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视角下入园幼儿适应性的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8
/ 2

家园共育视角下入园幼儿适应性的策略研究

王文艳 顾伟俊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250200

摘要:开学季对于刚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离开熟悉的家人的陪伴走进一个有秩序有规则的群体生活,幼儿能否适应这种环境转变就成为了入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新入园的孩子可能会出现一些入园焦虑的现象,比如哭闹不止、拒绝进食、睡眠不安、情绪不稳等。1】这种情况一般会在几周后好转,但是个别幼儿的不适期可能会持续几个月。要有效解决幼儿入园焦虑问题,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从家园共育的视角对幼儿入园焦虑现象进行现状分析,分析其成因,并在问题表现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 入园焦虑 家园共育 对策

幼儿园是幼儿离开家庭,迈进社会的第一步,对于幼儿来说,幼儿园是一个未知的陌生的新环境,从熟悉自由的家庭环境中转到陌生的有规则的集体环境中,从熟悉的家人身边转到陌生的人群中生活,幼儿势必会缺乏安全感,变得无所适从,并且产生一些焦虑恐惧的情绪,也就是入园焦虑。早期减少幼儿的入园焦虑,对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和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如何让幼儿快速且快乐的参与到幼儿园集体生活中,这是所有家长和幼教工作者的共同关注的问题,需要彼此相互沟通配合,通过家园合作,为幼儿从家步入校园连接起一条强有力的纽带。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幼儿入园焦虑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让幼儿尽快的缓解入园焦,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旨在尝试和实践缓解幼儿入园焦虑的实施途径和方法。

一、幼儿入园焦虑的产生因素

首先是家庭因素,家长不正确的入园观,加重幼儿入园焦虑。 分离焦虑不仅存在孩子身上,家长也可能出现。家长缺乏科学地家庭教育常识,不能正确地面对孩子成长中出现地变化,或者是自身地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这些都会导致家长分离焦虑的产生。在新生入园阶段,有的家长在送孩子入园时恋恋不舍,难舍难分。有时为了让孩子在情感上得到安慰,就过分迁就和无原则满足孩子的要求。有的家长在孩子入园后对幼儿园缺乏信任感,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吃不饱睡不好,于是时不时的想来幼儿园看望孩子,或者频繁的询问老师孩子的情况。这些行为都表现出了家长的焦虑,家长的这种焦虑情绪通过亲子互动,传递给孩子,让孩子对上幼儿园产生了恐惧心理。

其次,从家庭生活空间特征来看,城镇居民大多独门独户,环境封闭,孩子与父母或者祖辈朝夕相处,没有更多的家庭成员可以长期接触,再加上领居之间缺乏交往,幼儿之间能够相互联系的机会随之减少。很少与外界接触,幼儿的社会交往范围很窄,导致幼儿社会适应能力下降。当幼儿第一次离开家庭来到幼儿园生活,他们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不懂得如何与同伴交往,在幼儿园群体生活中可能会存在适应障碍,甚至与他人发生冲突。从而使幼儿过分依恋家长,产生入园焦虑。

第三,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家长特别是祖辈们对孩子过度溺爱,导致孩子缺乏自理能力,事事依赖家人,独立性差。当他们进入幼儿园,从自由自在的家庭环境步入一个陌生的有规则的集体中,面对大量需要独立完成的事情,势必会难以适应,产生焦虑的情绪。比如不会穿脱衣物,不愿自己动手进餐等等。虽然有老师照顾,但是孩子众多,老师需要分心照顾每个人,必然没有家人照顾的及时周到,这样的孩子更加难以适应集体生活,入园后的焦虑就更加严重。还有一些家长过分迁就幼儿,孩子哭闹着不愿意去幼儿园的时候就请假,间断性的入园导致幼儿每次入园都十分困难,长久的不能适应幼儿园生活。

二、缓解幼儿入园焦虑的对策

(一)、家长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有学者指出,在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前,家长要 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社会关系;二、带领孩子参观幼儿园,让孩子对幼儿园的生活产生向往;三、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的生活能力;四、培养孩子学会分享、等待、融入。由此可见,幼儿在入园前家长应该着手从幼儿交往准备、生活准备和心理准备等方面来培养幼儿的能力.在交往准备上,家长应扩大幼而的同伴交往范围,有意识地降低幼儿对家长的依赖,加强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的训练;在生活准备上,家长要在幼儿入园前,需要对幼儿进行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平时让幼儿自己尝试生活技能的学习,并与幼儿一起学习一些与幼儿园相关的生活常规,增强幼儿应对幼儿园生活的自信心;在心理准备上,家长可以在幼儿入园前向其讲述幼儿园的各种趣事与见闻,传输一些有关幼儿园的正能量,使幼儿对幼儿园的生活产生向往与好奇,条件许可的话,尽量提前带幼儿去熟悉幼儿园,让幼儿做好入园的心理准备.

(二)、教师的准备工作。首先,通过教师的亲和力,转移幼儿依恋对象 教师的亲和力可以通过语言和肢体的动作来 表现,如在幼儿早晨刚入园时对幼儿进行抚摸、拥 抱、夸奖等建立幼儿对教师的信任;在幼儿刚入园 时教师可以幼儿同伴的身份与其进行游戏、互动, 多鼓励、表扬幼儿.这些正向事件能让幼儿产生积 极的情绪体验,这样幼儿对家长依恋也会慢慢淡化 并转移至教师,从而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其次,建立良好的师幼依恋关系


注重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交流是保教老师和幼儿之间建立新的依恋关系的关键。幼儿入园后,教师应根据幼儿个体的状况调整保育计划。日常生活中多抱抱,多亲亲幼儿,教师要对幼儿的生理反应(诸如劳累、饥饿等)和情绪反应(紧张、厌烦等)做出及时的反应,以行动、言语、表情等方式与幼儿形成相互作用,这样双方的情感就可以很快建立。第三,鼓励幼儿学习自主和互助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在入园后更应该得到鼓励,当他们在鼓励下学会了洗手、喝水、吃饭、上厕所等,他们的自信心会得到很大的提升,焦虑感自然会减少。鼓励他们多帮助其他小伙伴,他们也会有成就感,促进集体交往并喜欢上集体生活。

综上所述, 家园合作的开展,是保证幼儿园教育质量的一种重要途径。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园双方要多沟通,并互相合作,消除幼儿的入园焦虑。入园焦虑,是每个孩子和家庭都要面对的问题,家长和幼儿园都可尝试以上的几种方法来缓解幼儿不同程度的分离焦虑。当然,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考虑孩子的个体差异及家长的不同需求来适当调整、改变我们的疏导措施,让我们的孩子都能够更好的成长!

指导老师(通讯作者):顾伟俊 山东协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