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营养与配餐》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1
/ 2

高职《营养与配餐》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孙小华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 , 湖北 孝感 432100

摘要:文章立足于进一步明确课程定位,有效梳理整合课程内容,整合优化课程教学资源,革新优化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等方面深入探究了高职院校营养与配餐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思路及策略,希望以此推动教学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高职;《营养与配餐》;课程教学;改革

1 进一步明确课程定位

高职院校应当创设营养与配餐专业教学建设指导委员会,并发挥其价值作用,这样的委员会应当由企业中的骨干技术人才、岗位工作人员以及院校的专业教师共同构成,通过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基于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深入分析该专业毕业生未来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责。据调查显示,近年来,营养与配餐岗位受到了大众的关注和认可,就业人数也在不断增加,但值得注意的是,课程内容设置了营养与配餐食品营养学,但对于一些实践教学环节却有所忽略,无法全面系统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知识目标:第一,灵活掌握食物营养元素及膳食摄入量的方式方法,科学合理的判断人体营养状况;第二,基于教学目标任务,科学合理的搭建营养与配餐教学的四大基石,了解平衡膳食宝塔及膳食基本原则,不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思想认知;第三,熟练掌握食物的营养所在,分析成分表并明确不同食物在加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变化;第四,深入掌握不同需求人群的膳食营养规则,例如成年人、青少年、孕妇、慢性病患者等等。

能力目标:第一,学生利用自身所学知识进入市场一线开展实践调研活动,并对调研数据进行有效的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编制出相应的调查报告;第二,基于不同人群的营养原则,科学采用辅料原料并合理选择烹饪的方式方法,在此基础上制定出食谱;第三,计算食物的营养成分,分析其搭配的合理性、均衡性,同时利用数学思维、计算机思维解决营养搭配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和困境;第四,学生应当具备与他人良好沟通协作的基本能力。

职业素质目标:第一通过多元化的营养配餐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安全意识第二,鼓励学生利用计算机思维,数学思维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通过团队协作及竞赛活动的开展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协作能力。

2 有效梳理整合课程内容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高职院校营养与配餐应专业课程教学应当在原有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职业发展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创新优化,对于课程内容而言,主要包括了大学生健康指导、中年人健康指导、孕妇妇女食谱制定、糖尿病患者食谱制定、肥胖患者食谱制定等五个模块,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还应当引导学生在实训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制定出相应的调研方案。实训一旦结束,则要根据自身理解和认知整理出相应的档案。值得注意的是,营养与配餐课程教学实训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及中年人食谱的制定过程中,具体的教学流程则主要为实践调研、数据分析、编制食谱、方案制定。基于实际调研,主要是对个体的自然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包括血糖测量、血压测量、皮褶厚度计算等等,学生必须灵活使用上述仪器设备。而对于食谱的编制而言,则主要分为手工编制及软件编制两个主要模块,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基于营养配餐的基本原则宗旨编制出相应的食谱,而利用软件则能够帮助学生更为透彻全面的了解不同食材的特征、营养成分,从而加强自身的理解认知,通过这样的方式方法在实训活动结束之后,学生基本能够根据个体的发展需求编制出科学合理的食谱。3 整合优化课程教学资源

3.1 创设高效的营养与配餐实训基地

高职院校应当根据课程教学的目标任务及发展需求出台一系列健全完善的配套政策措施,投入足够的资金资源,加强对营养与配餐专业的支持,建设高效的实训基地,同时增加计算机设备,配置先进的系统软件,采用多媒体教学、数字教学,为教学工作的改革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也应当利用血糖仪、血压测量计,以此满足教学需求。

对于营养与配餐实训基地的建设而言,高职院校应当派遣优秀教师进入企业一线基层开展实际调查工作,模拟岗位工作的具体场景环境,根据实际情况搭建实训平台。值得注意的是,高职院校中的营养与配餐实训基地我们可以称之为健康指导中心,在指导中心中利用小组协作的方式方法设置桌椅,模拟生产线,从而营造出良好积极的工作场景。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逐渐从学习状态转变为工作状态,更好的适应未来工作和生活,不断强化自身的工作意识。

3.2 加大对校本教材的来打力度

大多数高职院校营养与配餐课程使用的教材来源于普通高校,但二者的教学原则、办学宗旨大不相同,因此教材具有不适用性。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当加大对校本教材的研究力度,不仅仅要涵盖理论知识,还应当有效设计整个项目的具体流程、完成时间节点、具体要求等等,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理解,科学合理的安排并分解任务内容,不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4 革新优化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

4.1 角色扮演法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选择不同的职业角色进行扮演,基于同一目标任务开展实践工作,明确自身在工作中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义务,由学习转变为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能够理解到合作共赢的团队理念,在未来工作中不必过于注重自身成绩,应当以整体项目的完成作为核心要求。

4.2 任务驱动法

基于项目导向的任务驱动法更注重学生的参与度,不断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主动性,基于项目内容、工作任务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理解认知,发挥创新能力,独立进行方案的设计优化,以此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水平。

4.3 案例分析法

不同个体对于健康食谱的需求也大不相同,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讲解典型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案例,鼓励学生加强自身认知,举一反三,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众所周知,营养与配餐项目课程的实施和完成不仅仅要凸显个人作用,也要发挥团体协作能力,鼓励学生利用自身所学知识,学以致用,激发其主动性积极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切实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团队意识、创新精神,为学生后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董娅丽, 孙静. 《食品营养与配餐》课程思政理论探究[J]. 丝绸之路, 2019, 000(002):189-190.

[2] 焦巍. 浅析《营养配餐》课程现状及改革方向[J]. 才智, 2019, 000(004):125-125.

作者简介:孙小华(1984-),男,湖北孝感人,讲师,中级营养师,硕士研究生,从事病原微生物、营养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