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在内初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8
/ 2

家国情怀在内初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李小红

乌鲁木齐市第 58中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乌鲁木齐市 830019

摘要:历史是落实素质教育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历史能够让学生了解史实并且以史为鉴,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侧重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而核心素养培养中家国情怀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所以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内初班学生情况相对比较特殊,教师面对的是疆内初中班学生,汉语水平有限,对历史知识了解较少,所以更需要教师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有效地落实对这些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与历史使命感,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情。这样也可以为构建和谐的社会做好充分的铺垫。本文就家国情怀在内初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策略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家国情怀;历史教学;初中

初中历史是一门人文社会科学,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目前的历史教学侧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渗透。通过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培养,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中国民族的认同感,让学生能够肩负起振兴祖国的伟大使命。内初班的学生汉语水平较低,对于历史知识了解较少,缺少家国情怀意识,针对这个情况教师更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提升这些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下面就此展开分析探究。

  1. 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意义

随着目前我国经济不断地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地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也在不断地上涨。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更需要培养公民的家国情怀。通过家国情怀的培养来有效的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帮助人们更深刻的理解历史。初中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更应该注重落实家国情怀的培养,在教学中有效的渗透家国情怀。

  1. 家国情怀教育是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在2014年颁布了《完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在纲要中指出家国情怀是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在纲要中也明确了具体的家国情怀教育内容,希望可以借助家国情怀培养来提升学生的归属感、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让学生可以成为一个自强和自信的中国人。初中历史核心素养中明确指出了具体的核心素养内容,其中家国情怀就是重要的一项。所以我们必须要对初中生展开家国情怀的培养教育,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改要求,也才能真正的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1. 家国情怀有助于开展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教学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一门重要的学科,无论是我国古代史还是近现代史都包含了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而在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教育。如在历史课本中我们学习到的林则徐、周恩来等等这些历史人物,通过对他们的学习可以进一步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的洗礼,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担负起民族复兴的伟大重任,这对于进一步落实爱国主义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 家国情怀教育有利于加强中学生的德育工作

立德树人目前已经成为教育的根本目标。而历史学科在落实德育教育方面也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在德育教育中,家国情怀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很多传统的德育内容中都能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祖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家国情怀的培养去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学生可以真正地为了祖国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1. 家国情怀教育有利于中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社会主义价值观中对于个人的品行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求人们要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那么家国情怀的内容其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是一致的。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重两者的整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家庭道德培养,注重人伦教育,通过家国情怀培养,让学生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者,更好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

  1. 疆内初中班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现状

我们学校的学生属于疆内初中班学生,学生基本都是少数民族,来自于南疆,这些学生的汉语理解水平相对较差,而且对于历史知识的了解较少,所以目前在历史学习方面基础较差,缺少一定的家国情怀意识,要注重挖掘这些学生历史学习中针对性的教学主题,同时能够从这些学生的特点入手落实家国情怀的教育培养,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历史使命感,让学生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情,推动社会和谐的发展和进步。

  1. 家国情怀在内初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1. 从教材中引导学生感悟家国情怀

教材是我们授课重要的工具和依据,所以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过程中一定要善于挖掘教材当中的元素。结合部编版教材和简明新疆地方史读本找到可以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培养的内容,从而在教材的引导下让学生去感受历史知识,从历史现象中去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2]比如在学习简明地方史读本《先秦至秦汉时期》一课时,需要学生了解秦汉对于新疆地区的治理措施来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又比如在学习部编版初中历史九一八事变还有西安事变等课时,教师也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史料,让学生认识到为了祖国统一爱国人士作出的贡献和牺牲,进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这些内容渗透让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社会责任意识,增强国家的认同感。

  1. 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渗透家国情怀

情境创设是开展教学活动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情境,改变以往教师全程口述的这种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教师创设情境的方式是多样的,尤其是目前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教师更可以借助多媒体直观逼真的功能效果来创设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比如在学习简明新疆地方史读本《汉代统一西域及治理体系的初创》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就借助视频让学生去回顾张骞出使西域这一段历史,引发学生对西域的思考;也可以在教学中借助一些视频资料,让学生在视觉和声音的刺激下身临其境,进一步认识到汉朝统一西域和具体的治理体系,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祖国和新疆的热爱之情。所以为了更好地渗透家国情怀,要注重情境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历史,体会历史情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获得历史综合素养的发展。[3]

  1. 有效结合热点时事,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为了能够进一步培养内初班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师除了利用好教材中的历史史实和知识进行渗透外,也应该注重与当前社会热点和时事政治的整合。通过一些时事政治的融入让学生对历史和现实问题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能够借助历史的知识去思考现实问题,面对外国人的挑唆我们必须要坚定自己的立场,能够维护好祖国的统一。针对初中学生必须要进行这方面知识的渗透,进一步让学生树立家国情怀,更好地维护祖国的统一和稳定。[4]所以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不仅仅是单纯的对历史知识的学习,还要以史为诫,结合现实情况进行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结束语:

总而言之,家国情怀是我们精神象征,一个人可能会被打败,但是其精神不会被征服。所以初中历史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培养。尤其是面对内初班学生,更需要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入手来落实家国情怀的教育培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历史知识的学习中,在知识的学习中不断地获得精神和情感的升华。

参考文献:

[1]孙建坤.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提炼与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9(08).

[2]文洪霜.如何发挥历史学科家国情怀培养的功效[J].中华少年.2019(13).

[3]张雪美.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J].中学教学参考.2018(25).

[4]冯萍.浅析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