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合理用药指导临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7
/ 2

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合理用药指导临床效果分析

郑剑文

松阳县板桥乡卫生院 , 浙江 松阳 323401

摘要:目的 探索临床合理用药指导对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诊治的104例高血压患者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2例)给予常规用药指导,观察组(52例)给予合理用药指导,对比两组血压水平控制情况、不良反应情况、用药依从情况。结果 观察组血压控制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用药依从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合理用药指导对高血压患者稳定血压有积极意义,患者服药依从性显著提升,不良发生率较小,值得推广。

关键词: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导;依从性;不良反应;血压水平

高血压是一种临床综合征,是我国临床中一种常见及高发慢性疾病,同时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高血压临床用药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判断用药的合理性,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调整,从而确保患者合理用药,减少药物滥用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通过药学干预的实施,可建立规范用药制度和观念,不断提升用药合理性和安全性,及时消除用药隐患。本次研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合理用药指导临床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本医院高血压患者104例,均符合临床有关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25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58.41±6.87)岁。观察组52例患者中,男28例,女24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8.42±6.5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用药干预,干预内容包括:依照患者症状开具相应的药物处方,告知患者每次服药的时间及相关剂量,并叮嘱患者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服药,并提醒若在自主用药过程中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进行检查。观察组:患者则采取临床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干预内容如下。

  1. 建立临床合理用药药学干预小组。组内成员来自医院内的治疗医师、护士以及药师,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用药相关内容培训,端正小组成员工作态度,提高其对患者的责任心和职业素养,并将上述指标作为小组成员的日常工作考核点,进而提高用药合理性。同时完善院内对用药管理的奖惩机制。对出现用药不规范的情况给予相应惩罚,并勒令其进行整改,对严格按照规定管理患者用药的成员进行奖励。

  2. 相关医务人员必须结合药动力学、药效学及药剂学等基础理论知识,明确规定患者晨起早上7:00空腹口服长效抗高血压药物或早上7:00及下午4:00分别口服中短效抗高血压药物,对于晚间时段血压上升的患者则适当调整长效药物的口服时间,尽量于临睡前增服1次。

  3. 针对夏季血压下降且高血压始终处于2级内的患者,则严格控制其用药剂量,针对冬季血压上升明显的患者则制定联合用药方案或适当增加用药剂量,尤其是>2级的患者多多关注其用药情况,针对偶尔出现低血压的患者则合理控制用药剂量及运动强度,预防出现户外运动强度过大的情况。

  4. 叮嘱患者抗高血压药物不得与抗糖尿病药物同时间服用,尤其是需要联合应用抗高血压药物及肝药酶诱导剂或抑制剂时,适当调整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剂量,并且口服多种抗高血压药物期间,侧重于监测患者心脏及血压等各种指标。

  5.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宣传教育,告知不合理用药后可能出现的副作用,耐心解答患者在用药方面存在的疑虑和问题,以提高患者对相关疾病药物治疗的认知以及相关依从性。

1.3观察指标

(1)按时测量并记录患者指导前后血压水平(收缩压及舒张压)。

(2)统计分析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心律失常、咳呛、恶心呕吐、呼吸抑制。

(3)统计分析用药依从性。标准为:依从(患者及居家可严格遵照医嘱定时、定量的服用药物);部分依从(医生或家人监督下能够定时定量服用药物,偶见漏服情况);不依从(用药随意性较大,漏服、不服药情况较为常见)。用药依从率=(依从例数+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

2结果

2.1对比两组血压水平控制情况

用药指导前两组血压控制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指导后两组血压水平进行对比,观察组具有显著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血压水平控制情况(mmHg,612850bf2613f_html_8147368ec9f49c61.gif ±s)

组别

例数

收缩压

舒张压

用药指导前

用药指导后

用药指导前

用药指导后

对照组

52

147.7±6.32

135.7±7.41

100.2±6.56

94.9±3.46

观察组

52

146.2±5.59

123.4±8.32

99.3±6.42

85.1±4.49

t


1.067

6.620

0.588

10.373

p


0.290

0.000

0.556

0.000


2.2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对照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23%,其中心律失常4例、咳呛3例、恶心呕吐2例、呼吸抑制1例;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7%,其中心律失常1例、咳呛1例、恶心呕吐1例。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两组用药不良反应情况[n(%)]

组别

例数

心律失常

咳呛

恶心呕吐

呼吸抑制

不良反应率

对照组

52

4

3

2

1

10(19.23)

观察组

52

1

1

1

0

3(5.77)

X2






4.308

p






<0.05


2.3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对比

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的用药完全依从30例,部分依从17例,不依从5例,依从率为90.38%(47/52);观察组患者用药完全依从37例,部分依从15例,不依从0例,依从率为100.00%(52/52);观察组患者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情况[n(%)]

组别

例数

完全依从

部分依从

不依从

用药依从率

对照组

52

30

17

5

47(90.38)

观察组

52

37

15

0

52(100.00)

X2





4.625

p





<0.05


3结论

为避免高血压药物的不合理应用,我院开展了一系列的临床合理用药措施,建立合理用药干预小组,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用药宣传与指导,监督临床用药的不合理行为,并及时进行纠正。

从本文结果来看,临床合理用药干预后的血压控制水平明显高于干预前。不良反应情况及用药依从率和对照组相比也具有明显优势,表明临床合理用药指导能够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将血压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降低不良事件发生几率。

综上所述,高血压患者临床用药过程中,需要规范、合理使用高血压药物并加强药物治疗指导和干预,提高用药依从率,最大限度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效控制需要水平,从而积极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希龙. 高血压治疗的研究进展[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1,36(07):56-59.

[2]张健. 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疗效[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1,36(07):155-156.

[3]孙宗芹,陈立青. 高血压病人药物素养促进计划的应用效果分析[J]. 循证护理,2021,7(05):675-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