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新战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30
/ 2

开辟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新战场

陈奕

广东省湛江农垦小学 邮码: 524029

【摘】 新课改下的教育理念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趋势下,教师一方面应正视课外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体裁、形式单一、阅读量不合理、学生阅读兴趣不高的问题,另一方面则要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根据学生爱好选取阅读内容,增强趣味性;确认训练目标、丰富教学载体,激发学生阅读想象力;创新阅读教学形式,构建课外阅读指导的平台,着实提升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这些富有成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思维的养成以及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开辟;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新战场

课内阅读是小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的主战场。小学生在这里可以阅读到不同的题材、不同的体裁的文章,吸收知识的营养。但是,这不是全部,还有待于通过课外阅读来进行补充和完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外阅读是最重要的课外活动。”课外阅读的绝对量是课内阅读所无法比拟的,如果用“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来形容小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发展能力,陶冶情操是再恰当不过了。

为了巩固并扩大课内阅读的成果,课外阅读必须紧密配合课内阅读。老师要引导小学生充分运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加以实践,以达到检验课内阅读的效果。

  一、制定课外阅读的训练目标

  《小学语文课程目标》提出“阶段目标”,小学可分为三个学段(按低、中、高年级划分),三个学段同时进行实验。遵循循序渐进的大体原则,依据不同阶段学生不同的认知结构与心理结构,制订出课外阅读的训练目标。

  以第一学段的二年级为例,该学段的总目标是: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2、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按照二年级的教学目标,制定课外阅读训练的次数及训练内容。第一次,掌握识字的方法,能借助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第二次,积累喜欢的词语、句子、成语和名言名语,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三次,能比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第四,能简洁、清楚地写一件小事情。每一个训练内容以三周为一期。

课外阅读推荐篇目有:小说《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蜡烛的故事》;科幻小说《凡尔纳科幻四部曲》;浅显的童话《窗边的小豆豆》;古诗词《唐诗三百首》中二十首;用现代文翻译过的四大名著,供学生课外朗诵。

  二、着重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课程标准的阅读目标第一条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的确,教会孩子渴望阅读比教他如何阅读更重要,因为有兴趣才能自觉主动地阅读,有兴趣才能坚持不懈地阅读,有兴趣才可能形成阅读适应。

低年级的学生是以具体形象为主。入学后,教师就建立好了读书角,让他们看一些图文并茂的歌谣、寓言、童话和小小的故事;学完拼音后,教师介绍一些带有拼音的图书,要求小学生一边看图书一边读拼音和汉字,以加深记忆和理解;学完课文后,教师会介绍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书,让小学生去阅读,并指导怎样去阅读,如:学了《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文,就让学生从《十万个为什么》中找到相关的认路知识。经过老师一番辛勤的引导,学生逐渐养成阅读课外书的好习惯,提高了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着重培养阅读能力

  《淮南子。说林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阅读能力主要包括认读能力、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它们呈现出一种递进的阶段性,互为补充,彼此渗透,彼此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课外阅读能力的纵向。

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首先,最基本的就是多读,在读的过程中学会归纳、分析、总结和反思。其次,让小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阅读方法。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多种课外阅读的方法,如略读法、精读法和批注法等;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着重教会学生写摘要笔记、提要和体会等,还要加强督促、提醒,让小学生养成写阅读笔记的习惯;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着重培养小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的能力,能甄别阅读内容的好坏,选择适合自己,对自己有帮助的读物来阅读。小学生一旦掌握了上述的阅读能力,便如虎添翼,犹如打开决堤的大河,一泻千里,开辟了一条新的阅读战场。

 四、构建课外阅读指导的平台

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说:“他百分之七十的知识得益于课外阅读”。由此可见,课外阅读在人生当中是多么的重要呀!顾名思义,课外阅读就是小学生自主确定阅读的目标,选择合理的阅读方法,采取灵活多变的阅读形式实现开拓视野,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语文学习活动。基于此,教师有必要给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构建一个指导的平台。

1、解决书源的问题

为了解决书源的问题,教师做了以下的努力:(1)、倡议班中的每位同学捐献3--5本书,建立自己班的图书角。(2)、发动社会捐书,教师也捐出自己的一部分书籍,以供学生阅读。(3)、定时开放学校的图书馆。(4)、支持和帮助同学们去附近的图书馆办理一张借书卡。

2、建立监督制度、评价机制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的特点,引领他们进入课外阅读的新战场。刚开始,学生会因为新鲜感而读得津津有味,可是,一段时间之后,就会产生不耐烦,甚至是陷入麻痹不仁的境地。这时就需要教师采取强化的手段,以克服惰性。首先,教师要在班里向学生们提出“每天读课外书20分钟”的口号,要求每天或每周写出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利用课前5分钟进行朗诵。课外阅读的内容可以是小学生正在阅读的一篇长篇小说、一篇好文章、一个感人的故事和一则新闻等等。其次,教师要指导小学生设计、制作阅读记录思维图、阅读成长袋等,以方便检查与监督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情况,引领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最后是做好班级每周阅读效果检查与记录工作。按周评比班级课外阅读之星,进行表扬,累计到期末,全校进行大评比,分为一、二、三等奖,奖品之丰富,极大地激发了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们教师集思广益,充分地运用集体智慧这个策略,开拓出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在一起的新思维,由课堂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开辟了课外阅读的新战场,把小学生从无序、散漫的阅读引导到有序、规范的阅读中来,逐步形成了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阅读能力有了质的飞跃。课外阅读指导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教师将一如既往地坚持着,创造性地开辟这一战场。

参考文献:

[1]周云.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7):21.

[2]李昱.解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52):68.



注明:

61cd5b6f6dd96_html_5fcc8d24b85463cb.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