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合作下化工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5
/ 2

产学研合作下化工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高艳鹏

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

摘要: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因而相关单位开始改变传统的培养模式,转而寻求更高效的人才培养方法。在这些方法中,产学研合作模式是较为有效的一种培养方法,因而各大高效开始尝试在产学研合作下进行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本文将针对化工类专业对产学研合作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探讨。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化工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前言:在化工类专业中进行产学研合作下的人才培养,使得该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发展中获益良多。然而在如今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下,相关人员在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使得这种培养模式并没有给学生的发展带来好处,因而专业人员需要针对此问题进行探讨。因此本文从产学研合作的概念入手,简单论述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必要性,然后着重对产学研合作下化工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方案进行详细研究。

1产学研合作的概念

产学研合作是指学校和企业双方以及相关的科研机构在政府的调控下,通过各种资源的协同作用对相关团队进行技术创新。一般而言,在产学研合作中,高效和科研机构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而企业进行技术生产。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2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必要性

学生在过去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受到传统思想的禁锢,在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时无法全面掌握专业知识。这与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有很大的关系。在过去,高校的校园科技化建设、信息化建设、以及人文建设存在一些漏洞,使得教师在教学时无法进行有效的创新,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1]。而通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可以有效改善这种情况,教师在上课时可以进行创新尝试,且鼓励学生积极创业,这使得学生在发展过程中更符合科技创新与全面发展的要求。另外一些高校的科研能力有待增强,这就导致高校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型的教育理念要求学校将教学、科研、产业化进行紧密联合,以达到进一步培养创新创业型的人才的目的。

3产学研合作下化工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方案

3.1建立多样的考核模式

在对化工类专业人才进行创新创业培养时,可以通过建立多种考核机制来进行培养。不仅要提高化工类专业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成绩,还要从多方面对其进行考核。在产学研合作培养下,要对学生的技术转移能力、专利情况和日常的工作量进行考核,且在考核时要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这样可以让学生进行综合发展[2]。另外学校和企业可以为学生建立适当的激励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学校和化工类企业可以共同建立专利共有激励、股权激励、工作量考核激励、受益分配激励等,通过这种组合激励模式,可以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大幅度提升,同时对教师继续进行产学研合作发展也有一定的好处。

3.2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对化工类专业学生进行人才培养时,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化工类专业领域,有一些技术性较强的共工作,学生只掌握书本中的概念理论时远远不够的,还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具体的可以让学生进与化工类相关的企业实习,并要求学生在实习中进行调研报告的撰写,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提高,还使学生对化工类专业领域的知识理解更加透彻。通过校外企业的培训,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某些企业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帮助化工类企业解决了在日常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同时,学校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企业也会为学校的学生长期提供大量实习岗位,这样学校和企业便实现了双赢。最重要的是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可以学到许多在学校学不到的专业知识技能,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3.3转变校企的合作观念

在进行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双方在合作观念上还有些分歧,因此要想更好的在产学研合作模式下培养化工类专业人才,就应该让学校和企业双方都树立正确的合作观念。学校应该意识到培养化工类创新性人才与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着必然联系,通过产学研合作来培养化工类专业人才,可以帮助学生更快适应社会的发展,以使学生能更好的在社会中生存[3]。而企业也应该认识到与高校进行合作,不仅可以向高校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帮助企业快速成长,还能为企业培养大量优秀的人才。校企双方应该认识到只有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才能在利益中实现双赢,而校企双方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后才能使产学研合作进行持续稳定的发展。

总结

本文简单介绍了产学研合作的概念以及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必要性,并着重讨论了产学研合作下化工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在进行化工类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双方应该建立多种考核模式以及激励机制;还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多提供一些实习机会;另外还要改变学校和企业双方传统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校企合作观念,这样才可以有效培养化工类专业创新性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映一.“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20):5-6.

[2]夏淑琴,夏雪花,刘恩杰.地方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与需求分析——基于宁夏大学的调查[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3(05):168-173.

[3]许胜,付焕森,李彦林.多层次交互式创新实践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16):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