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板画与小学美术教学的融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0
/ 2

瓷板画与小学美术教学的融合

林丹丹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阳光小学 362500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和行为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对他们的言行进行良性引导,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引导学生养成正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出学生的审美情趣。对此,本文也将以小学阶段的学生成长为切入点,以美术课堂的开发为主,分析此版画与小学美术教学的融合方法,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启示,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瓷板画;小学美术;教学融合;方法分析

引言:

在素质化教育和新型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当下国家在宏观上对学校课堂的要求相较于以往而言,也有了更加明显的调整和转变,不再以简单的理论知识背诵为本位,而是更加强调技能的延伸和进步,这种变化也给教师的创新提供了更加鲜明的思路。美术作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的重要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也应当受到更加高度的重视和关注,特别是就小学生来讲,要尤为强调艺术元素的渗透。

  1. 充实课程资源

通常意义上所说的瓷板画,主要指的是在平素瓷板上展开的手工绘画,需要运用到不同颜色的化工颜料,瓷板画需要经过上釉和高温烧制等基本步骤,最终能够形成精美的平面陶瓷工艺品,可以装裱,也可以嵌入屏风,具有较为明显的观赏价值,能够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视觉体验。一般情况下,瓷板画包括釉上彩瓷板画和釉下彩瓷板画两种形式。教师要把握好瓷板画的内涵,要认真分析这一艺术品发展的脉络和经历并积极与教研队伍沟通,引进多元化的艺术元素,充实课堂资源。在这里,学校应当发挥出引导和组织作用,打造更为积极向上的艺术学习氛围和环境,把装饰陶片类课程和器皿类课程与美术教学充分结合到一起,前者主要包括陶盘,人物肖像和面具,后者主要包括陶罐和动物等元素,以上这些都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加丰富的课堂体验,让学生在脑海中勾勒出基本的框架和认知,了解子版画制作的类型和元素,为后续的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教师需要把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充分结合到一起,应当为学生展示出当地瓷板画的经典作品,让学生认真进行比较和赏析,然后再引导学生参与到瓷板试色,瓷板试烧,瓷板试制等工作中,让学生能够掌握不同颜料的运用方法,搭配好颜色的比例,灵活掌握制作的技巧。由此一来,学生就会了解在不同的烧制温度下,最终的发色效果也是存在区别的,他们会积累更多的经验和教训,体会到美术课堂的乐趣和价值,并积极吸收传统优秀文化的内涵[1]

  1. 传承文化元素和人文理念

笔者在上文中已经提到,瓷板画是中国陶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就凝聚着特定历史时期的风土人情,传递着特定的思想理念和价值取向,蕴含着丰富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教师在瓷板画教学的时候,也必须要让学生领略其中的文化元素和人文理念,要让学生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这里,教师应当结合区域发展的特色,认真挖掘本土的瓷板画资源,带领学生参观德化县的瓷板画制作基地,或者是组织学生在课下到历史博物馆中了解此版画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让学生能够加深对艺术的印象和理解。尽管,早期瓷板画制作工艺相对简单,但德化县出土的彩陶器皿却十分精美,传达着仙贝独特的哲学观和审美理念,不仅具有多姿多样的形态,同时也展现了特定的主观意愿,能够充分体现出传统文化的感染力和吸引力[2]。学生也可以在特定氛围的引导下,受到思想上的熏陶和洗礼,他们会受到先辈的鼓舞和激发,迸发出更多的想象力和创造热情。由此,教师就应当鼓励学生放开手脚,用瓷版画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情绪。

三、帮助学生积累信心

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的具体需要,引导学生参与到不同类型的瓷板画制作中,例如,在学习釉下彩颜料绘制瓷板画的时候,学生需要用绘画的手法,把不同颜色的颜料集中在素胚胎上,然后再铺一层透明的釉,最后入窑展开高温烧制,在成型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保持足够的耐心和热情,要保证颜色的原料均匀涂抹,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发色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也会在反复实践中养成耐心且认真的良好品质。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要鼓励学生按照个人的兴趣爱好和价值取向,制作不同类型的瓷板画,可以先按照特定的模板,然后进行变形或者是修改,定稿之后,复刻到瓷板上。在必要的情况下,教师要把班里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小组内的同学分工合作,发挥出各自的优势和特长,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团队精神。当绘制完毕时,学生还要经历上釉这一工序,一般情况下,是以喷釉的形式为主,这样也可以让瓷板画变得更加光洁平整。在这里,教师要给学生做出完整的示范,让学生观察细节的操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持续性推动瓷板画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是合理且必要的举动,这是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应有之策,也是培养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资源的开发,文化的传承作品的展示这几个角度,论述了瓷板画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应用的方法,充分结合了瓷板画自身的特点,尊重了学生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能够作为教师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徐珊. 当代瓷板画的艺术风格与鉴赏概述[J]. 陶瓷, 2020, No.421(11):156-157.

[2] 李小林. 生态批评视野下的瓷板画《森林之歌》研究[J]. 陶瓷研究, 2020(1):5-7.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2020年度立项课题“核心素养导向下瓷板画本土资源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FJJKXB20-985)研究成果