键信息并去除无关信息,精炼浓缩知识要表达的意思,尽量采用短句,甚至可只显示内容关键词,不必叙述完整句子,用最短的时间和最精练的内容引起学生的注意。

(二)文本层次结构的视觉设计

在课件制作中,不能忽视学生对页面信息层次化和结构化呈现的视觉要求。相关视知觉理论研究表明,大脑偏爱形象化表达,偏爱结构化呈现,偏爱简洁的画面,偏爱有节奏的排版。从文字视觉呈现方面看,文本恰当的结构化呈现可以提升中小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分辨力和认知能力。

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每一个视觉单元都要划分信息层级,课件中的文本内容一般都有层级关系,与课本上的文本层次相类似,包括多级标题、正文、注解等。文本进行了结构化处理,方便将文本形象、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方便学生判断此部分文本信息是精读或泛读,或者什么时候读,制作出符合学生思维规律、认知特点和情感需求的高质量课件。

(三)字体的视觉设计

课件制作中也要注意字体的选择,计算机中预装了一些常用的字体,如宋体、楷体、黑体等,我们还可以根据需要通过网络去下载一些字体,如方正字体、思源字体等,每一种字体都会带来不同的视觉和情感体验。字体一般被分为印刷体和手写体,或者分为衬线字体和非衬线字体。恰当的字体应用不但能使文本活泼、美观,更重要的应用不同的字体呈现不同的感情色彩,课件中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字体来表现和传达感情色彩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知识内容。

字体的选择必须选择提升阅读性的字体,正文部分尽量使用非衬线的印刷体字体,如黑体、雅黑或思源黑体等,不要使用宋体类的衬线字体,尽量不使用手写休。标题文本可以应用艺术字进行修饰以提升美感,而正文文本要使用艺术字进行修饰,主要是避免艺术字修饰性过强导致文本阅读性下降。

不少老师喜欢在一个课件中应用多种字体以制作灵动多变的课件页面效果,这也是不可取的,使用变化过多的字体往往产生焦点模糊、条理混乱的感觉,对学生学习产生不良的影响。建议在一个课件中使用不超过三种字体,且课件的不同页面保持一致性,字体要有统一的风格与层次感。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字体的显示必须依赖于播放设备中的字体安装情况,如果使用特殊的字体,保存时将选择字体嵌入到课件文件中,以在所有的播放设备中都能正确显示。

(四)文本字体大小的视觉设计

一般说来,具有特定比例关系的事物会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观感。文字在版面中的地位也应该体现在文字大小上,各级标题文本是课件中重要的的提纲及线索,其字号应该比正文文字大小要大一些,正文文本属于一般性陈述性文字,文本字数也较多,所以正文字号可以小一些,但不能小到影响正常阅读性。

在一般情况下,建议课件中的标题文字大小为32磅到28磅,正文字体大小设置为28磅到18磅之间。同样的,在课件不同的页面中同层次标题和正文文本的字体和文字大小应相一致,使用文本设计的视觉统一性,达到课件的视觉设计统一。

(五)文本颜色的视觉设计

制作课件时,文本色彩的选择需从学生视觉感知规律出发,即课件的文本色彩要与背景色相符合,与课件风格相吻合,有鲜明的视觉效果,能增强课件的审美感和视觉表现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反之,文本的色彩与背景色不符合视觉常规,会降低学生的学习你欲望,影响教学效果。

课件应有一种主色调,其它的色调只起辅助作用。主色调确定后,可以从互补色或同色系的其它颜色中找出辅助色。每个课件颜色数量要控制在三个以内,标题、正文和重点内容可以考虑使用不同的颜色。课件中的色彩数量过多,会导致页面文本内容被杂乱的色彩所掩盖,降低了文本阅读性,造成学生无法快速识别课件中的重点信息,学习欲望和学习效率都会受到影响。

(六)文本留白的视觉设计

在课件中进行文本版面的布局时,要适当应用巧妙的留白,使文本内容在对比中形成强调效应。需要注意的是,课件各元素留白的宽度不能过大,否则会减小页面排版空间;也不宜过小,留白太小没法区别各文本块之间的逻辑关系。建议对于中文文本可以采用适中的1.3-1.5倍行间距,让每一行成为一个较为独立的视觉单元,提升文本的阅读性。

聚拢分块,留白分割,通过页面留白进行明确的组别区分。深入理解文本意义,将大篇幅的文本内容按照内部逻辑关系,把内容相关度高的内容进行汇聚,通过增大段落间距、留白、加辅助线的方法进行段落层次的分隔,经过聚拢后的页面清晰、简洁、舒服。

3 小结

课件内容的良好视觉呈现需要采用合理的版面布局,并与学生的视觉心理认知规律相符,如此才能高效的向学生传递知识,让学生理解知识体系结构,强化记忆。合理的设计和制作课件,以提高教学效率,是每个老师需要关注和努力的方向。本文提出了文本视觉化设计的一些策略,最终目的是使版面清晰、简洁、有条理、结构主次分明,以便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教育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子钰.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多媒体课件视觉设计研究[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9(3)

[2]杨丽勤,郭峰.演示型PPT课件的视觉化设计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8)

[3]朱世昕,李月玲.演示型课件的视觉逻辑建构[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14)


课题:遂溪县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GDSSXX2019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