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如何批评学生才恰当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6
/ 1

班级管理中如何批评学生才恰当

王勇

博罗县石湾中学 516127

教师批评学生是常有的事,在实践中,批评学生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让学生产生怨恨心理。心中产生了疑惑,用什么方法和方式来批评才得当,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经过经验总结,阅读相关书籍,我心中渐渐有了一些体会。批评要讲究时机,场合,方式。批评要实事求是,批评要对事不对人等。批评是教师教育学生常用的辅助手段,善意的批评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断改正错误,争取进步。但批评也有讲究,要使学生乐于接受批评,应注意技巧和方法。

下面结合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关系,谈谈教师应该如何批评学生。

首先,批评要有针对性,要具体,抓住重点,应本着轻责其人重责其事的原则

在学生犯错误时,教师应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不悦,自己对其错误行为的惋惜,教师的情绪反应能够促使孩子认识和检讨错误。应该注意的是,要尽量让学生明白一点:教师所厌的只是学生的缺点而非学生,假如不是做错事,教师还是非常喜欢学生的。批评时切忌使用“不可救药”、“品质恶劣”、真笨”等非常笼统而又严重伤害学生自尊的字眼。同时,不要一批评学生就翻学生旧帐,新帐旧帐一起算,这样的批评会使学生产生错觉,好像老师总是故意盯着自己,故意在整自己,使学生产生怨恨心理。因此,批评学生时,教师一定要抓住重点,就事论事,有的放矢。引导学生认识其错误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深刻认识错误和彻底地改正错误,而不致于一犯再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勇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轻责其人,是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拥有改正错误的信心;重责其事,是为了让学生明白错在哪里,以便孩子深刻检讨错误。如此,既可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敌对情绪,又可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所犯错误,乐意接受批评,使批评教育收到良好效果。

其次批评要有诚的态度,选择合适的场合,注意批评时的用语

教师对学生批评时切忌简单粗暴,在充分了解事情真象的前提下,教师应保持平静心态,对学生耐心分析错误行为可能造成什么后果,其中包含着对学生的惋惜和期望。尽可能营造一个和谐、平等、融治的批评氛围。要尽量避免当众批评训斥,可选择在无人的教室、清静的办公室、操场等地。对学生进行诚恳的交流,耐心的说服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细如雨丝,这样学生接受起来既容易,留下的印象又深刻,起到了很好的批评效果。

第三,批评时要注意渗透对学生的表扬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听了赞扬之后再听批评,心理上就容易接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因此,在批评学生时,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优点,进行恰如其分的表扬,然后适时迁移,进行批评,使学生感到老师没有把自己当成坏孩子,而是在时刻关心着自己,从而乐于改正错误。

有一件事让我记忆犹新,也已经过去多年了。我曾经接了一个差班,有一名特别调皮的学生,每个任课老师对他都头痛,拿他没办法,我刚去不久,也因一些事情批评过他。有一天我上课感到头有些晕,别的同学赶忙拿凳子让我坐,这时那调皮的学生拿起自己的小垫给我坐,又匆忙为我递上他备用的药油。后来,我激动地拉着他的手,语重心长地说:“你是个懂事的好学生,在我眼里非常可爱的学生。”他激动得眼眶润润的,但更多的是欣喜。“老师,别人都把我当成坏孩子,只有您爱我,赞扬我。”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从此,这个学生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在班处处起积极作用,后来竟成了我的最好的助手。这个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后来,这个调皮的学生,也考上了大学。可见,对于经常受到批评的学生,内心是非常渴望他人表扬的,批评时渗透对学生的表扬非常重要,让批评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此外,批评要公正、公平。批评不能因人论事,厚此薄彼,有所偏袒,不能凭印象盲目下结论。否则,会造成学生心理不平衡,口服心不服。因此,教师对所有学生要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对于学生尽量恰到好处地去赞美表扬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当老师的,应尽量去抓住每一个闪光点去鼓励他们,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长处,逐步克服短处,切不可“恶语伤人”。

总之,带着一颗热爱学生之心,去正确看待学生所犯错误,讲究批评的技巧,就一定会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