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聋生美术欣赏课学习方法研究--以小学阶段聋生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5
/ 2


特殊教育聋 生 美术欣赏课学习方法研究 -- 以小学阶段聋生为例

姚铮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特殊教育聋生美术课和普通学校一样,也包括欣赏课教学在内。但是,因为受聋班小学阶段听障学生特有的生理特点的影响,导致了特殊教育聋班小学阶段美术欣赏课教学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功能和作用。所以必须研究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使欣赏课更加符合小学阶段聋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应充分感悟作品的内在精神涵义、艺术价值、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在欣赏中还要让小学阶段聋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让小学阶段聋生的艺术修养得到塑造、启迪小学阶段聋生的智慧、提升小学阶段聋生的学习与欣赏能力。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告别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特殊教育美术欣赏课教学水平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提升,证明它在美术教学过程上的实践论证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特殊教育;小学阶段;聋班美术;欣赏课;学习方法研究


美术欣赏课是激发小学阶段聋生在教学活动中感受、记忆、鉴赏、情感、途径等的课程,起着陶冶情操的作用,是经由学习实践的途径而总结出来的对知识进行快速掌握的方法。因为关系着学习的效率,所以重视度较高。通过研究可见学习方法不是统一的和固定的,而是由时代、环境和个人条件决定的[1]

、美术欣赏课带给小学阶段聋生的益处

受听力缺陷的影响,聋生面临着大量的生活困难。但他们也是有优点的,例如善于思考、不受外界干扰、在学习上很有毅力,乐于尝试并接受各种新鲜事物。而直观的美术教学正好能弥补聋生的听力不足之处,所以美术学科是小学阶段聋生最理想的学习科目。

比如说,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和各种现象以及对他人与自己的行为的认识,只能通过其它感官来代偿和分辨,这就给他们对各类事物的认识带来片面性的影响,形成了聋生与健全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形成了他们特殊的个性特点。

特殊教育中的美术欣赏课能使个性不同、层次不同的聋生的特殊性格得到有效发散,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和美术结合的方式在课堂活动中对他们的特殊个性进行美育,能培养聋生的认知、实践、创新各方面的能力[2]

创新意识是学校教育中的灵魂,但美术欣赏法是以培养聋生开阔眼界和见识为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如何欣赏一幅美术作品呢?该怎样引导小学阶段聋生领悟作品的精髓呢?这些问题都是我们特殊教育美术教师要去深究和思考的问题。

二、特殊教育聋班美术欣赏课现状——小学阶段聋生为本例

目前,我国大多数特殊教育学校都很重视聋生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也很注重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但是在研究中,发现还是有问题存在着的。

从教师方面去看,在教学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导致多数聋生只能欣赏到一些简单的作品,无法更深入地进行欣赏学习。

从聋生方面去看,和健全人沟通存在着困难,同时被学习环境的局限性所限制,因此良好的美术欣赏能力和欣赏习惯也就难以形成,审美素质达不到标准,直接导致了教学效果不理想。具体表现为在特殊教育的美术欣赏课中,聋生能欣赏并理解写实作品,但不能完全理解抽象的作品。

、现今特殊教育聋班小学阶段美术欣赏课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陈旧化”现象依然存在

现今的特殊教育聋班小学美术课程一直采用比较陈旧的教材,这是不符合特殊教育新课标的要求的,例如:特殊教育学校至今都没有通用的小学美术教材,教学所用的教材不是旧版的聋校义务教育实验美术教材,就是借用普通小学的美术教材。旧版的特殊教育美术教材内容陈旧,且时间距今较远(1996年),而普通的美术教材对于聋生来说又有难度。

(二)教师课堂授课的方式固定化

在特殊教育聋班小学美术欣赏课堂上,教师沿用的仍是旧有教学方式,知识面较为简单,这样对培养聋生的个体审美能力和扩展聋生的欣赏视野都是不利的,直接造成了教学效果的不显著。

(三)现代教育教学手段运用不充分

现代教学手段(信息技术)在现今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在教育教学活动的进行中,信息技术具有抽象变具体、平淡变神奇、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难为易、化景为情等强大的功能。它能突出特殊教育美术欣赏课在聋生学习活动中的主导性,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但是可以看到教师在教育教学手段上的运用还是不够,这就会让特教美术教师产生欣赏教学比实践教学难的想法。而聋生自主欣赏的能力不行,没法理解图像背后的深层次内涵,例如时代背景等。由于他们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很难提升,造成了聋班小学阶段的美术欣赏课结果不甚理想。从表面上去看,聋生都对再现性的写实作品能有很好的理解,但是难以理解表现性的抽象作品。而信息技术这样的现代教学手段能很好地解决这个辅助教学的问题[3]

小学阶段美术欣赏课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教学应生动形象

教师用手语传授知识点时,应尽量做到手势简明、准确,易为聋生理解。聋生受限于自身的生理条件,导致了对信息资源的掌握也是有限的,所以在上欣赏课时教师必须注重教法的生动形象,多引导聋生,让他们能更好地理解并吸收所学知识。例如:学习《南浦大桥》一课时,教师应该用生动、直观、形象的手语去引导听障学生走进美术世界,让他们对多姿多彩的美术作品有直观的感受。美术作品的多样化能激发聋生的主动学习兴趣,丰富他们的创作思维。聋生在欣赏学习后就能迸发出创作灵感,他们在进行美术创作时,就能够创作出有个性的美术作品。还应扩散课堂范围,例如带聋生去博物馆、画廊等场所,使他们的欣赏视界更为广阔。

  1. 加大加强师资力量

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大都不是特教师范专业毕业的,所以应注重特教队伍的专业性,积极引进优秀的特教师资。组织美术教师进行集体培训和网上培训,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美术教师的创新研究能力。平时在欣赏课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发挥出引导性,引导聋生根据欣赏中迸发出的灵感进行创作。例如:举办“抗新冠疫情从我做起”等各类主题美术比赛,让聋生根据欣赏课中产生出来的灵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创作出像《我为抗疫献力量》、《做个口罩防疫》、《抗疫,我是合格的》、《团结起来,让疫情尽快结束》等美术作品,这些作品除了体现出聋生的创作能力和绘画能力,也反映出了他们的健康的思想和人格,同时聋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也会不断地得到锻炼。

(三)将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抓好

在美术欣赏课中,应充分利用信息化这个先进的现代教育教学手段,除了固有的PPT课件,还应增加白板、微课等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充分利用聋生的生理和学习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情感,增强并提升聋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和审美观念。现代教育教学手段能给特殊教育学校聋班美术欣赏课带来“三看”的效果:一看是画面直观形象的欣赏,把聋生的审美情感有效激发出来;二看是对有艺术风格特色美术作品的欣赏,培养聋生的审美感知;三看是采用对比欣赏作品的方法,提高聋生的图像欣赏能力。

、结语

美术欣赏课具有开眼界、益身心、增修养的特殊作用。聋生在欣赏课的学习中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视觉优势,提升审美能力。特殊教育学校的聋班美术欣赏课,应重在完善聋生的知识修养、陶冶聋生的心智、塑造他们的高尚品格、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开发聋生的潜能,针对他们的需要进行教育。聋生具有和正常学生一样接受艺术教育的权利,作为特教学校的美术教师,我们应让每一个聋生都能在欣赏学习中得到收获,充分感受艺术的神奇魅力。

参考文献

  1. 张朋军. 特殊教育学校聋生美术欣赏课教学与审美评价[J]. 学生之友:初中版,2010,000(004):67-68.

  2. 赵勇. 欣赏教学在聋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 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2013, 000(005):94-94.



61766b8f212a5_html_57eb4da3ad53ef71.gif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