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融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9
/ 2


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融合

余红

淮南市高新区山南第四中学

摘要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中小学必须更加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以之为引导,帮助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本文围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实践展开研究,以分析现存的问题为切入点,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教学活动的融合方式,为推动新课改的实施起到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与法治;新课改;教学模式

1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初中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早期的以应对升学考试为主逐渐的转变为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首要目标,在这一趋势下,对原有的课程进行深入的改进与调整,并在在教学过程中有机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尽早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就成为了摆在中学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性在这一新课改的背景下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成为初中教学模式研究的重点对象。本文结合长期讲授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实践,对现存的问题进行汇总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围绕教学实施的全过程,对本门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融合展开探讨,现汇报如下。

2 初中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现状

自党的十八大之后,在党中央的明确要求下,社会各界普遍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总书记在十九大上更是进一步强调了这一任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因此,在各级教学单位的积极贯彻执行下,目前的初中生大部分学生能够背诵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概念。但根据笔者对所带的数届班级学生进行深入沟通,发现其中多数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仅停留在记忆阶段,并没有能够形成细致的理解与深入的体会,这其中固然存在中小学生年龄较小,理解能力有限等客观原因,但同时也有部分原因是由于教师在教授这些概念时并未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将这些基本的做人处事的原则和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等理念有效的传输给学生,并与之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任课教师必须正视这一现状,主动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积极挖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联的教学内容,并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将其深深的融入到初中生的思维理念当中,为他们的健康成长点亮一盏指路明灯。

3 教学问题分析

目前,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较深,教学模式单一,在思想上缺乏主动求新求变的动力。在传统的以中考为首要目标的教学模式下,为了追求升学成绩,道德与法治课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填鸭式方法,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均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无疑禁锢了他们思维的活跃性与创新性,同时也影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

(2)部分教学内容陈旧,理论脱离实践。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依旧有部分内容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也就无法同学生的生活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课堂上就免不了出现空谈理论的情况,学生感受不到任何的新意,自然也就失去了主动分析与理解的动力。

(3)教师素养参差不齐。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每一届初中生的平均素质也在不断提高,这也对教师的执教能力提出的新的要求。部分道德与法治课任课教师缺乏学习精神,其综合素养长期停滞不前,没有能够系统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而认为这些理念与原则实际意义不大,因此在课堂上往往出现抄本选课的情况,这使得任课教师在面对学生时无法做到游刃有余、收放自如,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降低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性,导致其把握课堂与引导学生的效果也因此打了折扣。

(4)初中生叛逆心理带来的负面影响。初中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育时期,他们既缺乏分析能力和辨识能力,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叛逆心理,对家长和教师的引导往往表现出排斥与抗拒的心理。另一方面,初中的学习任务繁重,往往会打破初中生在小学阶段确立的自我定位与养成的学习习惯,从而显著增加了心理上的焦虑感,若教师在向其传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不注意方式方法,则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叛逆情绪,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受影响。

4 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1)改善教学模式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往往更加侧重理论为引导,随后结合一些实例进行佐证,最后以诸如“好好学习,报效祖国”等口号作为总结,学生们对这一僵化的教学模式已经产生了心理抗体,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很难体会到情感渗透带来的正面影响,反而会产生无趣和枯燥等负面情绪。因此,首先在教学模式的设计上,要更加注重调动学生的情感,对传统教学方法中好的部分予以保留,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创新,必须把情感渗透和道德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最终与学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此时再引导学生以新的眼光更加深入的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丰富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方面,也迫切需要改进,在以往教学中的结合实例环节,往往会选择一些高大上的、学生们耳熟能详的案例作为理论支撑,甚至有些老师讲授的内容被完全局限在教材以内,这显然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就是从大量的生活、学习和生产实践中提炼得来,指明了我们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砥砺前行的奋斗目标,因此必须要延伸课本内容,拓展学生知识面,要根据学生的实践经历来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内容设计。比如,在教授“少年有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关于“少年梦想”的主题活动,让学生认清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紧紧地把握时代的脉搏,并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梦想、奋斗的方向与社会的发展相契合,将自己的努力拼搏与国家的繁荣昌盛衔接在一起,从而能够更深入的体会爱国与富强的概念。

(3)充分借助各种现代化教学工具与平台

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多媒体教学工具得到了教师广泛应用,目前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越来越多的图片、动画、视频被引入进来,形成了以课本为依托,以大量优秀信息资源为素材的教学环境,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更加应当借助这一良好的方式,通过二者的有机融合,再加上教师的合理引导,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晰直观的了解课本知识,从而实现既定目标。此外,在课堂上引入微课平台的相关视频也是一种效果良好的新型教学模式,以学生累积的生活资源为中心,有机结合生活素材与课本知识,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手,利用微课对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内容进行整理,让学生快速掌握课本精华,增强政治思想,更进一步的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 总结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讲授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息息相关,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重要课程。教师作为传道授业的主体,必须时刻不忘增强自身的职业素养,巩固自己的执教能力,科学的设计教学内容,合理的运用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真正展现主导作用,圆满完成预定教学目标,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林崟奕.增强多元学习体验上好“拔节孕穗”思政课-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20(6):69-70.

[2]马玉虎.浅谈核心素养下初中 道德与法治课的优化策略[J].中学教 育 ,2019,19(05):154.

[3]李娅.基于核心素养下构建初 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J]. 德育教育 ,2019,3(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