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5
/ 2

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策略探究

陈桂兰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龙泉幼儿园 ,贵州遵义, 563100


摘 要: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家庭、学校以及幼儿所处的社会大环境,对其亲社会行为的形成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强化家长的榜样示范与引领;同时,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通过鼓励、表扬等手段强化幼儿亲社会行为,采取移情训练的方式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提高幼儿认知能力以规避其受社会环节的影响,促使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

关键词:幼儿教育;亲社会行为;培养对策


亲社会行为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在幼儿教育中,亲社会行为是幼儿社会性的重要表现,如文明礼让、礼貌待人、乐于分享、团结同学等。亲社会行为是一些积极的社会行为,不仅能够愉悦自己、更能够愉悦他人的有益行为。在幼儿社会化发展的过程中,培养其亲社会行为至关重要,不仅能够促使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有助于促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可以说:立足幼儿人格养成的关键时期,重视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于幼儿一生的成长和发展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在幼儿教育中,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提升的因素有哪些?幼儿教师又如何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呢?

一、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因素

1、家庭因素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于3-6岁的幼儿而言,家庭教育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首先,遗传因素。本能论认为:亲社会行为是由遗传决定的,为保证物种的生存而牺牲个体的内部机制。为群体利益而冒生命危险是利他主义的最高境界。也就是说:个体是否具有亲社会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其次,家庭教育因素。习得论认为:亲社会行为是在后天环境中不断学习而成的,是个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关于这一点,笔者表示比较认同。幼儿是否具有亲社会行为,与其后天的成长环境息息相关。尤其是对尚不能明辨是非的幼儿而言,其一切行为习惯都与父母的引导和教育有关。例如,自私自利的父母,很难培养乐于分享的孩子。因为孩子的一切行为习惯都是通过模仿父母而成。可以说: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因素是幼儿亲社会行为形成的关键因素。

2、学校因素

学校作为对幼儿实施教育的主阵地,教师的引导和教育方向,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也是极大的。或者说:学校不能决定家庭教育,但学校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家庭教育。例如,对于一些亲社会行为较差的幼儿,学校可以充分发挥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对幼儿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以转变幼儿不当的行为,促使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因此说:在幼儿教育中,教师是否科学有效地引导幼儿,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与发展。

3、社会因素

社会是一所大学校。我们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其主要目的也是为了促使幼儿能够社会化发展。而幼儿成长的过程中,社会大环境对其亲社会行为的形成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例如,幼儿所成长的社会大环境,拥有浓厚的互帮互助、谦虚礼让的文明风气,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中,幼儿的亲社会行为自然形成。

总而言之,3-6岁的幼儿,其一切行为习惯以模仿为主。而其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以及校园环境,对其亲社会行为的形成都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要想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则需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的作用,促使幼儿社会性发展。

二、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的对策

1、营造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

上述笔者提到:3-6岁的幼儿,其行为习惯以模仿为主。对于不能明辨是非的幼儿而言,家长的教育方式,行为习惯等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为了促使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幼儿教师应当积极构建家校合作的育人模式,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职责。首先,家长应当加强榜样示范。曾经在网络上看到这么一句话:家长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复印件有错误,我们需要纠错的是原件。笔者对这句话比较认同。孩子就是家长的复印件,尤其是处于幼儿时期的孩子,其一言一行都有家长的影子。因此,为了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亲社会行为,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加强榜样示范,如尊老爱幼、热爱祖国、团结互助等,通过家长的榜样示范,促使幼儿形成亲社会行为;其次,家长要注重示范和引导。三岁是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家长的示范和引领就显得至关重要。作为家长,要及时鼓励幼儿对的行为,规避幼儿错误的行为,让幼儿知道哪些行为正确,哪些行为错误。唯有通过不断的示范和引导,才能培养幼儿的是非观,促使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

2、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在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过程中,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和家庭教育相似,学校的教育目标、教育方向等也能够对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而幼儿教师在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过程中,要充分立足教学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方式促使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

首先,鼓励、强化和表扬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儿童的某个行为得到他人的鼓励和表扬之后,在后续的生活中,幼儿会不断重复和强化该行为。因此,幼儿教师在教育中,要善于发现幼儿个体的亲社会行为,并积极鼓励、表扬和强化。如班上小A同学不善于分享,一次偶然的机会,老师发现小A居然和其他同学分享了自己的东西,老师马上当众表扬了小A,在这种激励的氛围之下,小A似乎一下子感受到了分享的乐趣,在今后的生活中逐渐懂得分享。

其次,移情训练。移情训练是对幼儿进行亲社会行为培养的重要手段。何为移情训练呢?简单地说就是要让幼儿学会换位思考,让幼儿懂得感同身受。幼儿教师在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过程中,要杜绝空话、理论化的教育模式,巧妙地通过移情训练,促使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


参考文献:

[1]王福兰,任玮.幼儿园在园亲社会行为的观察研究[J].儿童发展与教育,2006(7-8)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