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教学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3
/ 2


音乐欣赏教学探讨

何莹倩

湖南省郴州市第十八中学 423000

【摘要】音乐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爱好音乐情趣,发展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和陶冶高尚情操的重要内容。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这说明,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感受,音乐本身也会黯然失色。 下面就音乐欣赏课做一些教学探讨。

【关键词】学生 音乐欣赏 音乐

所谓音乐,是一种听觉,而不是语言文字,本来不存在所谓“听得懂”的问题,而是每个人根据自己不同经历得出的不同感想。“听懂”音乐的概念,就好像是一座大山挡在听众的耳朵与音乐之间。这座大山就是人们要力图在音乐中获得看得见、摸得着、说得出来、讲得明白的文学性、美学性的内容,不打破这种审美观念,就难以真正走入音乐艺术的世界。 

一、确定欣赏教学的目标是音乐有效教学的前提。课标、教材、教学参考、音像资料和学生等是音乐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资源。要做到教学目标准确、适当、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心中有“课标”(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认真分析教材(作品的单元主题、呈现形式、创作背景、作品的结构、形式要素等等),抓住音乐的显著特征(如: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运用的主要音乐要素、作品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形式和思想情感等等);
  2、反复听赏,熟读作品。教师备课之前要将音乐作品的结构作到心中有数,音乐主题倒背如流,演绎作品耳熟能详,对学生的认知、欣赏水平和年龄特点要了如指掌;

3、目标确定应简洁、具体、合理。目标要围绕“三维目标”,以情感目标为主线,以知识和技能目标为重点,过程方法为为手段进行整体的思考。
   二、找准切入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是进行有效教学设计的关键。找准切入点可使音乐教学做到事半功倍。设计教学切入点即寻找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音乐作品显著特征的最佳结合点。在教学方法的设计过程中要做到:多问几个“为什么?”、“能不能?”和“会不会?”。所谓多问几个“为什么”是集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即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多问:为什么我要制定这样的教学目标?为什么我认为它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什么我要这样设计教学什么我要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所谓多问几个“能不能”是集于教师的教学方法、策略和调控。即要多问:我能不能这样设计?我能不能换一种教学方法?结论我能不能让学生在充分体验和感受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总结?……;所谓“会不会”是集于教学设计中对学生主体的思考。即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多思考:这样教学生会不会理解?我采用的教学方法学生会不会参与?参与的效度会不会好?学生会不会有其它的理解?……。“为什么?”、“能不能?”和“会不会?”同时要求教师备课时要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有机统一,它们是一个整体,相辅相成。教学过程师生要充分“关注音响”,注重以学生聆听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教学策略。

1、“关注音响”是由音乐课的特点决定的,因为音乐是声响的艺术(它区别与其它艺术形式),音乐具有“弥漫性”,音乐同时也是“时间的艺术”,它需要学生聆听、体验和感受的过程;“关注音响”就是抓住音乐作品显著的特征,尤其是通过体验、探究、对比欣赏,让学生感受和理解音乐呈现的逻辑规律是由音乐的多种要素和丰富的表现形式的不断变化而形成的。

2、 以学生聆听为主和教师引导为辅的教学方法,不是削弱教师的引导,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听觉体验和感受,简洁、正确和适当引导学生的感受体验。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上升到理性的听赏状态,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充分感受“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是我们音乐欣赏教学永远追求的终极目标。
   四、教学中要结合音乐作品的特点,设计适合学生年龄和身心特点的有效的参与活动。

1、音乐特征的把握是进行有效欣赏教学的前提,抓住了音乐特征就抓住音乐的灵魂。音乐特征的把握应从音乐的地域文化、民族背景、历史时代和风格等大的范畴入手,用音乐要素和呈现的形式分析作品,提炼出最显著的特征,然后寻找与之对应的情感和思想的结合点。只有这样才会抓住音乐的特点,寻找到音乐教学的灵感。
   2、适合学生的有效参与活动,主要看学生所参与的活动和音乐特征是否吻合。参与可分“静态”和“动态”两种状况。 “动态”的参与是“静态”参与的外在表现。“静态”的参与是内心参与的高层次体现。因此,抓住音乐作品的特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选择适合学生参与欣赏的方式,是设计音乐活动有效参与的最好方法。一般来讲,小学低段学生的欣赏活动应更多的考虑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多设计一些适合表现音乐特点的律动听赏活动。小学高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认知经验和学习习惯,应更多创设动静结合的欣赏活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初步有了独立学习和生活的经验,应尽可能从作品的理性思维方面设计有一定思考和探究的问题,设计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评论)等的参与活动,以揭示音乐在表达情感上的逻辑规律。同时,要尽可能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习惯。只有这样,欣赏音乐的参与活动才会更有效。


   五、选择经典的演绎资料,尽可能减少“课件“对学生欣赏的干扰。
   1、经典的音乐和经典的音乐演绎是唤起学生美的听觉享受的前提,这也是由音乐是“听觉艺术”这一特点决定的。一方面,音乐教师平时就要作一个有“心”人,要处处留“乐”,关注并搜集经典乐团(包括指挥家)、著名歌唱(演奏)家及不同地域等的优秀音乐作品演绎资料(包括音频和视频)。另一方面,在给学生欣赏时,音乐作品和音频(视频)资料也要精挑细选。同时,应充分运用视听联觉的欣赏方法。只有这样才会带给学生具有强烈的美的听觉享受。
 2、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课件”以其方便、快捷、灵活和音质优美等特点应用于音乐课堂,好的“课件”会有益于教学,不当的使用,则会干扰和分散学生听赏音乐的注意力。因此,我们音乐教学“课件”制作应简洁、实用。如果有动画,动画和图象应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认知和参与音乐活动服务。
   在音乐欣赏中训练听觉的艺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在平时音乐教学中注重培养音乐各方面的素养,让学生慢慢走进欣赏音乐的“轨道上”来,具备音乐欣赏的能力,并在音乐视听实践中完善自己,才能真正“听懂”音乐。没有任何艺术的生活,就如同荒野一样;没有音乐的生活,绝不是幸福的生活。生活中有了音乐,生活内容才能丰富多彩;音乐中有了生活元素,音乐才能感同身受。愿每个人都能喜欢音乐,都能真正“听懂”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