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护理的几点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1
/ 1

术后护理的几点建议

肖晓

渠县临巴镇中心卫生院 四川 达州 635214

在临床上,许多疾病都需要通过手术治疗的方式来进行。然而,在手术治疗后,患者还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康复期,并且存在并发症出现的风险。因此,术后护理对于患者的病情恢复来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何对术后患者予以护理干预,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程度、伤口部位、容易引起的并发症状等来考量。优质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并发症出现的风险,同时能缩短患者病情恢复的时间。下面,让我们来介绍术后护理的几点建议,总结一些术后护理的常见方法。

一、术后需要注意的身体问题有哪些?

1. 止血消肿。在外科手术顺利完成后,患者伤口处于裂开的状态,并且需要长时间的身体调理才能慢慢恢复、愈合,并且若因外力因素的影响也很容易导致伤口出血、开裂等,延长了伤口愈合的时间。因此,针对术后的出血问题,护理人员应加强止血消肿的操作,若患者出血量较少时,可以叮嘱患者采取自行止血的方法,即用无菌纱布或者伤口冰镇等方式来处理出血伤口,同时还应让患者掌握预防感染的方法,若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也应注意无菌操作。若患者出血量较大时,护理人员应及时通知主治医生,同时帮助患者采取常规的止血操作。在进行手术后,手术部位出现肿胀是正常现象,随着护理时间的推移,肿胀程度逐渐变轻,直至消退,但若是伤口肿胀长时间未退散时,应引起重视,护理人员还应提醒患者在伤口恢复期尽量避免出现大幅度的动作,同时指导患者学习一些止血消肿的基础处理方法。

2. 正确对待疼痛。在临床上,由于患者疾病、手术切口的大小、部位以及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力等方面的不同,就会出现程度不一的疼痛感。一般来说,术后疼痛对患者会产生切口、呼吸道或者凝血功能等方面的不良影响。手术后,患者会因为麻药消失后出现切口的疼痛,也会在伤口愈合期间由于活动导致局部伤口牵扯而感到疼痛,因此,在术后也应注意对疼痛的护理,但同时避免对术后疼痛存在过分恐惧、焦虑的心态,正确对待疼痛。当患者从手术室转到病房时,意识尚未完全清醒,待麻醉过后会产生明显的疼痛感。因此,护理人员应通过询问患者的疼痛感、根据疼痛程度,来为其提供镇痛的药物处理。当患者在镇痛药物应用的过程中,疼痛感没有明显缓解时,护理人员应适当增加用药剂量,并做好患者个人体征变化的实时观察和记录。

3. 合理饮食。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由于身体机能较差,因此建议在术后多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主,特别是针对有消化道疾病的术后患者来说,更应注意术后的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手术患者消化道病史情况,同时针对进行消化道手术的患者,更应做好饮食的合理安排,必要时可以在术后避免进食,在消化道功能尚未恢复之前,可以采用静脉滴注的方法来为术后患者予以能量供给,以保持患者术后水、电解质的平衡。一般来说,在手术结束后的伤口复原初期,建议患者以流质饮食为主,同时应少量多餐进食,避免因腹胀影响伤口的恢复。不同的手术对于术后的饮食要求各有不同,护理人员应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予以合理的饮食安排,例如可以建议骨科术后患者多进食含钙量高的营养物质。在饮食安排中,需要通过各种营养物质的摄入来补充体内的能量。

二、术后需要注意的心理问题

1. 加强陪伴与开导。临床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患者在经历手术后会出现程度不同的消极心态,一般与患者的个人因素和疾病因素的相互影响有关。患者在术后会因过度担忧治疗效果从而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也难以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因此,在术后还应注意关注患者的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在予以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引导患者的家属或朋友,在病情恢复阶段多关心、开导、安慰患者,经常陪伴患者,能够分散患者对病情的注意力,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2. 定期进行户外运动。在患者康复期间,若医生允许患者下床后,护理人员应叮嘱患者多到户外散步观赏。有学者指出,在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后,再经过适当的运动舒展活动,可以让病人保持良好的心情,可以促进血脉流通,有助于术后的恢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户外运动时,应提醒患者注意做好防寒御暖的措施,避免在身体恢复期出现感冒、发烧等不良症状,否则效果就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