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教学中的“解放天性”综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3
/ 2

表演教学中的“解放天性”综述

王瑾鹏

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

摘要:在表演教学最基础的教学中有“解放天性”一说,那么,到底什么是“天性”?什么是“解放天性”?“天性”从何而来?“解放天性”有一些什么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是我们表演教学从业者需要深入思考与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解放天性;天性;

一、何为“天性”

“天性”一是指天命,比喻上天的意旨或上天安排的命运,如南朝宋谢灵运在《君子有所四行》中说的:“所秉自天性,贫富岂相讥。”二是指人先天具有的固有属性,外界难以改变的心理感知特性和行为趋向。它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孟子·尽心上》中说的:“形色,天性也。”

“天性”来源于道家思想,在道家思想里就有“性分”之说,“性分”就是指人的天性和个人品行。天性是伴随着人类最初的意识产生时期就产生的,其作用在于满足个体生存、群体互动、个体间的生存竞争、种族繁衍等,促进人类种族进化,这是人类文明的最初的源泉。

二、表演中的“解放天性”

在表演教学中的天性是指人的天性,是一个人先天具有的属性。比如人的懒惰、归宿感、仪式感、成就感、幸福感、自豪感、正义感、真实感、负罪感、认同感、责任感、探索欲、占有欲、表现欲、嫉妒心、保护欲、依赖感、恐惧感、孤独感以及人的食欲、性欲等等。表演术语中的天性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演员的自我修养》第一部中首次提出的,他将自己的体验艺术的基础归纳为“演员通过有意识的心里技术达到天性的下意识的创作”,这里的天性他比喻为是“一股神秘的力量”,“一个神通广大的支配演员创作的艺术家”,他的意思简单通俗来讲就是,当我们内心体验到剧本里的真实情境,极度相信此时的规定情境,我们内心的体验会激发出天性下意识地去创作,也就是我们的身体会自己工作。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其他表述可以发现,天性指两方面,一是在我们创作的过程当中,也就是演出时,天性在发挥着作用,天性是演员下意识的创作的“指挥家”;作为人或者演员的日常状态下,天性也存在,就是他所说的“现实生活及其所养成的不良习惯使我们的天性受到伤害”,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社会经验的增多,我们的天性被一点点磨平,比如,人本来具有真实感的天性,但是随着经历的增加,我们不得不去“撒谎”,去伪装自己;再比如,人都有“表现欲”的天性,但是随着生活经验的增长以及学习到的知识,我们会变得越来越理性,告诉自己要“低调”,从而来伪装自己。所以,在表演教学中我们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演员的“天性”问题,尤其是年龄与生活经历越丰富的人,相对来说会更加约束自己的天性,此时就需要通过“解放天性”来打开演员的内心,否则表演就是不真诚的。演员初步接触表演时会遇到很多生理、心理的障碍,因为“当众孤独”,思想会产生很多杂念,身体就会产生多余的紧张,心理上的紧张影响了身体的紧张,身从而声音、面部表情再到肢体就会失控,此时身体的紧张又会反作用于心理的紧张。“解放天性”就是表演教学中针对演员进行的排除紧张、放下杂念的训练。

三、解放天性方法探究

关于解放天性的表演训练,在我们表演教学中有很多前人总结的方法,比如“动物模拟”就是约定俗成的一套解放天性的方法,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各大表演院校都在进行动物模拟的训练,但是现在很多学校已经不再用此方法,因为它针对学生的天性解放并没有实质性的作用,动物模拟的本质还是在“塑造形象”。我们需要在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中,总结出一些可能对解放人的天性有用的一些方法,要想总结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那就要从天性的本质,以及天性被抑制的根源找,找到根源,才能“对症下药”。首先,关于什么是天性,上文已经阐述过,此处不再累赘阐述。其次,就是舞台上演员的天性被抑制的原因,这个原因可以总结为两方面,一是演员在舞台上跟在生活中是不一样的,在舞台上,因为紧张,所以在生活中会做的事情而放到舞台上就不知道如何去阻止有效的动作了;二是演员在生活中,因为环境因素,天性逐渐被压抑,难以去相信,难以去释放自己,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小孩子演戏比大人要真诚的多,因为小孩子属于天性的抑制程度不高的阶段,表演会更加真诚。

针对天性的本质和天性被抑制的原因,提出如下探索性的方法。一,培养演员进入大自然去探索的欲望,在大自然中去感受原始的生命给人的心灵带来的感受。二,让演员找到自己小时候的玩具以及小时候做的游戏等,找回自己的童真童趣。但以上两个方法是需要在生活中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的,不是一下子就能见效的。三,各种放松训练,在上台前或者在训练中让演员掌握一些放松身体、消除紧张的方法,在演出前会起到即时的效果。四,量变产生质变,多积累舞台经验,上台上的多了,自然也就不会再紧张了,消除了紧张,自然就可以正常地在舞台上行动起来。五,通过内部体验激发起演员的内在感受,促进人的情绪的下意识的释放,比如可以通过锻炼演员的感受力、想象力等的练习,来激发演员的情绪体验。六,通过外部刺激激发内部感受。“解放天性”的方法需要我们表演教学从业者不断地去探究、摸索,方法没有范式,只要是对人有帮助的就是好方法,而且可能因为个体的差异性,具体运用到每个人身上的方法又是因人而异的。

结论

解放天性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人的心理时敏感脆弱的,需要通过长期的、大量的训练有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同时,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人的心理会不断地变化,可能前期在舞台上是毫无畏惧的,但在后期有可能会再次被抑制,所以解放天性是一个长期并且可能是伴随演员的一生的一门必修课。















参考文献

[1]林陵,史敏徒,郑雪来.演员的自我修养(第一部).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

[2]郑雪来.演员的自我修养(第二部).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

[3]张仁里.“解放天性”与“从自我出发”辨析.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6.03期

[4]隋兰.想象的自由——表演教学初探.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04期

[5]李月,梁伯龙.戏剧表演基础.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6]孙惠柱.破解“解放天性”迷思——对一个表演观念及外智引进工作的反思.文艺理论研究,2019.06期

[7]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

[8]林洪桐.表演艺术教程.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9]郑雪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论导演与表演.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10]郑雪来.演员创造角色.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