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对策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6
/ 2

江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对策 建议

周宇

中共重庆市江津区委党校 重庆市 402260 ;重庆市江津广播电视大学 重庆市 402260

摘要:良好营商环境是打造投资热土、创业沃土、生活乐土的关键要素。江津区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还面临一些短板,主要表现在思想观念存在“三多三少”、政策执行存在“两不够”、政务服务还需“一化”。因此,为持续优化其营商环境建议:一是构建高效务实的政务环境;二是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三是营造快捷优质的融资环境;四是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关键词:江津;营商环境;优化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今年,江津进入营商环境优化年,作为主城都市区同城化发展先行区,其营商环境成为全市关注焦点。在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大背景下,江津如何顺势而为,真正做到“近者悦,远者来”,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显得尤为迫切。

一、当前江津营商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江津营商环境取得明显改善。但对标对表世行标准,仍存在一些短板和薄弱环节。

(一)思想观念存在“三多三少”

一是“不亲”多,“不清”少。在反腐败的高压态势下,有些部门的工作人员“谈商色变”,生怕是非缠身,经常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怕不亲只怕不清”。以各种规定、纪律为挡箭牌,出现了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事难办的现象,造成上级出台的各项优惠扶持政策的落实度欠佳,民营企业的获得感低。

二是“不能办”多,“怎么办”少。少数政务服务干部对急事急办事项拖拉推诿、敷衍塞责,不能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且由于知识和能力储备不足,部分工作人员既无法准确理解上级政策文件精神实质,又缺乏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与“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改革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三是“生搬硬套”多,“实践创新”少。少数部门思想解放不够,“照章办事”、“翻本本办事”现象突出。大多参照国家及市级营商环境改革措施,鲜有根据市场主体实际需求、具体问题进行的创新举措。

(二)政策执行存在“两不够”

一是协调力度不够。去年底出台的《江津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标志着相关制度顶层设计的不断完善,但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落实的精准度、时效性还有进步空间。少数部门对已有政策文件清理、整合、修改不彻底,出现部门间下发的政策文件不协同、不相融,甚至还存在审批事项互为前置的情况,无法产生“1+1>2”的效果。个别部门制定政策时征求各利益相关方的意见不够,针对性和操作性不强,导致政策成了“镜中花,水中月”,“看得见,吃不着”。

二是宣传力度不够。部分企业主反映,“政府和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了解的信息不全面、不准确”。究其根本原因,是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少数部门对上级政策、文件不了解不理解,直接一转了之,市场主体知晓度不高,专门针对需求企业提供“一对一”答疑解惑不够,形成文件空转,影响政策发挥红利效应。

(三)政务服务还需“一化”

政务标准尚未实现“一体化”。常规体系框架侧重于政务服务大厅和行政审批流程管理,在监督、评价及流程等细节方面改进较少。少数审批事项标准不够具体,缺乏针对性、实用性和操作性,无法完全实现“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

二、优化营商环境的四点建议

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确保营商环境能够真正得以优化和提升。

(一)构建高效务实的政务环境

一是强化能力素质提升。通过将优化营商环境纳入党校课程、组织开展专题培训、举办知识竞赛、形成“涉企政策”口袋书等形式,全面梳理制约营商环境优化的核心症结,提升各级干部对营商环境认识理解,推动干部知识和能力储备上新台阶。

二是完善涉企服务标准。构建统一规范的标准化办事事项和办事指南体系,不断优化行政审批流程。统一各部门的数据编码、处理、共享和交换标准,在确保政务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互联互通、协同共享,确保“只进一扇门,办完所有事”。

三是加强考核监督力度。以市场主体感受为依据,考察企业对政策落实的知晓率、满意度、实际效果等情况,形成改进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提高营商环境在考核中占比。加大督查力度,从严查处庸懒散、不作为、乱作为及慢作为。

(二)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破除不同程度的“旋转门”、“卷帘门”、“玻璃门”等不利于民营企业公平竞争的准入壁垒,落实“非禁即准入”制,进一步降低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进入门槛。同时,落实企业开办经营便利化制度,建立营商环境诉求处理和分级办理“一张网”。

二是促进要素合理流动。落实要素合理流动机制,放开资金、技术、信息、土地、劳动力、大数据、咨询管理等市场要素依法、快速流动,让企业开办经营更加便利,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竞争力。

(三)营造快捷优质的融资环境

一是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充分挖掘和利用企业获得的财政专项奖补、持续缴税的额度、科技发明专利等增信资源,设计如“信用+专项奖补”、“信用+纳税”、“信用+专利”等“增信贷”,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二是加大对金融机构的监管。金融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金融机构产品和服务的考核权重,促使其不得随意对企业抽贷、压贷、断贷,真正把中央支持民营企业精神落到实处,切实提高企业贷款的可获得性。

三是发挥“看得见手”的作用。发挥地方政府主导作用,探索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民营企业救助基金,帮助重点企业、行业龙头民营企业缓解资金瓶颈,促进转型升级。

(四)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理顺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的关系,既不“越位”也不“缺位”,做到齐心协力共建和谐。除经济指标外,还需要把社会综合治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能力、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等作为营商环境优化的重要软指标抓实抓好。


参考文献:

【1】杨晓波, 孙继琼. 成渝经济区次级中心双城一体化构建——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J]. 财经科学,2014(04):91-99.

【2】于文超, 梁平汉. 不确定性、营商环境与民营企业经营活力[J]. 中国工业经济,2019(11):136-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