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数学,用数学——谈小学数学的实践与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5
/ 2

学数学 ,用数学——谈小学数学的实践与应用

王玲

明光市逸夫小学 安徽 滁州 239400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因此,实践教学十分重要,通过学数学、用数学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活动,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的实践与运用进行分析,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等方面加以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数学;实践;运用


前言:将生活实践与数学联系在一起,是小学数学的基本特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加强对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学有所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需要进一步提升的方面,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手段,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提升实践与应用能力的作用

教师通过各种创新的教学手段,不断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既学会知识,又能够运用知识,从多个角度感受数学的乐趣,以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并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对所学的内容加以处理与运用,而不是单纯的停留在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层面上。实践与应用,关键在于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而运用能力则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

二、小学数学实践与应用的策略

(一)实践来源于生活

数学本身便是来源于生活,因此在实践与应用的教学过程中,应当从生活中找到与当前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素材,并以轻松的方式营造情境,让学生不知不觉中走进情境,展开学习。利用该种方式,能够增强学生所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提升其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例如:鸡兔同笼问题------生活故事导入方式。

师:“我今天早上看见一个笼子里装了好几只鸡和兔子,但是不知道各有几只。”

生:“老师,你可以数数一下。”

师:“但是我只能看见他们的脚呀!”

以对话的方式引出课堂教学任务,再由学生自行讨论、探究,总结出该类型问题的解决技巧。由此,引导学生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情境的创设能够将知识点与生活实际很好的连接在一起,教师要利用生活场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形象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例如,营造销售场景,由学生进行购买、销售、付款等活动,运用到乘法口诀、快速合并计算等知识点。

而在学习元、角、分等相关知识时,为便于学生了解单位之间换算的关系,可以组织一场交易活动,为学生分发模拟币,自行记录本次交易过程中所购买的东西,花的钱数,是否够花,以及找回多少钱等知识。一场交易活动完成后,学生能够清晰的了解到单位之间换算的关系,并深深记在脑海中。真正实现了学有所用,体现出数学知识的实践性与应用性。

除此以外,在日常生活中,作为数学教师也应当具备发现的眼睛,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与数学问题。例如,克与千克的问题,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再如斤与两的换算问题,在购买食物时最常使用。而外包装中,更为常见,需要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才能做出美味的蛋糕,才能做出美味的食物。在课前,要求学生观察食物外包装上的重量标识,并进行记录。在课堂开始后,学生之间分享所观察的事物,并说出不同食物的包装克数。可以发现,有些包装克数以克为单位,有些则以千克为单位。那么,提出问题,如果想要一袋食盐、苹果以及香皂的重量与方便面的重量相等,该如何进行分配呢?细心的学生会将食盐、苹果、以及香皂分开来,组成与方便面重量的相等的组合,以使得二者重量相等。然而有些学生则能够想出其他办法,提出不同观点[2]

数学并非是枯燥的,无趣的,相反,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在一起,更能够深入理解其中含义,并使得数学为生活服务,丰富生活。

(二)充分利用游戏

小学生有着好动、好奇、好玩的特点,其心理尚在成长过程中,对游戏的热情更为积极,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游戏,增强数学知识的实践与应用能力。寓教于乐是每一位教师应当遵守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下学习,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尤其在玩中学,更能够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能力,成功将枯燥的理论数学知识转化为轻松愉悦的授课方式。

例如:在学习乘法与除法相关知识时,很多学生都无法理解其中存在的联系,直至放弃学习。教师可以设置以下游戏类型,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提升其参与感与体验感,提升数学的实践与应用能力。数学题目:鸡和兔子装在一个笼子里,总共有15个头,46只脚,请问兔子和鸡分别有几只。学生面面相觑,都不知道如何去计算。此时,教师下达指令,将学生分成兔子和鸡两组,要求所有兔子站立,并将前爪抬起,学生瞬间明白原来兔子抬起脚后,便和鸡一样都只有两只脚了。这样,上面15个头,那么一定有30只脚。教师随后再继续进行引导,此时少了多少只脚呢?学生回答出少了16只,如此可以算出兔子有8只,而鸡有7只。

看来解决问题的最快方式还是实践,而在游戏中实践更能够提升学生的娱乐体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快速建立解题思路,将复杂的数学知识变简单,快速解决问题。

(三)在实践中教学

很多数学知识都来源于亲自动手实践,因此在课堂中要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其好奇心,发挥其求知欲望。在实践中,将所学知识以趣味性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

例如:在学习角的相关知识中,教师不直接教授什么是角,角的类型等相关知识,而是由学生自行动手在生活实际中去寻找角。课堂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了解角的基础知识,再引导其在纸上画出角。通过探索可以发现,每位学生画出的角的大小都存在差异,由此可以了解到角的存在大小之差。而后,教师再继续引导学生,利用三角板画出不同大小的角,可以了解到常用角的大小。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工具,按照所给出的角度的大小进行折叠,制作出不同的图形。

再如:图形旋转与移动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带领学生制作出卡片,并按照所给的要求,制作出不同的图形。通过亲自实践,可以发现图形移动的相关技巧,并习得相关知识。

而在学习升与毫升之间的关系时,最适合利用实践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感受所学内容。在实践中,教师准备量杯、矿泉水瓶,让学生仔细观察量杯与矿泉水瓶刻度的不同,并将矿泉水瓶中的水分批次倒入量杯中。由此感受升与毫升之间的关系。

所谓实践出真知,以亲自动手的方式展开数学教学,更能够调动学生的抽象思维,锻炼其动手能力,从实践中探索出数学的奥秘,了解数学真谛。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结论:综上所述,学数学,用数学,利于提升学生的运用数学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生活中的实际案例、生活场景将数学知识引入其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相关知识。同时,运用实践能力,亲自动手,探究数学中的相关知识点与解体技巧,以提升学习的自主性。最重要的是,要寓教于乐,在玩中学习,在玩中探索。

参考文献:

[1]贺青山.“学展点练”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试题与研究,2021(28):173-174.

[2]王加民.小学数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应用的实践分析[J].小学生(中旬刊),2021(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