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家庭养老功能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8
/ 2


农村家庭养老功能问题及对策

王新

西北政法大学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的不断增长,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模式将成为当代农村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的实际养老情况来看,农村老年人对于养老模式的选择更偏向于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但因家庭经济供给不足、大量农民工进城、孝文化观念淡化及政府政策不健全等原因,导致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出现诸多的问题,对此应尽快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使农村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度过一个安详、幸福的晚年。



一、农村家庭养老问题


(一)农村老年人的物质保障水平偏低

1.农村家庭收入偏低,经济支持缺乏

农村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土地收入。随着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农民手里的土地变得越来越少,每年不同地方的土地都会因为天灾而减少收成,农民的收入与城镇职工出现明显的差距。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大量的农村青年人涌入城市,但农村剩余的劳动力都是已经年迈的老人,所能经营的土地面积也越来越少,他们已经被科技时代所淘汰,只能干一些简单的农活,因此土地保障功能已经无法满足农村家庭的生活。

2.子女给予最基本的生活费

子女给予最基本的生活费也是农村家庭养老经济来源之一。经济在不断地快速发展,农村老年人的养老质量并没有随经济的发展而提高,子女在拥有自己的家庭后,会把更多的精力花费到自己的小家庭中,会更注重孩子的生活和教育问题,根本没有更多时间去照顾父母,每个月按时将生活费打给父母。因为经济情况的限制,农村的父母对于生活的要求停留在吃饱穿暖的层次上,根本不会注重膳食是否搭配合理、营养是否分配均匀、穿着是否美观等问题。

3.政府养老保险及其他补贴

随着社会的进步,城镇化的脚步不断地加快,为了缩小农村与城镇的收入差距,为了使老年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养,我国政府针对农村家庭实施了一些养老保障政策和生活质量提高政策。现阶段,政府对农村家庭实行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低保户及其他相关政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标准共有12个档次,农村家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缴费,但是有的特别困难的家庭当前的生活都难以维持更别说是要考虑自己老年生活的保障;医疗保险涉及的人群范围特别广,可以让农村家庭实现病有所医;同时政府也针对农村特殊家庭实施了低保户和五保护政策,给予老人生活援助,关心问候,使他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二)农村老年人精神依赖缺乏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家庭子女越来越少,子女的抚养压力相对减少了,但对于父母的养老压力却显著增大。从而为了农村家庭过上更好的生活,便出现了大量的农村青年人涌入快速发展的城市,而大多数年迈的老年人只能留守农村。另外有的子女要去上学,能在家里住的时间是少之甚少;有的独生子女结婚,开始有了自己的家小家庭,会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家庭中,跟父母的相处会越来越少;有的子女或父母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子女在追求自己的未来时,父母就是他的负担,有的父母担心拖累子女事业和生活的发展,造成父母与子女无法在家合住,这些原因都将导致了农村空巢老人日益增加。


二、农村家庭养老功能的原因分析

(一)资源供给不足,导致家庭养老功能难以维持

1.人口老龄化严重,导致家庭资源供给不足。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家庭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要求不再停留在吃包穿暖,而是更注重营养与健康,从而农村老年人的寿命不断提高,同时死亡率在不断地下降。自2011年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之后,我国的生育率在不断持续下降,子女数量不断减少,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速度逐步加快,农村老年人的数量比例却不断增多,使得农村家庭供养资源减少。

2.家庭人口结构小型化,导致家庭照料者缺乏。

自从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的家庭人口结构不断缩小,子女数量也在不断减少,从而出现越来越多的“四二一”家庭结构。相对于之前,一个家庭会有几个子女,父母的养老是由几个子女共同承担,而现在的四二一家庭中,两个子女要照顾四个老人和一个小孩,孩子的生活和教育已经成为家庭首要责任,所以子女对于家庭老人生活照顾和精神慰藉都在无形中逐渐减少。

3.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费偏低,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

因为家庭经济有限,想获得更多的收入,大量的农村子女便外出打工,因为孩子的上学问题,有的子女甚至也将孩子留给自己的父母照顾,在外打工本来就不容易,每个月给父母生活费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子女不会随着父母年龄的增长而给予更多的生活费用。因为家庭经济情况是有限的,老年人对物质生活质量也不会有过高的要求,所以农村有许多老人都会省吃俭用,将子女给予的的生活费花费给自己的孙子,而真正花费到自己身上的只是极少部分的生活费。

(二)农村大量劳动力流向城市,农村出现越来越多的空巢现象

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发展,大量农村青年人涌向城市,子女与老人分离,而农村留下的大都是农村老年人,空巢现象日益增多。农村年轻人为了生存,将妻子带去城市打工,平时与老人的联系方式就是打电话,有的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一年可能就过年回来一次,在家里待的时间也就十天左右,有的好年才回来一次,他们根本没有机会跟老人相处。老人留守在家,如果家里只剩一个老人,生活上无人照顾,精神上无人慰藉,生病了也没有人送去医院。

(三)政府对家庭养老实施的政策考虑不全面

政府实行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政策中,有一些农村家庭出现缴费困难的现象。虽然缴费的标准分12个档次。但根据现在的生活水平,农村会有大多数的老年人领取的养老金是不能保障基本的生活水平。在政府实施的医疗保险政策中也存在不少缺陷,主要是以大病统筹为主,小病花费的费用仍然是农民自己出。有的老人长期生病,虽然能够报销一部分,医院的费用对于农村老人是非常昂贵的,剩余的部分对于他们也是无法负担,他们会因为没钱看病,只能在家里硬撑。


三、强化农村家庭养老功能的对策及建议

(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家庭经济收入

家庭的经济收入是农村养老的主要支柱,要提高农村家庭的收入水平,就需要提高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1.农村应该大力发展第一产业。政府应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提出一些新农业发展的创新之路,让农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密切结合,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让有限的土地发挥出最大的价值。有些地区总是会出现天灾,导致农民收入降低,政府应该针对不同的农业提出一些保险政策让农民安心。政府可以鼓励农村家庭大量养殖畜牧业,利用农村的有利条件,对农村发展养殖家庭实施相对应的补贴政策。

2.大力发展私营经济,加大农村的招商引资力度,让私人在农村建厂,鼓励外出打工的青年人重返家乡就业和创业,这不仅解决了农民工就业难的问题,而且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针对年老的老人发展老年产业,让老年人凭自己的能力实现自我养老,不仅减少了家庭养老的经济压力,也让老年人的生活获得了充实。

)政府建立鼓励政策

政府应该每个季度在每个村子评出敬老孝老的模范家庭和拒绝赡养老人的家庭,对于模范家庭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励一些资金,予以表彰;对于拒绝赡养老人的家庭子女提出批评,并相应的可以进行罚款。对于老人来说,精神慰藉比生活照顾更重要。现在许多子女都与父母分居,导致老人身心受到伤害,子女应该定期与家人打电话或常回家看看,尽可能的满足父母精神上的需要,多与父母交流和沟通,多给父母一些支持。国家应该在法定节假日增加一个敬老节,每年有固定的三天时间让子女回家看望父母,在家给父母做饭、打扫卫生,多与父母交流与沟通,促进家庭幸福和谐。

)社会养老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

家庭养老既可以满足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同时也是花费成本最低的一种养老模式,而把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才能让农村老年人对自己的养老没有任何担忧。

政府应当给农村投放大量资金,建立养老机构,让农村因子女外出打工或是无子女的老人进养老院养老。在建设养老机构中,可以针对老年人的爱好建一些活动器材,让老年人不仅衣食无忧也可以让他们精神充实。农村有一些老人因顾个人和子女的面子不愿意住养老机构,政府应当建立专门的护理团队,针对老人们的不同情况,让专门的护理人员直接上门照顾老人。农村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已经全覆盖,对于一些贫困家庭,政府应该在缴费标准上给出一些补贴的政策,让他们也可以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参考文献

[1]彭静.黄淑梅.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江苏华西村和兴胜村为例.[J].南京审计大学公共经济学院,2016(5).

[2]袁唯.农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D].辽宁:渤海大学,2017.

[3]苏振芳.人口老龄化与养老模式.[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