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精神的哲学意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9
/ 2

抗疫精神的哲学意蕴

张祥贝

广西大学 530000

摘要: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伟大抗疫精神作出深刻概括:“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在抗疫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作为行动指南,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解决中国抗疫实际问题,与人民一道共历共创,形成了抗疫精神这一宝贵精神结晶。抗疫精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鲜明品质,蕴藏着丰富深刻的哲学智慧,是新时代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和闪亮标识。

关键词:抗疫精神 疫情 哲学意蕴

一、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历史观底蕴

抗疫精神集中体现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实践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力量。历史与实践已经证明,依靠群众,为群众而战,就会无往而不胜,挺过重重难关。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人民群众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战胜疫情的关键力量。广大中国人民抱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自觉主动居家隔离数月之久,为及时阻止病毒扩散做出巨大牺牲贡献;充分配合政策部署,建立起以村落社区为单位的防疫网格,营造出人人争做抗疫先锋的良好氛围,构筑起群防群治联防联控的紧密防线。

抗疫精神生动阐释了中国共产党在唯物史观基础上建立的群众路线理论。中国共产党在抗疫战争中牢记为人民服务之宗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甘愿豁出一切。不论是患者救治还是防疫宣传,不论是复工复产还是物资保障,从一线到后方,中国共产党把群众利益、需求、生产、生活、情绪放在首位,细致周到地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让群众路线这条党的生命线将党和人民紧紧缠绕。

二、把握矛盾运动规律的辩证法底蕴

抗疫精神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辩证法底蕴。抗疫过程中,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充分掌握并运用了在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中统筹前进的辩证法智慧,一方面抓住主要矛盾,牵“牛鼻子”,集中力量解决好主要矛盾;另一方面统筹兼顾,合理恰当解决好次要矛盾,防止次要矛盾转化升级为主要矛盾。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党中央抓住主要矛盾,在经济利益、人民生命安全之间选择保卫人民生命安全。按照防疫等级划分重点防疫区域,分区分级实行差异化防控策略,把主要医疗力量和物资力量集中到湖北,首先解决湖北疫情这一关键问题。同时又注重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慎终如始,有序进行低风险地区的复工复产,实现抗击疫情和经济发展两手抓,将疫情损耗尽力降到最低。

抗疫精神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辩证法底蕴。一方面,抗疫斗争中时时有矛盾,处处有矛盾,这就要求各级党员干部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始终咬紧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总目标,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工作,及时找出防控漏洞,找差距,补短板,及时化解苗头性趋势性问题,仔细认真、毫不松懈贯彻落实各项决策部署。另一方面,科学把握矛盾转化规律,将危与机看成是同生并存、可以相互转化的两者,在疫情之“危”中主动作为,顽强奋斗,力求转“危”为“机”。

三、尊重规律实事求是的唯物论底蕴

抗疫精神体现了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唯物论底蕴。武汉封省正是借鉴自古以来以隔离之法,按照物理隔离控制疫情传播蔓延的传染病防控规律,第一时间控制住病毒肆意蔓延之势。区块化防控管理、防控责任落实到人、分批次灵活复工复产等多项科学之举,充分尊重和运用重大突发事件下国家与社会治理规律,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效。

抗疫精神体现了实事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唯物论底蕴。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党带领人民打好抗疫大战的关键武器。党带领人民科学理性客观看待新冠病毒,每日及时更新公布传染数据,做到不回避问题,不掩饰矛盾,真正做到让人民掌握实情,正视事实,再从事实中砥砺出顽强拼搏、勇敢担当的责任与力量。不断强调将抗疫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抓实抓细、踏石留印体现了理论结合实际、致知力行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四、系统全面普遍联系的认识论底蕴

抗疫精神体现了事物普遍联系的认识论底蕴。党中央以高度的战略思维科学部署、全面动员,不断强调“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帮助全国内陆边疆、城市乡村迅速形成“全国一盘棋”的有利局面。党员干部以系统、全局的观点看待疫情防控,听从整体指挥,坚持核心意识,在大局中谋划局部具体防控举措,合力打好防疫总体战;同时重视局部对整体的作用,将自己责任范围内防控任务看作是全国整体防控链中的重要一环,尽职尽责守卫好各自责任区域。全国人民坚持整体思想,高举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听从指挥,形成群防群治坚实防线。

抗疫精神体现了事物不断发展变化的认识论底蕴。党中央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将抵御病毒与恢复经济发展双策并举;以发展的观点,及时汲取经验教训,以动态的视角为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发展、国家治理做早日谋划,为应对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做好前瞻性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