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班级管理,实施道德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6
/ 2

优化班级管理 , 实施道德教育

高晓贞

平顶山市湛河区沁园小学

摘要:小学班级管理下开展道德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在工作中还需要结合班级管理情况,明确班主任职责,开展有效的道德教育工作。文章对班级管理与道德教育融合的重要性与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具体的管理策略。

关键字:班级管理;道德教育;小学班级管理;班主任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道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如何有效实施道德教育已经成为每个小学班主任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鉴于此,小学班主任必须认识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将提高道德教育的有效性作为管理工作的重要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制定针对性的道德教育计划,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新时代班主任的职责与定位

班主任肩负班集体内学生的思想行为教育,还要照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要解决每一名学生的困难。班主任是一个极具责任心的岗位,他们的主要职责更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家庭情况,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基本信息。作为班级的主要领导人,班主任应该规范自身道德行为,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这样学生才能够服从管理。同时要有一定的团队意识和管理能力,班集体的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只有具备足够的能力和找到正确的方法,才可以使班集体有序运行。班主任有效地将家庭和学校进行联合,有助于实施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有助于学生心理的建设和学习的进步。对于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班主任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尽大可能给予学生关爱与认同,公平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2小学班级管理与道德结合分析

2.1小学班级管理与道德结合的作用

第一,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道德教育工作的推进是对小学生个人行为的有效指导。小学班主任要组织多元化的道德实践活动,如红色旅游调研、诗词朗诵等,既能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又能鼓励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深化对道德知识的认知,这也是提高小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有效手段。第二,体现人文关怀。每位小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所以在思维认知以及性格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渗透道德知识,将人文关怀、赏识教育作为核心,让每位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同学的关心。例如单亲家庭的学生,教师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怀,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起到道德示范的作用,在班级中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从而提高管理效果。

2.2小学班级管理与道德教育结合面临的常见问题

首先,新生代学生自主意识、多元思想的挑战。时下就读中小学的学生均是“00后”新生代,这些出生和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未成年人获取信息的渠道前所未有的丰富、广泛,也促使其自主意识、多元思想的形成远远超越前人。一方面当代小学生自我意识显著,独立性更强;另一方面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相对自私的问题。这些都是影响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因素,也使小学班级管理结合道德教育遭遇更加突出的挑战。其次,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虽然中小学校素质教育改革中尤其关注立德树人与道德,但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个别家庭中家长的自身素质决定了其对子女的道德引导力度匮乏,更有少数家长品格素养堪忧,已经影响到未成年子女思想品德的形成。这也是当前小学班级管理结合道德教育面临的又一大冲突和挑战。

3优化班级管理,实施道德教育的有效策略

3.1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给予学生针对性的道德教育指导

小学生由于年龄尚小,思想和心智都尚未成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均有待提高,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形成错误的认知。因此,为了避免学生做出错误的行为,班主任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即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变化,以便采取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从而为提高道德教育的整体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一方面,班主任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贯彻公平、公正的教育原则,给予每个学生应有的关爱与呵护,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尊重与温暖,从而愿意与班主任共建友谊的桥梁。另一方面,班主任需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密切联系,最大限度地争取家长的配合与支持,使道德延伸至学生的实际生活当中,从而全面提高道德管理的有效性。例如,班主任可以利用QQ或微信建立道德管理群,通过班级群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利用网络聊天的形式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通过家长群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并与家长共同制定道德方案。这种双向的管理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道德教育的质量,而且还能提高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个性化,这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3.2发挥榜样力量,全面提升道德品质

为了将道德教育有效贯穿于班级管理活动中,班主任需要明确榜样所具有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有效提升学生整体的道德品质,促进班集体实现共同进步。首先,班主任需要意识到自身所具有的榜样示范作用,以身作则,规范自身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无论是在与学生还是在与其他教师相处的过程中,都要保持友善、谦虚的形象。同时,班主任还需要从学生群体中挑选出优秀的榜样代表,并设置荣誉称号,如“三好学生”“道德标兵”等,有效发挥学生代表所具有的示范作用,让其他学生能够确定具体的素质建设目标,进一步规范自身的日常生活表现。

3.3采取诗意化班级管理形式

在道德教育过程中,细化班级的一日常规和值日制度,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为了让班级管理更加诗意化,共同编写有班级特色、朗朗上口的口号,这样能体现集体主义的精神,让学生受到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在班级管理中,重视班干部的作用,放手让他们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同时,利用各种评比活动,把评比结果用儿童诗的方式呈现出来。利用这种模式,能把行为养成教育落到实处,不仅规范了每个学生的延性,也形成了良好的学风和班风。再比如,组织“我眼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诗歌朗诵会和演讲比赛,引导学生深度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诗歌形式记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含义,提升道德管理的效果。

3.4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以身作则

在小学,学生的心理和道德观念尚未形成,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家长和教师。因此小学教师的语言和行为规范都会对学生的点滴产生影响。身为一个班集体的领导者,班主任更受到所有学生的关注和学习,他承载着几乎每一个学生的目光,也是家长关注着的、具有代表学校教育水平的教师。所以,班主任更要以身作则,严格规范自身的语言和行为,在生活中与学生一起成长,在学习上与学生一起解决难题,与学生共同参与到活动,这样才可能管理好学生,治理好这个班级,让道德有序进行。例如,班主任在生活中要穿着大方,语言得体从容,力求规范自己的言行,为学生树好榜样。在班级进行大扫除过程中,班主任不能只是在旁边指手画脚、袖手旁观,而要融入学生中,和学生一起撸起袖子打扫教室。在劳动过程中,班主任可以拉近与学生的关系,并且以自身的行为为学生树立好劳动的榜样。平日里,学校举行的献爱心捐款活动,班主任要带头捐款,为学生树立爱心榜样。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班主任要为小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积极对小学生开展道德教育;在班级管理中要充分地尊重小学生的意愿,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道德教育,并以班级管理为依托开展有效引导。

参考文献

[1]刘明.对新时期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及德育的思考[J].好作文,2020(06):1-2.

[2]陶萍.对新时期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及德育的思考[J].小学生(中旬刊),2020(09):21.

[3]熊梅.对新时期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及德育的思考[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15):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