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制学习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以安宁市昆钢实验学校初中部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6
/ 2


小组合作制学习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 以安宁市昆钢实验学校初中部为例

石应有

安宁市昆钢实验学校 650301

【摘要】小组合作制学习是以班组文化建设为基础,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核心的学习自主管理体系和自主教育体系。安宁市昆钢实验学校以小组合作制为抓手践行课改,其目标是为构建学校和谐健康的育人体系,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素质教育真正落地。从教学实践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归类归因。从教学管理和教研活动的实际开展情况分析和改进教研状态来解决问题或促进课改工作的有效推进,到达目标的对策研究。


【关键词】小组合作制学习 现状分析 对策研究


安宁市昆钢实验学校课改项目小组合作制学习的教学实践,从2018年12月与江苏苏派课改联盟进行技术的方式进行合作。实践两年有以下变化学生的课堂表现力增强、学习竞争氛围浓;学生的自我管理和互助合作意识增强;学生违纪现象明显减少,学生的班级凝聚力增强;学生个体的管理班级和自信心明显提升;学生生源质量下降但学生的学业水平成绩趋于提升。但目前还没有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竞争力和形成学校最核心的文化;笔者以初中部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和调查等方式,进行梳理探索过程中现状,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分类和对策进行论述。

一、小组合作制的管理责权问题模糊和分工不合理;学生、教师的评价导向与活动设计有效性问题应对的策略。

学校管理方面分析:(一)在学校课改中心设计过程中对小组合作制学习的管理团队与学校管理团队没有明显的职责区分,没有把课改教学教研团队独立的管理体系;导致课改工作与日常学校管理(特别是事务性的检查工作的准备)时间和精力的分配上不合理。(二)对学生的评价与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培育良好学习生活的导向性不够;评价项目缺乏针对性和不易操作,导致没有起到更好的导向性和发挥持久的动力源泉。(三)教师的评价没有起到预期的激励和引导的的效果,仍然有部分教师对评价的导向和意义不理解和认可度不高。(四)校级统一组织的活动没有围绕小组合作制的学习来设计,如课间学生活动体现学生的合作及小组活动的平台机会较少;体现生生、师生、师师的合作精神文化的活动组织较少;巩固班组文化和学生对小组合作制的直观感受方面的活动较少;没有形成序列化和课程化,不能确保活动的有效性。

针对现状确定研究问题的研究团队为教学部及学校决策层。从以下三个策略进行改进:策略1遴选教师成立课改中心组由一名校级管理人员和四名执行管理人员及每个年级四位教师参与的课改中心组、实行三层管理体系、层层监督和协调机制。主要负责班组文化、学生培训、导学案和课堂流程、评价管理四体系组成的课改组成员;课改组成员完成课改的推进引领和协调指导监督工作及其自己教育教学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策略2教学部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校现有的资源完成学生评价体系建设,注重初中学生的需求和相应心理等方向,从学生释放心情的机会等进行设计而不是实物奖励等方式。策略3加大对教师的培训从学校、师生的共同愿景的达成及教师的成长途径、事业心等方面进行引导。教师的进步途径和机会平台等方面对课改教师适当倾斜,肯定教师对课改的支持和辛勤的付出。策略4学校的活动设计要形成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线的活动设计,形成序列化和课程化进入课堂,有时间和空间等方面的保障。如学生的团队建设活动、活动中要考虑师生的合作精神的培养活动、提升学生内涵方面的阅读活动和氛围的营造活动;形成系统和明确的执行方案形成常规的活动。

二、小组合作制学习教师的认可没有到达预想的效果,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课堂执行还没有进入自觉的状态。

教师因素分析:(一)部分教师(特别是教学能力强、教学成绩优异的教师)对长期固有的教学观、学生观等观念与小组合作制的观念认同感不够;部分班级出现同班组教师在执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操作中存在不执行或执行不彻底甚至抵触情绪等情况。从而影响课改推进的整体质量和速度。(二)教师用小组合作制评价学生没有起到预期的激励作用和引导的良好效果,仍然有部分教师对评价的导向和意义不理解和缺乏有效的执行。(三)教师对课堂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对小组合作制的课堂有一些差距;仍然存在少部分学生对模式的适应需要关注和指导。同时对课堂掌控能力较弱的教师课堂有效性得不到保证。

研究问题的主体研究团队为教学部和年级管理层。策略1采用三分之一的原则,对持积极态度和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理念的教师进行鼓励实践和提供更好的研究平台和加到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对持观望态度的教师进行正面的引导和对课改实验成功学校的考察和耐心静待花开,加大所带班级的引导和加大学生的培训管理力度;从学生的观念改变促动教师观念的改变。持反对意见和实践中执行力度不够的教师,学校支持现有课堂模式和优化现有课堂环节,发挥教师所擅长的教学方式,并确定为对比实验的班级;同时明确不参与实践的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舆论有明确要求。策略2课改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从学生的需求和价值取向等方面进行研究。制定让学生和教师都理解,同时对教师进行解读和实践的指导培训。监督与引导形成教师对学生和学生对教师的双项评价形成常规教学行为。

策略3加大备课组的引导和管理确立围绕小组合作制学习的研究为主线,从课堂、备课、学生的感受、备考效果等方面进行引导;以赛代训、以活动促成长,加大课改观摩学习的机会和对教师课改方面的论坛。

三、小组合作制学习家长没有完全理解;教师对课改前的教学模式认可对课改仍然有怀疑。

对外部因素的分析:(一)部分家长对小组合作制的学习不理解或持怀疑态度。主要对实践后学生学业成绩持怀疑态度和安宁市区域内高中学位竞争激烈所带来的压力。同时学校对家长的宣传和解读工作相对滞后。(二)安宁市区域内校际之间的学生考试成绩竞争比较激烈,同时改革前的我校的教学成绩稳居第三,家长有重分数轻素养的思想。家长的思想意图影响教师对新教学模式的效果存疑,执行过程中部分家长的配合不够积极。

课改班组文化体系为家长及来自校外的压力方面的研究主体 。策略1借助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和联盟学校的指导进行现场会、家长开放日等方式进行正面宣传;先通过班组文化体系重点突破学生的学习精神面貌和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同时提振学生的学习信心和互助合作带来的良好的学习体验。策略2加大对教师互助合作引导和小组合作制学习的有效性的备考等方面研究,形成良好的课堂体验和注重细节和跟踪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树立学生榜样的力量,从点到面的提升最终到达整体学习氛围的形成。策略3对有心而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操作和学生的训练方面比较薄弱的教师,课改核心组成员进行跟踪和提供智力支持,多方面进行引导和辅助推进课堂改革和点燃对课改的信心;对处于犹豫阶段的教师和家长要进行小组合作制学习成功学校的观摩和感受课改给学生带来的改变和对比实验所带来的效果。

四、小组合作制学习的要求与小学形成的能力和习惯不相适应,从可变的因素进行改进的策略。

学生因素分析:(一)从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生的课堂及其他表现可知班组文化还留在表面,没有深入到学生的自觉自愿的生活状态。(二)小学阶段的行为习惯培育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思维习惯等适应能力差,没有形成良好的延续性。(三)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不支持有效的预习和缺乏完成导学案的信心不足。

课改生训体系和导流体系的核心组研究主体。策略1以小组合作制学习中学生应具备的能力进行有序和有效的开展学生培训活动,如小组长的培训从对小组组员的引导能力和理解小组合作制学习的基本流程和管理等方面进行系列训练;同时有针对性对小组长进行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方面的学习。对有领学能力的小老师进行讲课程序和思维建构等方面进行训练。策略2以形成共同的愿景和合作互助等为主题进行团建活动,从学生的小组合作制学习认识和形成习惯性的课堂教学等相适应的习惯培养。团建和班组文化培训方面形成系统常规性的活动进入课外活动。契合时代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引领,小组合作制学习提高课堂有效性为目的的团建活动。策略3营造小组学习氛围和班级学习氛围从引导制定学生认可的制度开始,引导小组长和组员对组员同步异达的思想,从多角度评价学生的理念来建设小组;加大学生间互助的空间时间的预留和加大教师的分层辅导的力度形成制度和必要的教学环节。策略4导学案设计过程中融入分层教学和尊重学生差距的教学思想;加大对学生思维障碍梳理和相应解决学生导学案预习信心等方面的研究,给学生清晰的方法指导和学习程序的指导路径,树立教学应该适应学生的实际的学习,而不是学生去适应教学的思想。

总之,小组合作制学习与教学研究,昆钢实验学校不断在研讨和阶段反思中前行。在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的指引下有序推进,昆钢实验人坚信以树人立德的校训和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的指导下全力做好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养育和健全人格的养成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课改团队《安宁市昆钢实验学校课改指南》2020.09

[2]余文森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2017.07

[3]段利群 《核心素养与课程设计》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09

[4]饶玲 《义务教育学校的管理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07

[5]李志刚 《课堂风暴》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2.09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