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技术教育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整合发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3
/ 2

劳动技术教育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整合发展研究

高钜杨

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大塘初级中学,广东 广州 510890

摘 要:根据我国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发展历史进行分析,可以知道的是,我国当前这门学科的教育内容以及教育过程都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是在新课程改革开始实施以后,这门学科的教育发展就可以在综合实践的活动当中,强化学生的劳动素质和技术素养。这就意味着在当前中小学的学校教育中,劳动与技术教育内容需要融合一些综合实践的课程,让学生借此增强自身对于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兴趣,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劳”得到发展。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整合发展;

中小学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时候,学校一般都会指定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内容,而劳动与技术的学科,也成为了中小学生必须要学习的课程。但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劳动与技术学科存在一些历史上遗留的问题,本文需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下,对劳动与技术教育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整合发展进行深层次的探究。

  1. 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起始

沿着学科教育的历史发展进程,能够明确的是它起源于上百年前,它从最初的手工操作教育变成了劳作教育,最后才形成了劳动与技术的教育。在19世纪20世纪初的时候,劳动与技术教育适应了当时工业革命发展的需求,为一些农业行业和交通运输行业培养了大量的劳动者。我国是在20世纪20年代的时候发布了新课程标准纲要,其内容也把手工教育改成了工用艺术教育。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劳动技术教育课程才发生了新的变革。到了20世纪末,我国便发布了深化素质教育的决定,且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起始和发展来看,它的教育内容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适时的转换,而面临新时代的发展路程,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挖掘劳动技术教育的深层本质,把握时代的发展趋向,并做出对应的调整。

  1. 当前在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1. 教学模式的单一性

《劳动与技术》课的教学方式由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决定,因为劳动与技术课最为突出的特性,就在于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但是劳动与技术的课程总会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劳动与技术课的教师在讲述课程的时候,总会偏向于书本知识的讲解,轻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一直都在被动的接受知识,无法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久而久之,学生就无法感受到主动学习和合作探究等形式所带来的学习乐趣[1]

  1. 教材内容的简单性

在实施劳动与技术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为了促进学生的技术素养,结合动手实践的教学内容和教材的动脑内容。在操作活动的教学过程里,教师应该让学生对技术进行探究和学习。可是在当前的教学过程里,教师所运用的劳动与技术教材,大都没有把操作的具体过程展现出来,只是显示了加工和美化的两个过程,而这就使得教师无法获取到对应的教学目标。

  1. 关于《劳动与技术》课和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思考和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学生自身的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的联系再来一起,而综合实践活动侧重的是对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展现的经验和生活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

  1. 把劳动与技术教育当作基本,融合其他学科开展活动

关于《劳动与技术》课程,指的其实就是学生在课堂当中所获取到的积极劳动经验和感受,其基础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其特征在于劳动过程的操作性。《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科跨域比较广泛,涉及到的内容也比较广泛,它可以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社会进程以及技术进展的背景对学生进行教育。而劳动与技术学科的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内容以及技术能力的时候,就可以把劳动与技术教育当做基本内容,融合其他学科开展活动。教师如果选择了那些和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内容,那么就会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教师在选择与学生生活相近内容的同时,还可以选择一些对未来生活有用,以及与科技发展相关的内容,这样就能够让学生的技术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但是最为重要的活动开展,在于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合[2]

比如劳动与技术和语文学科之间的联合,劳动与技术教师就可以在自身学科的基础之上,融合语文学科当中的具体内容,并结合这个内容创设出一个劳动活动。例如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 卖油翁,通过叙写卖油翁以纯熟的酌油技术折服自命不凡的陈康肃的故事,告诉人们:熟能生巧,这也从侧面描写出劳动人民的工作,这时候老师就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进行写作。在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写作课程的时候,创设一个和劳动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内容,并感悟劳动者的辛苦和努力。

  1. 结合综合实践的活动,促进教育发展的进程

在实践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把《劳动与技术》课当中的一些教材内容创设成一些课程题目。学生可以在探究课程题目的时间活动当中对技术以及技能进行学习和探究。教师可以运用作品的制作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活动,找寻问题、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还可以用一些研究的方法去探求和追寻问题的最终答案,且这种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让当前《劳动与技术》课的问题得到完善。例如在初中八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识图与制作2自制小书架,就可以让学生结合之前学习的视图基础,来对书架进行制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需要自己动手解决各种拼装组合问题。综合实践活动帮助教育进一步的发展,需要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学校资金和设备的大力支持,通过提高个人的综合素养。支持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这样才能推动整个教育的发展,让学生们在相关的实践学习中更好的进一步提升。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落实探究性学习

在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劳动与技术教育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整合发展,需要围绕着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愉快地进行学习。学生们在进行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度的掌握。在实践中培养能力,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对自身的实践动手和综合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对开发学生的综合治理、丰富教学有着突出的贡献。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落实探究性的学习,这样才能帮助劳动技术教育体系实现不断的完善。

例如老师们在进行相关的劳动与技术课程和综合活动结合的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将其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相联系,老师不要告诉学生们是什么,而是在进行教学中多问为什么,通过为什么,让学生主动的思考,主动的探究,主动的联系。在这样的主动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探究性教学真正的落实,让学生们在探究性的学习中实现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紧密联合。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让探究性学习得到有效落实,可以在劳动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过程中引入信息技术,利用信息化的平台,让两者之间的融合呈现出脉络化、体系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综合实践活动为《劳动与技术》的课程提供了一个很优秀的平台,《劳动与技术》课程能够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形式展开。教师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引导作用,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掌握探究性的学习方法。实践是学生学习的初始起点,也是学生学习的终点,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要求。老师们要重视劳动与技术教育,将其当作基本,融合其他学科开展活动,结合实践活动,推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把握好学生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探究性的学习,真正的推动劳动技术教育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华娟.初中劳动技术教育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整合发展的研究[J].新智慧,2021(13):31-32.

[2]宋莹.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有机整合的实践研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1(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