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弹性作业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8
/ 2

初中数学弹性作业的探索

李海丰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三十二中学 163515

原有面向全体学生的“一刀切”作业,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学优生学习没动力,冒不了尖,学困生有的基本知识掌握不了,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但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教师巩固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作业也是学生主要的课业负担,在当前的减负增效,提高学生的素质,把睡眠还给学生的新形势下,作业的布置就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只有课业负担减轻了,学生才可能有时间、有精力去培养和提高自身其它方面的素质。下面是我关于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弹性作业的几种模式的探索。
  1、分层模式。

首先是学生分层,确定分层作业的对象,教师根据学生差异和需要进行学生动态分层,分别划分为A组、B组、C组。A组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使用方法正确,成绩优秀,学有余力的优秀生,B组基础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组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的暂差生或学困生。这样分组的目的是可以使学生合理定位,了解自己的真实水平,同时也能获悉其他同学的基本情况,便于同学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

其次作业分层。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差异,在设计学生的平时作业时,做到内容上分层次,要求上有差异。并且在实施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要随时调整练习的要求。一类题面向全体学生,特别要注意班级中的暂差生或学困生,内容以本节课应掌握的基础题为主;二类题面向班级中等以上的学生,题目的设计力求有一定的难度,指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三类题面向班级中学有余力的优秀生,内容在二类题的基础上要有一定的发展,培养发散思维能力,鼓励超前学习。这也是现在实践弹性作业的主要模式,该分层模式普遍适用于各种课型的作业布置。
2、基本+附加模式。该模式的做法是把作业分成两类,一类是每个学生必须做的基本题,一类是有一定综合性、超前性的附加题或称机动题。一般学生免做,鼓励和提倡学有余力的学生做。例如同一节课后,布置两个层次的题目,让所有学生基本层次题完成就可以了,同时鼓励中等学生挑战附加题目,学优生挑战课外资料。或者布置好对于绝大部分层次学生适当的作业后,可对优秀的学生布置几道加大难度的附加题,当然也可鼓励中等生尝试去解决难题,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这样一来,既解决了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问题,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该模式比较适合于习题课作业布置,或者是单元结束的总结课。
  3、一题多解模式。“一题多解”是指一题有多种解法,该模式作业量不宜过多,2~3道题足够了。对优等生和特长生要求可高些,要求其用多种解法去解决,对于中等生、暂差生可适当放宽要求,只要求他们能用其中的一种或几种较简单好思考的解法去解就行了。特别是在几何内容的教学过程当中,要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和思路,这极大程度地提高了数学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可以利用一题多解的作业布置方式,引导学生从多方面看待问题,从而找出问题的本质,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全面提升所有学生的解决几何问题的思维。通过数学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够全面促进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为初中生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4、程序练习模式。具体做法是: 布置的作业题中设计许多个小题,这些小题是互相关联的,前面小题是后面小题的伏笔,后面小题是前面小题的深入和发展,使学生由浅入深一步一步探索,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尝试,激发学生的潜能。设计多个小题的目的是给暂差学生铺台阶,降低思维难度。提倡优生和特长生直接做最后一小题,其他学生针对自身实际既可按部就班的按照顺序做,也可“跳跃”着做到最后一小题。从实际的反馈效果看,设置的梯度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挖掘问题的多面性,达到深层次认识问题的本质。设计阶梯型题组,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精选不同层次的题目,由易到难,按照不同能力要求编成题组,有针对性地设置知识点、和运用的解题方法,达到每个学生的、能力的最近发展区,使思考难度渐进,恰到好处,学生每解一题都能亲身体会到其中蕴含的规律,带给学生满满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5、还有一些实践类型的弹性作业,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让学生以今年6月气温变化情况为课题,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现象的分析并展示研究结果,提前设置好问题:怎么搜集到有关的数据?用什么样的统计图能表现出气温的变化情况?能否绘制出相应的统计图?从统计图中可以分析出当地气温的哪些规律?数学课本中除了给出活动课外,还有很多这样的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进行实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实践类的弹性作业中,要善于利用小组合作来完成,数学问题的解决往往可以有不同的方案,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案,都有可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又可以与别人共同讨论不同方案的优缺点,这对于发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创造性思维十分有利。合作型作业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分享与他人交流合作的乐趣,增加了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同时,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沟通、互助、分享,这种合作的意识和品质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作业弹性布置中,都要针对各层次学生在认识与情感等方面不同的需求来布置平时作业。所布置的作业应遵循的主要原则:低层次学生低起点、补台阶、多鼓励;中层次学生有变化、促发展;高层次的学生多引领、加高度。
学生弹性作业还有待改善。弹性作业的布置对教师而言,要求教师对学生必须十分了解,对学生要分层准确,还需要老师精心设计、精心布置,老师工作量增大,精力非常有限,每一名教师受教学经验、水平的影响,需要同学科老师加强集体备课,把课标的要求和能力提升的问题融入到所布置的作业中。教师应该及时批改作业,做好反馈的督促工作,及时发现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弥补。弹性作业的布置对学生而言,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从而避免学生在选择作业时眼高手低。但是另一方面又要鼓励那些自信心不是很足的学生,帮助他们消除畏难情绪。树立起自信心,鼓励他们追赶优生,从而实施弹性作业达到“从差异出发达到消灭差异”的最终目的。

总之,弹性作业的布置,就是要克服单一式作业模式,做到“减负不减效”,让学生体会到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了,课后认真做作业,放学后就有更多的自由时间留给他们自由分配,让孩子们养成自主的学习习惯。使各类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进步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