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力培养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1
/ 2

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力培养对策

李少梅

佛冈县城北中学 , 广东省清远市 , 511600

摘要:在初中的教学过程中,地理一直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学科。因为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懂得最基本的地理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本文主要探究了在初中的地理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并基于当前的教学改革,提出了几种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方法,希望能为初中的地理知识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地理;地理实践力;培养对策

  1. 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意义

初中的地理实践力就是学生通过对地理学科的学习,运用自己掌握的地理知

识对一些地理实际问题进行实验研究,在综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其他知识储备,从地理的角度看待问题,对于地理现象进行分析观察,通过长时间的地理知识的应用与总结思考,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总结出当地的地理现象与规律,并且加深自己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掌握,让学生不断通过各种课堂地理实验以及课外地理实践活动养成地理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地理实践力,加深对地理与社会人文关系的理解,提高自能够和素养,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课堂上以实验教学为重点方向,着重锻炼学生的地理实践力,通过设计各种不同的实验,让学生掌握不一样的地理学习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提升地理学习效果。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教学方法

1、教师要抓好图片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在的初中地理课本中,我们会发现一个比较重要的教育内容--那就是各类讲解图片。各类地理知识讲解图片是学生充分掌握地理知识的关键因素。因为地理图片往往承载着大量的地理知识与信息。而教师必须训练学生从识别图片内容开始,并且能够深入的阅读与理解它们。这就要求教师需要更加关注当前地理教材中的讲解图片,然后再引导学生仔细的分析不同图片的细节,直到他们找到打开地理知识世界的钥匙。例如,在初中地理关于地球公转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白,这一节是初中地理知识教学的重点以及难点,特别是涉及到某一具体地点中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在地理课本上就有许多相关的讲解图表。而为了加深学生对太阳高度这一块知识的理解,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通过定期观察、测量以及记录学校操场旗杆中午太阳高度的位置变化。他们可以分时段从30度、60度和90度的角度用太阳光照射黑色法兰绒观察,然后用电子温度计来测量三次的温升变化。然后,进行收集和总结对太阳高度的观测数据,并制作出相应的数据表格。通过对比总结表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太阳高度角度越大,那么照射的下物体得到的光和热就越多。然后再回过来想想,正午太阳高度角度是否与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有关。例如大部分太阳能热水器安装的角度是面朝哪个方向,各个建筑之间间距的设计等等,而老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下一步的户外实践活动,去实地考察观测进一步确认这个结论是否通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就可以让学生先看这些讲解图片,先通过图片了解来了解某个地理知识现象的存在,不要对图示上的关键信息视而不见,而是要深入挖掘每个图表背后蕴藏的教育意义。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内的交流和各组讨论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知识沟通和问题交流,同时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总之,在地理教材中的各种地理讲解图片是教学知识的重要载体。教师要认真的对待它们,不能轻易忽视这一关键的教育资源。


2、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关于社会信息的走访调查

在初中的地理知识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社会访问和调查活动。例如,在学习初中地理“江河湖泊对当地环境的影响”这一知识点的过程中,就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江河湖泊在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作用。而如果教师只停留在对学生讲解书本上的数据分析,学生就不会有太大的兴趣。而为了提高学生对地理课堂的参与热情,充分培养学生的实地理践能力,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地理知识的实地考察和调查任务,主要任务设计如下:让学生分组实地调查当地某一条河流的实际污染情况,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调查图片和数据。在实地的考察观测中,学生们发现发现这条河的颜色十分浑浊,上面还漂浮着很多的生活垃圾。而经进一步的调查发现,在成该河流污染严重的原因是因为在该河流的上游。有几家工厂未经污水的净化处理就排放了工业废水。当实地考察结束后,还要让学生们总结形成调查报告,包括在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能够解决的针对性的建议。通过这个活动,教师既发挥了自身的引导作用,又给予了学生一定的帮助,学生们经过实际体验,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更深,地理实践力也大大提升了。

3、通过实验实践活动提升地理实践力

学习地理就是研究地球上发生的各种自然地理现象,找出它们的变化规律并

加以应用的过程,因此,地理课本上的知识点往往隐藏在我们身边的自然环境当中。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往往来源于地理课本上的原理讲解以及图片举例,无法产生真正的理解,学生的感官刺激很低,因此纯理论讲解对于地理知识的掌握帮助不大,而学生又对各种事物比较好奇,带领学生们到周围的名山大川走一周,在实地理解学习消化课本上所学习的知识,比如在山上可以观察岩石种类,山体构成,植被的分层,山的形势对于降水的影响等等,学生实践中运用知识也会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

比如在七年级上册有一张世界气候里的气温和降水章节,还有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气候差异中,学生对于影响气温的变化因素不太能形象的理解,然后借此就可以进行地理实践实验项目的选取,比如可以借助户外爬山等活动,探究影响山间温度的因素。因为学生具体不能理解哪些因素以及为什么会影响气温的变化,因此教师就可以引导他们选择山的海拔对气温的影响作为实验项目条件。准备实验材料:温度计,海拔测量仪器,或者手机自带的海拔测量软件;实验地点:学校周围的高度超过1000米的大山;实验时间:中午14时,温度最高;实验过程:对于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每组携带一份实验器材,分别从不同入口爬山,在每隔100米高度进行一次记录,对时间温度高度进行统计,一直到爬到山顶为止。在完成试验后,让每组学生对于本组的实验数据进行总结,对于实验结果各小组进行讨论,对不各组的数据会发现都是一样的,每隔100米的高度。气温的下降幅度约为0.6度左右,教师再对学生的结果进行总结,这样,通过户外实践以及课内总结,学生的地理知识与实践力也会很大的提升。但是在户外进行实践活动,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安全,做好安全提醒,活动开始前要有安全方案,保证户外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等学生对于实验结果明白之后,就可以引导他们发散思维,再考虑还有什么因素影响气温和降水,进而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任小飞.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落实地理实践力培养[J].读写算,2020(15):144.

[2]郑玉珠.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力培养途径初探[J].安徽教育科研,2020(09):37-38.

[3]陈世琴.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探索[J].名师在线,2018(36):35-36.

【作者简介】李少梅, 19831,汉族,广东省韶关市 本科,中学二级教师,从事初中地理教学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