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言稚语话成长,多元互动“微剧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9
/ 2

童言稚语话成长,多元互动“微剧场”

侯瑞

滨州市实验幼儿园 256600

内容摘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也对其他领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3—6岁幼儿语言发展可塑性强,善于模仿,乐于倾听和表达,作为幼儿的启蒙教师,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培养幼儿良好语言习惯,实施正确的语言策略,逐步提升幼儿的语言水平对幼儿的终身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幼儿园;语言发展;微剧场

本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依据,《山东省幼儿园课程指导》为载体,依托园本课程,结合班本文化、人本特色以及幼儿发展的实际需要教师探索开展了“微剧场”系列活动。其发展愿景是借助“微剧场”这一形式全面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并推动其他方面的发展。就3—6岁儿童而言,幼儿园环境下的“微剧场”区别于舞台剧,它没有华丽的舞台背景,众多的观众,只可远观的演员。它更像是一场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幼儿与家长之间的游戏互动,幼儿通过简单的方式,如手偶、手影、故事盒、童话剧等,仿编或创编内容,集体展示或自主游戏,组织语言、体会角色、升华情感从而获得经验,其表现形式、手段、地点、剧本更贴近幼儿生活,自由多样,富有创意。

为了帮助幼儿融入游戏,教师开发了一系列活动玩教具如“多元小舞台”、“手偶小剧场”、“自制手偶”、“光影银幕”等,借助玩教具等材料开展了“亲子童话剧”、“梦幻童话嘉年华”、“每日小主持”、“雏鹰小剧场”等活动,引导幼儿在循序渐进的语言游戏中感受作品情景魅力,体会人物真情实感,提升语言组织创编能力,激发展示表达的积极性。同时,录制手偶剧,师幼合作创编了童话剧等,及时呈现幼儿语言发展的成果,伴随着语言学习,幼儿的认知、社会等能力同步提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教师要把握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把握住幼儿语言发展与运用的有利时机,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教育和训练,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幼儿“敢说、爱说、能说”是促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关键。活动开展之初,针对各年龄段幼儿语言发展水平及现状,结合幼儿语言发展规律,制定了前期目标。

即:1.培养幼儿口语交流的基本能力。

1)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形成理解性的倾听语言能力。

2)愿意讲话并能清楚表达。

3)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

2.培养幼儿以游戏的方式续编、仿编或创编故事,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初步感知语言的艺术美。

3.引导幼儿通过语言能力的提升推动其他方面发展,提高思维的创造性,建立良性的社会关系,获得更为完满而愉悦的审美感受。

在此基础上,教师观察发现找出问题,提出相应策略:适时创设适合幼儿语言发展的环境,充分挖掘环境的隐性教育价值;开发适宜幼儿操作的主题式玩教具,为幼儿参与活动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通过反复实践探究适合幼儿的“微剧场”游戏形式;构建适合个年龄段的“微剧场”活动课程;营造以“微剧场”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开展特色班级活动;增进家园合作,争取家长的配合,为幼儿创造实践机会和条件,实现家园共育。

一、打造“微剧场”区域环境

开设特色区域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微剧场”的简单游戏方式,认识多样化的游戏材料,如语言区开展的“诗画故事讲画编”、生活区的“小手偶大玩家”、美工区的“创意指偶”等。“微剧场”以其贴合幼儿生活经验、简单易操作、游戏方式多样化为特色,极大的激发了幼儿参与探究的兴趣,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二、开发主题式玩教具,开展“微剧场”特色活动

1、开发主题式玩教具

配合幼儿语言发展的进展及幼儿游戏的需要,教师开发了一系列主题式玩教具,“多元小舞台”、“手偶小剧场”、“花样自制手偶”、“光影银幕”、“自制泥偶”等应运而生,并在各领域活动中推广使用。

2、“微剧场”特色活动,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借助玩教具等材料开展了“故事大王”、“每日小小播音员”、“手偶表演”、“配乐协作表演”、“诗画幻灯片”、“布偶微剧场”等活动,本着欣赏和接纳的态度,不断树立幼儿语言交往的自信心,激发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幼儿认知储备,从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本土资源多元开发,语言发展螺旋上升

1、家园携手,探究多元化游戏形式

幼儿语言能力的提升需要家园合作,齐心协力探索教育的有效途径、耐心的陪伴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知行合一。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幼儿语言发展的源泉。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鼓励家长充分利用时间陪伴幼儿认识大千世界,参加社会活动,积极参与班级各项亲子活动,开启了“每日亲子剧场”、“亲子童话剧展示”等,既增进了亲子感情,更使家长们在参与幼儿成长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幼儿语言能力的进步。

2、整合资源,构建多元化活动课程

充分开发本地资源,力求构建多元化的活动课程。将“微剧场”融入幼儿一日生活,引导幼儿在循序渐进的语言游戏中感受“微剧场”情景魅力,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形成独具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以其独特的互动方式体会语言的艺术魅力,提升幼儿组织创编能力,激发展示表达的积极性,备受幼儿喜爱。

四、全面开花打造特色,创意活动精彩纷呈

综合“微剧场”的实践经验,师幼参与录制了“雏鹰小剧场”系列活动,进一步充实了“微剧场”的活动方式,全面的记录了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提升。结合传统节日开展“梦幻童话嘉年华”、“诗画西游舞台剧”、“十二生肖拜大年”等特色活动,实现家园合作,展示师幼风采。有针对性地渗透语言教学,尝试在各领域教学的有机整合中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当然,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微剧场”式的语言教育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更要关注幼儿个体的语言能力发展。教师有效结合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紧紧抓住幼儿学习语言的契机,尽可能地确保每一名幼儿的个别需要都能得到帮助,努力营造人人都有表达所见所闻的宽松氛围,激发幼儿表达的欲望,促使每一名幼儿在原有语言发展水平上获得提高。根据幼儿不同程度的进步,开展以“微剧场”为主题的系列评选活动,如“故事大王”、“创编小能手”、“金牌主持人”等。为了使幼儿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制作整理“自制诗画绘本”、“我的成长故事”、“亲子小剧本”等主题图册,形成活动集锦。

幼儿通过“微剧场”这一活动的开展,建立了自信阳光、想说敢说、乐于表达的良好习惯,形成了宽松愉快、自由自主、团结友爱的班级氛围,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推动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全面提升。该活动的实施过程,是教师观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专业提升的过程。实践过程中教师勇于实践、善于思考、及时记录为全面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提供了坚实依靠。教师经过长期摸索,创新人本特色,打造班本文化。同时,带动了广大家长的参与热情,深得家长的赞同,形成了内容丰富、创意鲜明、内涵深厚的特色课程。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江苏教育出版社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

3.《幼儿园工作规程》(2016版)

4.《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