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250米高层建筑设计的要点实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8
/ 2

超 250米高层建筑设计的要点实例分析

李欣

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摘要:超高层建筑已成为城市名片与形象的直接体现,以天誉南宁东盟创客城东盟塔(2-1号楼)为例,从立面设计与结构设计的结合、层间防火与立面冲突的处理、备用疏散楼梯的设计要点、消防电梯设计、避难区设计、楼梯间防排烟固定窗设置等方面阐述超高层设计难点及要点。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立面设计;结构设计;消防设计


1 背景

超高层建筑作为城市名片,是天际线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其对设计合理性、消防救援、建造技术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

202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通知》, 严格限制各地盲目规划建设超高层建筑,随后各地相继出台政策,高度不超500m。

2 超高层建筑设计要点

以上海中心大厦与深圳京基100大厦为例,超高层建筑设计需重视以下问题。

1)明确入口,在首层、2层或高层有多个大堂,设置导向标识,避免使用流线重复。

2)为提升使用效率,超高层电梯进行分段、分区、群控设置,需明确到达及转乘楼层。

3)上海中心大厦的设计分为内筒及外筒,立面造型上将主题与幕墙拉开一定距离,形成灰色空间,结构关联旋转的美,使形体更灵动。引入泛光设计后,更体现“龙形”设计理念。但也存在楼层使用率低,内部人员观景效果差等问题。

4)如遇大风,在超高层顶部有明显的晃动感。上海中心大厦拥有被誉为“定楼神器”的阻尼器,阻尼器的单边摆幅极限为1m。2019年“利奇马” 台风使上海中心大厦的摆幅达到峰值70cm,是建成后的最大摆幅,感官上使人产生恐慌感,越高越明显。

5)深圳京基100大厦设计建造时间较早,2007年开工,2011年封顶,此时,《建筑高度大于250m民用建筑防火设计加强性技术要求》(公消〔2018〕57号)尚未出台, 但深圳京基100大厦早在10年前超前使用备用疏散楼梯概念及消防疏散电梯,突破了技术、消防及结构难点。2018年出台的《建筑高度大于250m民用建筑防火设计加强性技术要求》借鉴了该项目的消防加强措施。

3 越高层建筑设计案例解析

天誉南宁东盟创客城东盟塔(2-1号楼)塔冠高346m,2019年开工,至今仍处于在建状态。

3.1 立面设计与结构设计结合

超高层建筑会设计较多避难层,设计同步考虑结构加固桁架层与立面,避免在建筑空间内部形成斜撑结构加固,破坏内部使用空间。该桁架加固层上下跨2个楼层, 下方空中大堂结合设计,在整体立面上采用三段式元素, 造型统一。

3.2 层间防火与立面冲突的处理

根据消防规范要求,在建筑外墙上下层开口之间应设置高度不小于1.5m的不燃性实体墙,且楼板高度不应小于0.6m。天誉南宁东盟创客城东盟塔(2-1号楼)层间防火需达到1.5m高,相较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0.8m的要求,已高出近一倍,且材质要求是实体墙,对立面设计有较大牺牲。将立面横挺、开启扇与实体墙最高处结合设计,下方因钢梁无法与轮廓平齐,采用防火板设计。外幕墙采用背衬作遮挡。

3.3 备用疏散楼梯设计要点

2017年设计初期,当时东盟塔设计高度528m,地下室也按528m高的核心筒进行设计。当航空限高通知明确后,高度一降再降,由528m降至472m,后又降至346m。高度降低后,很多电梯空间取消,顺势预留备用疏散楼梯的位置。核心筒整体重新设计,在30层位置,核心筒取消外框,仅保留内筒,该层同时存在6个楼梯,设备管井压力较大。

3.4 消防电梯设计

根据《建筑高度大于250m民用建筑防水设计加强性技术要求》,除消防电梯外,建筑高层主体每个防火分区至少应设置1部可用于火灾时人员疏散的辅助疏散电梯。相较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消防电梯的规定,消防电梯仅供火灾时消防人员使用,无法作为人员疏散使用。而新增的辅助疏散电梯,可作为普通人员疏散时使用,平时可作为货梯或客梯使用。

本项目辅助疏散电梯与办公客梯结合,平时使用,上升至48层;49层以上为酒店功能,就辅助疏散梯而言仅需停靠51,60及71层即可。

3.5 避难区设计

根据《建筑高度大于250m民用建筑防水设计加强性技术要求》,避难区的净面积应满足设计避难人数要求, 并应按不少于0.25m2/人计算,且通向避难区的疏散走道或联系走道的面积不计入人员的避难面积。该规范相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0.20m2/人要求提升了25%。对于超高层建筑而言,避难区与设备区结合设置需各专业协作完成。在保证消防登高面单侧有避难区的同时,因设备间进排风的距离要求,在核心筒及其他位置设置避难区域,导致避难区域零散分布。疏散通道虽连接避难区,但不计入避难面积。

3.6 楼梯间防烟排烟固定窗设置

根据GB 51251-2017《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规定,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应在其顶部设置不小于1m2的固定窗。

因超高层建筑的核心筒大部分位于中部,就结构合理性而言,楼梯间无法直接贴靠外墙。该项目按此规范在避难层设置3个固定窗夹层,并从核心筒内引出,呈管线“十字”交叉,且固定窗夹层使下方净高较低。在靠近幕墙处,需设置可砸固定窗,但影响立面效果。固定窗的作用是在救援后排出楼梯间的热量及烟气,固定窗应采用可砸玻璃。但就超高层建筑而言,在每个避难楼层皆设置固定窗,消防人员如何凿砸外立面玻璃等实际操作问题尚有待研究。

4 结语

作为城市名片及形象地标,未来我国超250m高层建筑将越来越多。超250m高层建筑的相关设计规范还需不断完善,这给建筑设计及施工带来挑战,希望建筑师在标准规范指导下设计更安全可靠的超高层建筑。

参考文献

  1. 张晓,蒋华,张浩.  建筑物防火措施现状分析[J]. 四川建材. 2016 (02)
    [2]王晔.  表面涂料对火灾发展的影响[J].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00 (09)

  2. 刘东波.  高层建筑火场供水探讨[J].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7 (09)
    [4]刘宇,毕春秀.  超高层城市综合体建筑消防设计研究[J]. 消防界(电子版). 2021 (05)

[5]、耿雪.  城市综合体建筑消防设计[J]. 建筑技术开发. 202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