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诚信缺失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30
/ 1

青少年诚信缺失分析

王勇

博罗县石湾中学 516127 教学工作中,教师 时常会发现学生说一套做一套,违纪后不敢承认,说谎等行为。 这是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怎样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诚信意识?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青少年诚信缺失的原因

一方面,青少年受到社会层面上的信用缺失影响。一些人弄虚作假,见利忘义,坑蒙拐骗,诚信丢失现象,在社会上时有出现,也影响到正在成长的青少年。他们还缺乏足够的判断能力,极易模仿成年人的不良言行举止,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青少年对社会的认同,分不清正邪,在社会上学会投机倒把,以私己利益为主,坑蒙拐骗,缺乏正义感等恶劣行为。

另一方面,家庭的责任和学校教育的偏颇,眼下很多青少年都是独生子女,被父母爱护有加,宠溺过度,成为家庭的中心,使部分家庭教育出现两极分化。

一是父母过于宠溺小孩,认为“最重要的是学习,其他都是次要的”,孩子提出不正当的要求,也从来不会拒绝。孩子犯了错误,也是轻描淡写,甚至听之任之。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顾他人感受,我行我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责任感,无诚信可言。

二是父母对孩子要求过于严苛。有些家庭对小孩期望很高,凡事都要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一旦没达到要求,则严加斥责,甚至打骂。由于孩子害怕责罚的心理,从而形成不诚实的性格,导致诚信缺失。

再者,在学校方面,宿舍里,教室里,校园内失窃的现象频频发生。学生犯了错误而不承认的情况比比皆是。在发生学生诚信问题时,学校或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思想上和形式上出现差异,在唯分数论英雄的应试教育环境中,学校重视的是升学率,而把学生品德修养的教育放在次要的位置上,或者只是停留在“说”,而没有实际的“做”。也有教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以成绩高低区别对待,成绩好的同学,则从轻处罚,甚至不予处罚。这就给学生一种错觉,以为学习成绩好就可以了,从而自觉和不自觉中形成诚信缺失。


青少年诚信教育的培养

一、个体诚信意识的培养

青少年只有有了诚信意识,他们所有的行动中才能表现出诚信行为。诚信意识培养要取得成效,首先要注意诚信情感的培养,以实现诚信的知行转化。培养青少年的诚信情感,一是要以理育情,二是以境育情。情感不能靠灌输产生,要依赖一定的是场景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培育诚信意识要挖掘历史和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素材,进行诚信教育或通过设置诚信行为冲突环境,受挫情境进行锻炼,以增强感染性。其次,要突出受教育主体的实践性,实践是道德与一般知识的主要区别,是道德的核心,只有在实践中体现出诚信,才意味着有了诚信意识。


二、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的主导作用

家庭是诚信教育的启蒙学校,家长在青少年的诚信性格形成中占有重要地位。首先,家长在与小孩的日常交流中,要以身作则,言而有信,以诚待人,答应小孩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其次,在成长过程中,家长要引导小孩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帮助孩子分清是非善恶,告诉小孩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学校应该弘扬诚信文化,倡导诚信的行为,把学生的诚信教育渗透到每一个角落,使学生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从小培养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首先,教师要有表率作用,在教学工作中,爱岗敬业,认真踏实,热爱学生,公平公正,言而有信,乐于奉献。不能敷衍了事,弄虚作假,言而无信。其次,要重视课堂德育教育,收集诚信相关的典型故事,名人名句,现实事例,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教师要关心学生,观察他们的平时言行,发现良好的行为,高尚的道德给予表扬,发现不良行为及时给予指正,从而规范学生的言行,培养学生的道德诚信意识。


三、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社会整体既是道德的倡导者,又是道德的践行者。其辐射能力最强,影响范围最广。全社会要达成共识,利用尽可能多的方式和手段,弘扬传统美德,社会正能量,诚信的品质。通过电视,报刊等传媒加大宣传,让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标尺,区分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弄虚作假的行为,是会付出代价的。

总之,青少年的诚信是个体发展的资本,只有拥有诚信的品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才会有更多的机会,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相信在社会、学校、家庭以及个人的重视下诚信会常住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